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福建模拟)过氧乙酸常用作氧化剂和灭菌剂.实验室合成过氧乙酸并测定其含量的相关步骤如下:

实验一:过氧化氮溶液的浓缩

连接好如图所示的装置,先打开恒温水浴槽和水循环泵,当系统真空恒定后,用滴液漏斗向球形冷凝管中滴加30%H2O2溶液,H2O2溶液在球形冷凝管内汽化后被抽入蒸馏系统,得到质量分数约为68%的H2O2溶液.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填字母).

(2)恒温水浴温度不高于60℃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二:过氧乙酸的合成

其制备原理为:

向带有搅拌装置及温度计的500mL三颈烧瓶中先加入16g冰醋酸,然后在搅拌条件下滴加90g68%的H2O2溶液,最后加入浓硫酸2mL,搅拌5h,静置20h.

(3)用68%的H2O2溶液代替30%的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______

实验三:过氧乙酸含量的测定

步骤1:称取2.0g过氧乙酸样品,配置成100mL溶液A,备用.

步骤2:在碘量瓶中加入5mLH2SO4和5mL溶液A,摇匀,用0.01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除去其中的H2O2

步骤3:向步骤2滴定后的溶液中再加入1.0KI(过量),摇匀,用蒸馏水冲洗瓶盖及四周,加入2mL钼酸铵作催化剂,摇匀,用淀粉作指示剂,再用0.05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已知: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I2+2S2O32-═2I-+S4O42-

(5)步骤1配置溶液A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

(6)步骤2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7)原试样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仪器A为没有支管的烧瓶名称为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应克服水的重力充满冷凝管口,方向为下进上出,即从a口进,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a;

(2)恒温水浴温度不高于60℃,能加快30%H2O2溶液蒸发,同时防止过氧化氢因温度过高,发生:2H2O22H2O+O2↑,

故答案为:防止H2O2分解;

(3)合成过氧乙酸:CH3COOH+H2O2CH3COOOH+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用68%的H2O2溶液代替30%的H2O2溶液,可增大反应速率,同时有利于平衡向生成过氧乙酸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生成过氧乙酸的方向移动;

(4)充分搅拌,能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提高原料利用率,合成过氧乙酸:CH3COOH+H2O2CH3COOOH+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提高反应物的产率,加入浓硫酸除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之外,还起到吸水剂的作用,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提高产率,

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吸水剂;

(5)配制100mL过氧乙酸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称量时用到仪器是天平、药匙(量取时用到量筒),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转移溶液时用到玻璃棒、容量瓶,定容时用到胶头滴管,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容量瓶,故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6)过氧化氢和高锰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H2O2+H+-Mn2++O2↑+H2O中,Mn的化合价从+7降低为+2价,降低了5价,O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了0价,两个氧原子一共升高了2价,所以Mn元素的前边系数是2,双氧水的前边系数是5,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得到反应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7)根据已知方程式CH3COOOH+2H++2I-═I2+CH3COOH+H2O①,I2+2S2O32-═2I-+S4O42-②,可得关系式:CH3COOOH~I2~2S2O32-,5mL溶液A中含CH3COOOH,

CH3COOOH~I2~2S2O32-

1              2

n(CH3COOOH)    0.050mol•L-1×20×10-3L   

n(CH3COOOH)=5×10-4mol,

称取2.0g过氧乙酸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A,100mL溶液A,n(CH3COOOH)=5×10-4mol×=1×10-2mol,原试样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00%=38%,

故答案为:38%.

解析

解:(1)仪器A为没有支管的烧瓶名称为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应克服水的重力充满冷凝管口,方向为下进上出,即从a口进,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a;

(2)恒温水浴温度不高于60℃,能加快30%H2O2溶液蒸发,同时防止过氧化氢因温度过高,发生:2H2O22H2O+O2↑,

故答案为:防止H2O2分解;

(3)合成过氧乙酸:CH3COOH+H2O2CH3COOOH+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用68%的H2O2溶液代替30%的H2O2溶液,可增大反应速率,同时有利于平衡向生成过氧乙酸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生成过氧乙酸的方向移动;

(4)充分搅拌,能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提高原料利用率,合成过氧乙酸:CH3COOH+H2O2CH3COOOH+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提高反应物的产率,加入浓硫酸除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之外,还起到吸水剂的作用,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提高产率,

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吸水剂;

(5)配制100mL过氧乙酸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称量时用到仪器是天平、药匙(量取时用到量筒),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转移溶液时用到玻璃棒、容量瓶,定容时用到胶头滴管,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容量瓶,故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6)过氧化氢和高锰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H2O2+H+-Mn2++O2↑+H2O中,Mn的化合价从+7降低为+2价,降低了5价,O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了0价,两个氧原子一共升高了2价,所以Mn元素的前边系数是2,双氧水的前边系数是5,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得到反应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7)根据已知方程式CH3COOOH+2H++2I-═I2+CH3COOH+H2O①,I2+2S2O32-═2I-+S4O42-②,可得关系式:CH3COOOH~I2~2S2O32-,5mL溶液A中含CH3COOOH,

CH3COOOH~I2~2S2O32-

1              2

n(CH3COOOH)    0.050mol•L-1×20×10-3L   

n(CH3COOOH)=5×10-4mol,

称取2.0g过氧乙酸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A,100mL溶液A,n(CH3COOOH)=5×10-4mol×=1×10-2mol,原试样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00%=38%,

故答案为:3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来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OCH2CH2CH2CH3+H2O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100mL 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______口出去(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______

(4)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mL50%的硫酸、10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______,该仪器使用前需要______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精制得到正丁醚.

