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宜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______.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B.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在试管②中加入5mL X试剂;

D. 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 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1)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2)试管②中加入的X试剂为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步骤E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①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装置设计】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故答案为:乙;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故答案为:在试管①中加入3mL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

(1)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故答案为:催化、吸水;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使其容易分层;

(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会过程中试管②中液体分为两层(有水果味),故答案为: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4)为防止液体混合物加热,需要加碎瓷片,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解析

解:【装置设计】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故答案为:乙;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故答案为:在试管①中加入3mL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

(1)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故答案为:催化、吸水;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使其容易分层;

(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会过程中试管②中液体分为两层(有水果味),故答案为: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4)为防止液体混合物加热,需要加碎瓷片,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氧化铜矿石含有CuO和Cu2(OH)2CO3,还含有Fe2O3、FeO和SiO2等.铜、铁是畜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某饲料厂联合生产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工艺流程如下:

(1)氧化铜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酸浸”中Cu2(OH)2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中和/过滤”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

(4)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5)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表2和图1为“烘干粉碎”的试验结果.

表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干燥试验表

表2中,m为CuSO4•5H2O晶体的质量,x为干燥后所得晶体中结晶水的个数.据此可确定由CuSO4•5H2O和FeSO4•7H2O脱水得流程中所示产品的适宜工艺条件分别为____________(分别指出两条件的温度和时间).

正确答案

解:(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与反应速率成正比,将氧化铜矿石粉碎,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故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3)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降低了溶液的酸性,从而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

故答案为:适当降低溶液的酸性,使Fe3+水解成沉淀而除出;

(4)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盛放溶液的烧杯,起引流作用的玻璃棒,过滤作用的漏斗,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漏斗;

(5)母液中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铁能和铁离子、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单质,从而提高硫酸亚铁晶体的纯度,故答案为:使母液中Fe3+转化为Fe2+、除去Cu2+,提高硫酸亚铁晶体的纯度;

(6)由CuSO4•5H2O脱水得CuSO4•H2O结合表2知,要想得到目标产物,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60℃、3h,

由FeSO4•7H2O脱水得FeSO4•3H2O结合图1知,要想得到目标产物,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25(±5)℃、4.0h,

故答案为:160℃、3h,125(±5)℃、4.0h.

解析

解:(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与反应速率成正比,将氧化铜矿石粉碎,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故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3)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降低了溶液的酸性,从而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

故答案为:适当降低溶液的酸性,使Fe3+水解成沉淀而除出;

(4)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盛放溶液的烧杯,起引流作用的玻璃棒,过滤作用的漏斗,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漏斗;

(5)母液中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铁能和铁离子、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单质,从而提高硫酸亚铁晶体的纯度,故答案为:使母液中Fe3+转化为Fe2+、除去Cu2+,提高硫酸亚铁晶体的纯度;

(6)由CuSO4•5H2O脱水得CuSO4•H2O结合表2知,要想得到目标产物,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60℃、3h,

由FeSO4•7H2O脱水得FeSO4•3H2O结合图1知,要想得到目标产物,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25(±5)℃、4.0h,

故答案为:160℃、3h,125(±5)℃、4.0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方法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H2NCOONH4(s)△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通常采用图1装置制取氨气,所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2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填操作名称)______.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填写选项序号)______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40℃以下烘干

③尾气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能否将浓H2SO4改为稀H2SO4(填“能”或“否”)______,理由是______

(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1.57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2.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装置1是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铵盐和碱加热生成氨气,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

(2)①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

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

故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②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为:过滤;c;

③氨基甲酸铵易水解,浓硫酸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容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但将浓H2SO4改为稀H2SO4,稀硫酸中水蒸气可能进入反应容器导致氨基甲酸铵水解,所以不能将浓H2SO4改为稀H2SO4

故答案为:否;浓硫酸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容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或者稀硫酸中水蒸气可能进入反应容器导致氨基甲酸铵水解);

(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1.57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2.000g.物质的量为=0.02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由碳元素守恒可知,

x+y=0.02 78x+79y=1.570g

解得x=0.01mol y=0.01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100%≈49.68%,

故答案为:49.68%.

