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实验室用下列方法测定某水样中O2的含量。

(1)实验原理

用如图所示装置,使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将Mn2+氧化成MnO(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再用I将生成的MnO(OH)2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OH)2+2I+4H+=Mn2++I2+3H2O。

然后用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反应方程式为: I2+2Na2S2O3=2NaI+Na2S4O6

(2)实验步骤

① 打开止水夹a 和b,从A 处向装置内鼓入过量N2,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② 用注射器抽取某水样20.00 mL从A 处注入锥形瓶;

③ 再分别从A 处注入含m mol NaOH溶液及过量的MnSO4 溶液;

④ 完成上述操作后,关闭a、b,将锥形瓶中溶液充分振荡;

⑤ 打开止水夹a、b,分别从A 处注人足量NaI溶液及含n mol H2SO4的硫酸溶液;⑥ 重复④ 的操作。

⑦ 取下锥形瓶,向其中加入2~3滴_______作指示剂;

⑧ 用0.005 mol · L—1Na2S2O3 滴定至终点。

(3)数据分析

①若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2S2O3 标准溶液体积为3.90 mL,则此水样中氧(O2)的含量为_______(单位:mg·L—1)。

②若未用Na2S2O3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水样中O2的含量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要求加入适量的H2SO4使溶液接近中性,其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2Mn2++O2+4OH-=2MnO(OH)2

(2)①赶走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的O2的干扰;⑦淀粉溶液

(3)①7.8mg·L—1;②偏大;③若碱过量,则Mn(OH)2不能全部转变为Mn2+,而酸过量时,滴定过程中Na2S2O3可与酸反应

解析

(1)(2)略。

(3)根据电子守恒,结合已知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O22MnO(OH)22I24Na2S2O3

故水样中O2的含量为:=7.8mg·L—1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外还可能含有。若要确认其中的,应先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然后加入足量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除可用测量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正确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检验是否除尽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解析

(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使铁钉钝化组织反应进一步进行。

(2)+2价亚铁离子能使酸化的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选c生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沉淀颜色的影响无法分辨。

(3)A除去,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5)Q为,它与二氧化硫一样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Q的存在;选择d,Q被碱石灰吸收。

(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7)中学阶段质量的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0.1g,无法精确称量出差量。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于铅是固体状态,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2+)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平衡向左移动,c(Pb2+)变大;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平衡向左移动,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0;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2/0.10=2.2,故D项正确。

知识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A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实验目的或结论:可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

B实验操作及现象: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实验目的或结论: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实验操作及现象:将一定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

浓缩至有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实验目的或结论:得到NaCl晶体

D实验操作及现象: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产生浑浊;实验目的或结论: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正确答案

A

解析

略。

知识点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将表面发黑(黑色物质为Ag2S)的银器按下图方法处理,一段时间后银器光亮如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质容器为正极,银器为负极

B反应前后银器质量不变

C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D总反应为2Al+3Ag2S → 6Ag+ Al2S3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4. 将含有苯胺、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硝基苯、苯酚四种有机物的乙醚溶液,按如下流程用分液漏斗依次分离,假设每一步分离都是完全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溶液可以是饱和碳酸钠溶液

BY溶液可以是饱和食盐水

C水层①中溶解的有机物可以是邻羟基苯甲酸钠

D水层③中溶解的有机物可能是苯胺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8.用图所示装置(必要时可加热试管),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试管中盛酚酞试液,验证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B试管中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探究SO2的还原性

C试管中盛稀氢氧化钠溶液, 验证CO2与NaOH反应的产物

D装置中充满NO2气体,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8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