(6)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浓硫酸密度大于正丁醇密度,浓硫酸与正丁醇混合时,先加正丁醇后加硫酸,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为了充分冷却,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则冷凝水从a口进入,故答案为:a;

(3)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则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的沸点应该大于135℃,

故答案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则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混溶的液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丁醚沸点为142.4℃,易挥发,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的正丁醚,

故答案为:蒸馏;

(6)由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74×2                    130

         14.8g                   mg

则m==13.0g,

产率=×100%=×100%=50.0%,

故答案为:50.0%.

解析

解:(1)因浓硫酸密度大于正丁醇密度,浓硫酸与正丁醇混合时,先加正丁醇后加硫酸,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为了充分冷却,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则冷凝水从a口进入,故答案为:a;

(3)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则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的沸点应该大于135℃,

故答案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则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混溶的液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丁醚沸点为142.4℃,易挥发,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的正丁醚,

故答案为:蒸馏;

(6)由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74×2                    130

         14.8g                   mg

则m==13.0g,

产率=×100%=×100%=50.0%,

故答案为:50.0%.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利用下列反应制备括号中的物质,不合理的是(  )

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

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做催化剂反应(氯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不饱和的C=C双键中π键断裂,不饱和碳原子连接氯原子,生成1,2-二氯乙烷,故A正确;

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不饱和的C=C双键中π键断裂,不饱和碳原子连接水提供的-H与-OH,生成乙醇,故B正确;

C、氯气与乙烷在光照下发生反应为链式反应,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反应,各种氯代乙烷都产生,不可能只生成氯乙烷,氯乙烷可以用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备,故C错误;

D、用氯化铁做催化剂氯气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实验探究】

(1)A中的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A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气体______(只填一种)

(3)若有10.7g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______ L(NH4Cl的摩尔质量为53.5g•mol-1).

(4)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

(5)C、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C”或“D”)

(6)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7)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______(填“F”或“G”).

【知识拓展】

(8)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往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你认为生石灰可用下列______物质代替(填序号).

A.碱石灰(NaOH与CaO的固体混合物)     B.NaOH 固体

C.硫酸溶液                               D.石灰石(含CaCO3

【知识应用】

(9)2010 年11月9日晚,我省宁德市一冷冻厂发生氨气泄漏事件,500 多居民深夜大转移.假如你在现场,你会采用什么自救为法?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可知,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不是;

(2)该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故答案为:O2

(3)n(NH4Cl)==0.2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NH3)=n(NH4Cl)=0.2mol,所以V(NH3)=n•Vm=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

(4)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法;

(5)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D中颜色发生变化,故答案为:D;

(6)氨气与挥发的HCl会生成氯化铵晶体,所以有白烟生产,故答案为:有白烟生成;

(7)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吸收氨气时要用防倒吸装置,故答案为:F;

(8)碱石灰和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可以用碱石灰和NaOH固体代替生石灰,故答案为:AB;

(9)根据氨气易溶于水,气体易随风飘动等性质分析,可采取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撤离.②低头弯腰,往低处跑,迅速撤离.③逆风奔跑,迅速撤离.④戴上防毒面具,迅速撤离,故答案为: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撤离.②低头弯腰,往低处跑,迅速撤离.③逆风奔跑,迅速撤离.④戴上防毒面具,迅速撤离.

解析

解:(1)分析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可知,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不是;

(2)该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故答案为:O2

(3)n(NH4Cl)==0.2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NH3)=n(NH4Cl)=0.2mol,所以V(NH3)=n•Vm=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

(4)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法;

(5)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D中颜色发生变化,故答案为:D;

(6)氨气与挥发的HCl会生成氯化铵晶体,所以有白烟生产,故答案为:有白烟生成;

(7)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吸收氨气时要用防倒吸装置,故答案为:F;

(8)碱石灰和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可以用碱石灰和NaOH固体代替生石灰,故答案为:AB;

(9)根据氨气易溶于水,气体易随风飘动等性质分析,可采取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撤离.②低头弯腰,往低处跑,迅速撤离.③逆风奔跑,迅速撤离.④戴上防毒面具,迅速撤离,故答案为: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撤离.②低头弯腰,往低处跑,迅速撤离.③逆风奔跑,迅速撤离.④戴上防毒面具,迅速撤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aO2•8H2O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___

(3)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

______;②______

(4)测定产品中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 g 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L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

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2S2O3溶液V mL.

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用字母表示);

②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______(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流程可知,反应物为氯化钙、双氧水、氨气和水,生成为CaO2•8H2O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故答案为: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2)“水洗”若不合格,洗涤液中会含有氯离子,所以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3)由于温度较高时双氧水容易分解,会导致过氧化钙产率下降,且温度降低时过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利于过氧化钙的析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所以沉淀反应时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

故答案为: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4)①过氧化钙氧化碘化钾生成的碘单质,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cmol•L-1×V×10-3L=cV×10-3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及题中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CaO2~I2~2S2O32-,过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n(CaO2)=n(S2O32-)=×cV×10-3mol,

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②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解析

解:(1)由流程可知,反应物为氯化钙、双氧水、氨气和水,生成为CaO2•8H2O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故答案为: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2)“水洗”若不合格,洗涤液中会含有氯离子,所以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3)由于温度较高时双氧水容易分解,会导致过氧化钙产率下降,且温度降低时过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利于过氧化钙的析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所以沉淀反应时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

故答案为: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4)①过氧化钙氧化碘化钾生成的碘单质,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cmol•L-1×V×10-3L=cV×10-3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及题中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CaO2~I2~2S2O32-,过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n(CaO2)=n(S2O32-)=×cV×10-3mol,

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②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比色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