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色法
- 共1072题
(2015秋•晋江市校级期中)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按如图装置制取NaClO2晶体.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2)已知装置B中的产物ClO2气体,则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ClO2在装置D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请补充从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
②______;
③用38℃~60℃热水洗涤;
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_;
【实验Ⅱ】: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5)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请计算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装置D中发生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故答案为: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2)装置B中制备得到ClO2,所以B中反应为NaClO3和Na2SO3在浓H2SO4的作用生成 ClO2和Na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 ClO2↑+2Na2SO4+H2O;
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装置D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配平后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故答案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进行洗涤,低于60℃干燥,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4)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所以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故答案为:NaClO3和NaCl;
(5)令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x,
NaClO2~2I2~4S2O32-,
1mol 4mol
0.25x c mol•L-1×V×10-3L
则:x=c•V•10-3mol
故答案为:c•V•10-3mol.
解析
解:(1)装置D中发生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故答案为: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2)装置B中制备得到ClO2,所以B中反应为NaClO3和Na2SO3在浓H2SO4的作用生成 ClO2和Na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 ClO2↑+2Na2SO4+H2O;
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装置D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配平后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故答案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进行洗涤,低于60℃干燥,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4)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所以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故答案为:NaClO3和NaCl;
(5)令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x,
NaClO2~2I2~4S2O32-,
1mol 4mol
0.25x c mol•L-1×V×10-3L
则:x=c•V•10-3mol
故答案为:c•V•10-3mol.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黄铜(Cu、Zn合金,含少量杂质Fe)制备胆矾晶体(CuSO4•5H2O)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图如图:
已知: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如图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可能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加入ZnO调节pH=3~4的目的是______.
(3)由不溶物生成溶液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由溶液D制胆矾晶体包含的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
(5)下列试剂可作为Y试剂的是______.
A.ZnO B.NaOH C.Na2CO3 D.ZnSO4
若在滤液C中逐滴加入盐酸直到过量,则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6)测定胆矾晶体的纯度(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准确称取0.5000g胆矾晶体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KI,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9.40mL.已知:上述滴定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Cu2++4I-═2CuI(白色)↓+I2,I2+2S2O32-═2I-+S4O62-
①胆矾晶体的纯度为______.
②在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溶液不外溅)锥形瓶,则所测得的纯度将会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故答案为:H2O2;将 Fe2+氧化为 Fe3+;
(2)氧化锌为碱性氧化物,能与H+反应,降低H+浓度,促使Fe3+彻底水解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故答案为:降低H+浓度,促使Fe3+彻底水解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
(3)因为双氧水在酸性溶液中先把铜氧化成氧化铜,当然这是一个微弱的反应,形成一个平衡,但是形成的氧化铜马上就会被稀硫酸溶解,平衡被打破,反应朝正方向进行,故而逐渐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故答案为:Cu+H2O2+H2SO4=CuSO4+2H2O;
(4)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以及抽滤等操作,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
(5)此过程需要调节pH值大于11,故可以加入强碱:NaOH,由于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类似与偏铝酸根,加入酸,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继续加入酸,沉淀溶解,故答案为:B;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6)①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且发生I2+2S2O32-═2I-+S4O62-,则可得关系式2Na2S2O3 ~2Cu2+,
则n(CuSO4•5H2O)=n(Na2S2O3)=0.100mol/L×19.40×10-3L=1.94×10-3mol,
m(CuSO4•5H2O)=1.94×10-3mol×250g/mol=0.4850g,
ω(CuSO4•5H2O)=×100%=97.00%,故答案为:97.00%;
②剧烈摇动锥形瓶,导致氧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故测量纯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解析
解:(1)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故答案为:H2O2;将 Fe2+氧化为 Fe3+;
(2)氧化锌为碱性氧化物,能与H+反应,降低H+浓度,促使Fe3+彻底水解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故答案为:降低H+浓度,促使Fe3+彻底水解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
(3)因为双氧水在酸性溶液中先把铜氧化成氧化铜,当然这是一个微弱的反应,形成一个平衡,但是形成的氧化铜马上就会被稀硫酸溶解,平衡被打破,反应朝正方向进行,故而逐渐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故答案为:Cu+H2O2+H2SO4=CuSO4+2H2O;
(4)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以及抽滤等操作,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
(5)此过程需要调节pH值大于11,故可以加入强碱:NaOH,由于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类似与偏铝酸根,加入酸,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继续加入酸,沉淀溶解,故答案为:B;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6)①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且发生I2+2S2O32-═2I-+S4O62-,则可得关系式2Na2S2O3 ~2Cu2+,
则n(CuSO4•5H2O)=n(Na2S2O3)=0.100mol/L×19.40×10-3L=1.94×10-3mol,
m(CuSO4•5H2O)=1.94×10-3mol×250g/mol=0.4850g,
ω(CuSO4•5H2O)=×100%=97.00%,故答案为:97.00%;
②剧烈摇动锥形瓶,导致氧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故测量纯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高铁酸钾(K2FeO4)是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碱性条件下性质稳定,其生产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反应液I中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气体,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生成“反应液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使用碱性KClO的原因是______;
(4)从“反应液Ⅱ”中分离出K2FeO4后,副产品是KCl和______(填名称),该混合物可用______方法分离提纯(填字母序号);A.过 滤 B.分 液 C.蒸 馏 D.重 结 晶
(5)请简述K2FeO4晶体洗涤的操作______;
(6)工业生产1.98t K2FeO4,理论上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正确答案
解:(1)反应液I中Cl-和Cl0-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Cl0-+2H+═2H2O+Cl2↑,故答案为:Cl-+Cl0-+2H+═2H2O+Cl2↑;
(2)根据分析可知,Fe(NO3)3溶液与碱性KClO溶液反应生成高铁酸钾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NO3)3+3KClO+10KOH=2K2FeO4+3KCl+6KNO3+5H2O,
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故答案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3)K2FeO4碱性条件下稳定,为了得到稳定的目标道白,应选择使用碱性KClO,故答案为:K2FeO4碱性条件下稳定;
(4)由工艺流程及③可知,从“反应液II”中分离出K2FeO4后,会有副产品KNO3、KCl,根据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选择用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答案为:硝酸钾;D;
(5)用异丙醇代替水洗涤产品,避免产品溶解损失,同时异丙醇易挥发,易于干燥,故答案为:用异丙醇代替水洗涤;
(6)根据反应Cl2+2OH-=Cl-+ClO-+H2O和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可得关系式2K2FeO4~3Cl2,1.98kg K2FeO4的物质的量为10mol,根据关系式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故答案为:15.
