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4molA和2molB放入一密闭容器中2A(g)+B(g)⇌2C(g)+D(s),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a;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配比分别投放A、B、C、D,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等于a的是(  )

A4mol、2mol、0mol、2mol

B2mol、1mol、2mol、2mol

C2mol、1mol、2mol、1mol

D2mol、1mol、0mol、1mol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说明两反应为等效平衡,只要按照按化学计量数将各物质的量转化到左边,满足n(A)=4mol,n(B)=2mol即可,

A.4mol、2mol、0mol、2mol,D是固体不考虑,相当于加入了4molA、2molB,两个平衡为完全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a,故A错误;

B.2mol、1mol、2mol、2mol,固体剩余无影响,按照化学计量数转化成反应物,相当于加入了4molA、2molB,两个平衡为完全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a,故B错误;

C.2mol、1mol、2mol、1mol,按照化学计量数转化成反应物,相当于加入了4molA、2molB,两个平衡为完全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a,故C错误;

D.2mol、1mol、0mol、1mol,D是固体不考虑,相当于加入了2molA、1molB,与原反应中4molA、2molB不互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等于a,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

A丁>乙>丙=甲

B乙>丁>甲>丙

C乙=丁>丙=甲

D丁>丙>乙>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等效平衡条件是采用“一边倒”方法转化后对应物质成比例即可.

甲和乙均只有反应物,不需转化,对丙和丁进行“一边倒”转化,

假设丙、丁中的CO、H2O(g)全部转化为CO2、H2,再与甲、乙比较:

               CO2(g)+H2(g) CO(g)+H2O(g)

丙开始时        0mol    0mol           amol    amol

丙假设全转化    amol    amol           0mol     0mol 

丁开始时       amol     0mol           amol    amol 

丁假设全转化   2amol     amol           0mol    0mol

经转化后,甲、丙的起始浓度一样,乙、丁的起始浓度一样,且乙、丁的CO2的物质的量大于甲、丙的CO2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在甲或丙的基础上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乙、丁平衡时的CO物质的量比甲、丙大.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1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H=-196kJ/mol.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1)若初始投入amolSO2、bmolO2和cmolSO3,在相同条件下,要达到与甲相同的化学平衡,则a、c与b、c间应满足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2)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起始投入0.1molSO2、0.1molO2、0.3molSO3,则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______

(3)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α12=1             B.Q1+Q2=196           C.α3<α1

D.P3<2P1=2P2E.n2<n3<3.2mol          F.Q3=2Q1

(4)如图表示甲反应在t1时刻达到化学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c=2

b+=1

80

ABD

降低温度

充入氧气

解析

解:(1)若初始投入amolSO2、bmolO2和cmolSO3,在相同条件下,要达到与甲相同的化学平衡,

则amolSO2、bmolO2和cmolSO3相当于2molSO2和1molO2,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则       2SO2(g)+O2(g) 2SO3(g)

状态1:2mol       1mol            0

状态2:amol       bmol            cmol

则应有a+c=2,b+=1,

故答案为:a+c=2; b+=1;

(2)达到平衡时,平衡时n(SO3)=1.6mol,

则     2SO2(g)+O2(g) 2SO3(g)

起始:2mol      1mol             0

转化:1.6mol     0.8mol           1.6mol

平衡:0.4mol     0.2mol           1.6mol

则:k===80,

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起始投入0.1molSO2、0.1molO2、0.3molSO3

则Qc==90>80,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80;<;

(3)甲容器反应物投入2molSO2、1molO2与乙容器反应物投入2mol SO3在保持恒温、恒容情况下是等效平衡,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n2=1.6mol、p1=p2、α12=1、Q1+Q2能量总变化相当于2molSO2、1molO2完全转化成2mol SO3的能量,即吸放热Q1+Q2数值上就等于196kJ;甲容器反应物投入量2molSO2、1molO2与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SO2 2molO2,若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2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也是等效平衡,然而现在是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我们可以当成是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体积受到了压缩,原反应正向气体体积减少,由平衡移动原理,则相较于甲容器(或假设状况)而言,丙容器平衡向正向移动,也就是说,丙容器的转化率比甲容器还要高一些.

因此α12=1、Q1+Q2=196;α3>α1;P3<2P1=2P2、n3>3.2mol、Q3>2Q1,故答案为:ABD;

(4)t2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三氧化硫浓度增大,二氧化硫浓度减小,可减低温度或充入氧气能实现反应的转化关系,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充入氧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相同温度和体积均为1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以三种不同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已知相同条件下2SO2(g)+O2(g)⇌2SO3(g)△H=-19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Q2>Q3

Bn2>n1>n3

Cα12=1

Dp1>p2>p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恒温恒容条件下,甲与乙为等效平衡,丙加入的氧气的物质的量大于甲,所以丙中二氧化硫达到转化率、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及放出的热量大于甲的,

A.由于不知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情况,无法比较Q1与Q2的大小;丙中加入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比甲多1mol,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丙的大于甲的,反应放出的热量Q3>Q1,故A错误;

B.达到平衡时,甲和乙中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2=n1,丙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大于甲,所以丙中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大于甲的,即n3>n1=n2,故B错误;

C.甲和乙是从不同的反应方向进行的等效平衡,且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一定满足二者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即 α12=1,故C正确;

D.由于甲和乙为等效平衡,则达到平衡时甲和乙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容器内的总压强一定相等,即p1=p2;由于丙中进入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比甲多出1mol,所以达到平衡时丙中压强最大,即p3>p1=p2,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92.6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达平衡时,状态完全相同

B①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5%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向容器①加入2molN2、6molH2,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23.15kJ<Q1<46.3 kJ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把容器②中,0.2molNH3转化为0.1molN2和0.3molH2,则容器①、②是等效平衡,达平衡时状态完全相同,故A正确;

B、①容器中放出23.15kJ热量,则N2的转化率为×100%=25%,故B正确;

C、②中含有0.2molNH3相当在①的基础上加入氨气,抑制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kJ,故C正确;

D、若向容器①加入2molN2、6molH2,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入了1molN2、3molH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23.15kJ,故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平衡常数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等效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