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色法
- 共1072题
有下列两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体现酸性,故A错误;
B.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故B正确;
C.途径①和②都是由S来制备H2SO4,S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高+6价,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故C正确;
D.途径①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而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以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A.
实验室用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1)配制250mL0.1mol/L盐酸溶液需要浓盐酸(密度为1.2g/mL,质量分数为36.5%)的体积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造成浓度偏高的操作是______.
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
B.洗涤烧杯和玻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
正确答案
解:Ⅰ(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2.0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盐酸的体积,设浓盐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2.0mol/L=250mL×0.1mol/L,解得:x≈2.1.
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2.1mL.
故答案为:2.1mL.
(2)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恢复室温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所以操作顺序是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
(3)A.溶液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未冷却到室温,趁热将溶液到入容量瓶,并配成溶液,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B.洗涤液中含有溶质氯化氢,移入容量瓶中溶质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AC.
解析
解:Ⅰ(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2.0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盐酸的体积,设浓盐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2.0mol/L=250mL×0.1mol/L,解得:x≈2.1.
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2.1mL.
故答案为:2.1mL.
(2)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恢复室温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所以操作顺序是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
(3)A.溶液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未冷却到室温,趁热将溶液到入容量瓶,并配成溶液,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B.洗涤液中含有溶质氯化氢,移入容量瓶中溶质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AC.
二氯化硫(SCl2)熔点-78°C,沸点59°C,密度1.638g/cm3,遇水易分解,以下是由氯气与硫反应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其中F中装有无水CaCl2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
(3)实验开始前先排尽系统中空气,此做法目的是______再向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之融化,然后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实验时,如何防止E中液体挥发______
(5)画出虚线框内与F连接的仪器,并指出其中盛装试剂名称,以完善该实验装置.
正确答案
解:(1)用固液加热的方法制Cl2,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即可得纯净干燥的氯气;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要用吸水剂隔绝空气中水的干扰,故答案为:浓硫酸;防水从后面进入E使二氯化硫分解;
(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可与硫粉反应;由粉末状变为一薄层,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故答案为:防止加热硫粉时,空气中的氧气与硫粉反应; 增大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4)二氯化硫(SCl2)熔点-78℃,可以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防止E中液体二氯化硫(SCl2)挥发,故答案为: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
(5)用吸收残留余的氯气,故答案为:(加有安全瓶等不扣分);
解析
解:(1)用固液加热的方法制Cl2,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即可得纯净干燥的氯气;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要用吸水剂隔绝空气中水的干扰,故答案为:浓硫酸;防水从后面进入E使二氯化硫分解;
(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可与硫粉反应;由粉末状变为一薄层,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故答案为:防止加热硫粉时,空气中的氧气与硫粉反应; 增大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4)二氯化硫(SCl2)熔点-78℃,可以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防止E中液体二氯化硫(SCl2)挥发,故答案为: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
(5)用吸收残留余的氯气,故答案为:(加有安全瓶等不扣分);
将9.5g MgCl2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在这个实验中除了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取上述溶液25.0mL,稀释到500mL,此时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1mol/L
100mL容量瓶、玻璃棒
0.1mol/L
解析
解:9.5g MgCl2 的物质的量n===0.1mol,配成100mL溶液根据公式C===1mol/L;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天平称量固体,把氯化镁倒入烧杯进行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配成100mL溶液,还需要100mL容量瓶、玻璃棒;取“实验一”配得的Mg Cl2溶液25.0mL,稀释到500mL,也就是将原溶液稀释20倍,所以,此时MgCl2的浓度为
=0.05mol/L,所得Mg 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gCl2浓度的两倍,0.1mol/L,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玻璃棒;0.1mol/L.
(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又称为“海波”,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热、易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工业上常用亚硫酸钠法、硫化碱法等制备.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开启分液漏斗,使硫酸慢慢滴下,适当调节分液的滴速,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地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同时开启电动搅拌器搅动,水浴加热,微沸.
②直至析出的浑浊不再消失,并控制溶液的pH接近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
④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需的产品.
(1)步骤④中洗涤时,为了减少产物的损失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
(2)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不能让溶液pH<7,请用离子方因______.
(3)写出三颈烧瓶B中制取Na2S2O3反应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常用Na2S2O3溶液测定废水中Ba2+浓度,步骤如下:取废水25.00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 K2Cr2O7溶液,得BaCrO4沉淀;过滤、洗涤后,用适量稀盐酸溶解,此时CrO全部转化为Cr2O;再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混合溶液V mL,将其平均分成4等份,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010mol.L-1 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完全时,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部分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①Cr2O+61-+14H+=2Cr3++3I2+7H2O; ②I2+2S2O=2I-+S4O.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②从表格所给数据计算:一份待测溶液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 ml
③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5)Na2S2O3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给信息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步骤 ④中洗涤时,为了减少产物的损失用的试剂可以是乙醇;
故答案为:乙醇;
(2)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S和二氧化硫,所以产率会下降,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H2O+SO2↑;
故答案为:S2O32-+2H+=S↓+SO2↑+H2O;
(3)三颈烧瓶B中制取Na2S2O3反应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
故答案为: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
(4)①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010mol.L-1 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溶液中的碘,滴定终点时溶液中蓝色褪去,所以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后,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后,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数据4有较大偏差,应舍去,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数据1、2、3的平均值,体积为mL=18.00mL,
故答案为:18.00mL;
③根据反应Cr2O72-+61-+14H+=2Cr3++3I2+7H2O; ②I2+2S2O=2I-+S4O,可得关系式6n(S2O32-)~n(Cr2O72-)~2c(Ba2+),滴定用去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0010mol.L-1×18.00mL=1.8×10-5mol,所以Ba2+的物质的量为×1.8×10-5mol=6×10-5mol,25.00mL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9.6×10-4mol•L-1 ,
故答案为:9.6×10-4mol•L-1;
(5)Na2S2O3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故答案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解析
解:(1)根据题给信息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步骤 ④中洗涤时,为了减少产物的损失用的试剂可以是乙醇;
故答案为:乙醇;
(2)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S和二氧化硫,所以产率会下降,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H2O+SO2↑;
故答案为:S2O32-+2H+=S↓+SO2↑+H2O;
(3)三颈烧瓶B中制取Na2S2O3反应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
故答案为: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
(4)①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010mol.L-1 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溶液中的碘,滴定终点时溶液中蓝色褪去,所以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后,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后,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数据4有较大偏差,应舍去,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数据1、2、3的平均值,体积为mL=18.00mL,
故答案为:18.00mL;
③根据反应Cr2O72-+61-+14H+=2Cr3++3I2+7H2O; ②I2+2S2O=2I-+S4O,可得关系式6n(S2O32-)~n(Cr2O72-)~2c(Ba2+),滴定用去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0010mol.L-1×18.00mL=1.8×10-5mol,所以Ba2+的物质的量为×1.8×10-5mol=6×10-5mol,25.00mL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9.6×10-4mol•L-1 ,
故答案为:9.6×10-4mol•L-1;
(5)Na2S2O3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故答案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