解析

解:(1)装置1是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铵盐和碱加热生成氨气,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

(2)①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

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

故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②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为:过滤;c;

③氨基甲酸铵易水解,浓硫酸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容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但将浓H2SO4改为稀H2SO4,稀硫酸中水蒸气可能进入反应容器导致氨基甲酸铵水解,所以不能将浓H2SO4改为稀H2SO4

故答案为:否;浓硫酸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容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或者稀硫酸中水蒸气可能进入反应容器导致氨基甲酸铵水解);

(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1.57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2.000g.物质的量为=0.02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由碳元素守恒可知,

x+y=0.02 78x+79y=1.570g

解得x=0.01mol y=0.01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100%≈49.68%,

故答案为:49.6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Fe2O3、MgO等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沉淀C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后得到滤液F,若要验证滤液F中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

(2)在实验室中欲从溶液E中得到较纯净的固体NaOH,需要进行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趁热过滤、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3)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四种,除NaOH、H2O、CO2以外,另外一种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25℃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取适量的滤液F,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______

正确答案

解:铝土矿的成分中,只有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溶液,氧化铁和氧化镁均是不溶于氢氧化钠的物质,即为沉淀C的成分,所以B的成分是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向偏铝酸钠中通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获得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B中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可以和氢氧化钙之间反应获得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煅烧可以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铝能受热分解为氧化铝和水,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以获得金属铝和氧气.

(1)要验证滤液F中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硫氰化钾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色来检验,故答案为:硫氰化钾溶液;

(2)从氢氧化钠溶液中获得氢氧化钠的固体的方法是: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物质Y是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得到CaO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也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用来制取氢氧化钙即可,故答案为:CaO;

(4)根据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则c(Mg2+)==mol/L=5.6×10-10mol•L-1,故答案为:5.6×10-10mol•L-1

解析

解:铝土矿的成分中,只有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溶液,氧化铁和氧化镁均是不溶于氢氧化钠的物质,即为沉淀C的成分,所以B的成分是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向偏铝酸钠中通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获得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B中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可以和氢氧化钙之间反应获得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煅烧可以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铝能受热分解为氧化铝和水,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以获得金属铝和氧气.

(1)要验证滤液F中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硫氰化钾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色来检验,故答案为:硫氰化钾溶液;

(2)从氢氧化钠溶液中获得氢氧化钠的固体的方法是: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加热浓缩(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物质Y是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得到CaO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也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用来制取氢氧化钙即可,故答案为:CaO;

(4)根据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则c(Mg2+)==mol/L=5.6×10-10mol•L-1,故答案为:5.6×10-10mol•L-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或(NH42SO4都要小.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铁屑的处理.将废铁屑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几分钟后,用图1所示方法分离出固体并洗涤、干燥.

步骤2:FeSO4溶液的制备.将处理好的铁屑放入锥形瓶,加入过量的3mol•L-1 H2SO4溶液,加热至充分反应为止.趁热过滤(如图2所示),收集滤液和洗涤液.

步骤3: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图1分离方法称为______法.

(2)步骤2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趁热过滤的理由是______

(3)步骤3加热浓缩过程中,当______时停止加热.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步骤1中图1分离方法称为倾析法;

故答案为:倾析法;

(2)步骤2中加入过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溶液趁热过滤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故答案为:应该铁屑过量,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减少溶质损失;

(3)加入(NH42SO4固体后,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减压过滤(或抽滤)等得到较为干燥的晶体,硫酸亚铁铵晶体不溶于乙醇,可以用乙醇洗去晶体表面的水;

故答案为:浓缩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硫酸亚铁铵晶体不溶于乙醇,乙醇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水分;

解析

解:(1)步骤1中图1分离方法称为倾析法;

故答案为:倾析法;

(2)步骤2中加入过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溶液趁热过滤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故答案为:应该铁屑过量,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减少溶质损失;

(3)加入(NH42SO4固体后,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减压过滤(或抽滤)等得到较为干燥的晶体,硫酸亚铁铵晶体不溶于乙醇,可以用乙醇洗去晶体表面的水;

故答案为:浓缩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硫酸亚铁铵晶体不溶于乙醇,乙醇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水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比色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