解析
解:(1)反应液I中Cl-和Cl0-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Cl0-+2H+═2H2O+Cl2↑,故答案为:Cl-+Cl0-+2H+═2H2O+Cl2↑;
(2)根据分析可知,Fe(NO3)3溶液与碱性KClO溶液反应生成高铁酸钾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NO3)3+3KClO+10KOH=2K2FeO4+3KCl+6KNO3+5H2O,
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故答案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3)K2FeO4碱性条件下稳定,为了得到稳定的目标道白,应选择使用碱性KClO,故答案为:K2FeO4碱性条件下稳定;
(4)由工艺流程及③可知,从“反应液II”中分离出K2FeO4后,会有副产品KNO3、KCl,根据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选择用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答案为:硝酸钾;D;
(5)用异丙醇代替水洗涤产品,避免产品溶解损失,同时异丙醇易挥发,易于干燥,故答案为:用异丙醇代替水洗涤;
(6)根据反应Cl2+2OH-=Cl-+ClO-+H2O和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可得关系式2K2FeO4~3Cl2,1.98kg K2FeO4的物质的量为10mol,根据关系式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故答案为:15.
(2016•单县校级模拟)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模拟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②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可能用到的信息如下:
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步骤②中粗硅与HCl反应时会生成少量SiCl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依据上表所示沸点差异提纯SiHCl3.该提纯方法为______.
(2)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
装置D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
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
装置C中的烧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操作时应先打开装置______(C或D)中分液漏斗的旋塞,理由是: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产品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由于沸点差别较大,可以通过分馏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分馏;
(2)①依据实验目的可知:锌与硫酸制备氢气,干燥干燥后通入用水冷却的SiHCl3,在石英管中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最后进行尾气处理,所以正确的顺序为DBCAE;
装置D中g管连接分液漏斗与烧瓶,起平衡压强的作用;
B装置用于干燥氢气,可用浓硫酸;
通过水浴加热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与氢气混合均匀,
故答案为:DBCAE;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也给分);浓硫酸;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
②高温下,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单质,硅单质是灰黑色固体,所以D装置中的现象是:石英管的内壁附有灰黑色晶体;反应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
故答案为:SiHCl3+H2Si+3HCl;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易产生爆炸,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应先打开D;
故答案为:D;因为SiHCl3容易在空气自燃,实验中还要注意先通一段时间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铁能够与氢氧化剂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显红色,要检验铁单质的存在可以: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显红色;
故答案为: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显红色.
解析
解:(1)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由于沸点差别较大,可以通过分馏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分馏;
(2)①依据实验目的可知:锌与硫酸制备氢气,干燥干燥后通入用水冷却的SiHCl3,在石英管中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最后进行尾气处理,所以正确的顺序为DBCAE;
装置D中g管连接分液漏斗与烧瓶,起平衡压强的作用;
B装置用于干燥氢气,可用浓硫酸;
通过水浴加热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与氢气混合均匀,
故答案为:DBCAE;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也给分);浓硫酸;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
②高温下,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单质,硅单质是灰黑色固体,所以D装置中的现象是:石英管的内壁附有灰黑色晶体;反应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
故答案为:SiHCl3+H2Si+3HCl;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易产生爆炸,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应先打开D;
故答案为:D;因为SiHCl3容易在空气自燃,实验中还要注意先通一段时间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铁能够与氢氧化剂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显红色,要检验铁单质的存在可以: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显红色;
故答案为: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显红色.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如下(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2NH3(g)+CO2(g)⇌NH2COONH4(s)△H<0
(1)如用下图I装置制取氨气,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Ⅱ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减压40℃以下烘干
(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
①设计方案,进行成分探究,请填写表中空格.
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
②根据①的结论:取氨基甲酸铵样品3.95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Mr(NH2COONH4)=78、Mr(NH4HCO3)=79、Mr(BaCO3)=197].
正确答案
解:(1)把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答案为: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①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②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过滤;c;
(3)①根据实验目的,检验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在不含碳酸铵的基础上在通过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看溶液是否变浑浊证明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铵,故答案为:
②取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3.95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g,即BaCO3为1.97g,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碳酸根守恒,则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0.01mol,又样品质量为3.95g,所以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100%=80.00%,故答案为:80.00%.
解析
解:(1)把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答案为: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①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②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过滤;c;
(3)①根据实验目的,检验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在不含碳酸铵的基础上在通过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看溶液是否变浑浊证明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铵,故答案为:
②取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3.95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g,即BaCO3为1.97g,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碳酸根守恒,则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0.01mol,又样品质量为3.95g,所以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100%=80.00%,故答案为:80.00%.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