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共7172题
某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____。
(2)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_____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
(3)该小组的某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认为:“当用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加快(2)0.3(3)不正确 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体积3.0℅的双氧水中溶质的含量是1.5℅的双氧水中溶质的含量的2倍,但反应时间却比其反应时间的2倍要小很多。由反应速率计算公式(ΔV=ΔC∕Δt)可得出:此实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试题分析:(1)根据表中每一行的数据可看出: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中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反应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分解速率越快。即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加快。(2)由表中的第2、3、4列可看出,二氧化锰用量从0.1g增加到0.3g时,速率增加很多,而当二氧化锰用量从0.3g增加到0.5g时,速率增加无几。故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在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0.3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能直接看数据的结论。因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体积3.0℅的双氧水中溶质的含量是1.5℅的双氧水中溶质的含量的2倍,但反应时间却比其反应时间的2倍要小很多。由反应速率计算公式(ΔV=ΔC∕Δt)可得出:在此实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所用时间就越少。
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实验前用碱液清洗铁钉,再用0.100mol/L的H2SO4溶液浸泡至有气泡产生。用H2SO4溶液浸泡的目的是_____ 。
(2)为尽量减小误差,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填序号)。
①装人铁钉②插入注射器向铁钉表面滴入适量 NaCl溶液并打开止水夹③将导管口浸入品红溶液④塞 上单孔活塞⑤检查装置气密性
(3)实验中试管内发生的总反应为__ ____ ;用该实验方案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时应测量的数据是:①导管与试管内部空间总体积,②______ 。
(4) 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对其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请补充 写出假设三:
假设一:电解质溶液的PH不同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
假设三:
(5)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调节溶液的pH验证假设一,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①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 ____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
③按上述实验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二。
第一步:___________ ;
第二步::相同温度下,加入系统表面积的铁钉,组装两套完全相同的上述装置,分别用注射器将NaCl溶液滴入铁钉表面;
第三步:记录形成稳定液柱所用时间和液柱的高度,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1)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2)⑤①④②③
(3)4Fe+3O2+6H2O=4Fe(OH)3;吸入导管内的品红溶液;
(4)铁钉的表面积(温度、催化剂)
(5)①溶液的酸性太强,铁容易发生析氢腐蚀;
②6.0
③配置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试题分析:(1) 铁钉表面由铁锈,可以用稀硫酸除去。(2) 试验装置装药品之前首先要检验气密性,(3)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铁钉在中性溶液中和氧气发生吸氧腐蚀,总反应为:4Fe+3O2+6H2O=4Fe(OH)3;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氧气减少,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品红溶液进入带刻度导管,反应掉的氧气等于导管内的品红溶液的体积(4) 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说明反应速率慢,回答问题时应该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方面答题;(5)①当pH=2时,溶液显酸性,铁钉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气体,液柱为0;②当PH的范围为:6.0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
t2的范围为__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 s~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s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在200℃时,将amolH2(g)和bmolI2(g)充入到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I2(g)+H2(g)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_,C(I2)=_______,而C(HI)=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最大,而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_,C(I2)_______,而
C(HI)_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ν(正)_______,而ν(逆)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ν(正)与ν(逆)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最大限度,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_______。
正确答案
(1);
;0;ν(正);ν(逆)
(2)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3)相等;保持不变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填“A”或“B”或“C”).
(5)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2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氯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双氧水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故答案为:2H2O2 2H2O+O2↑;
(2)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 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1~2 滴1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说明过氧化氢分解能发生,试管A、B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两支试管不同点是试管A的温度比试管B的温度低,说明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气体的压强、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5%H2O2溶液和 5mL10%H2O2溶液,试管A、B中均未见气泡产生,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从温度、催化剂的影响角度考虑,
故答案为: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4)该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时间越短生成的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速率最慢的为C,最快的为A,故答案为:A;
(5)①至于定性分析可以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来进行判断反应的快慢;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要保持其它条件相同,而FeCl3溶液中还有氯离子,CuSO4中含有铜离子,因此氯离子可能也会影响反应速率,产生干扰,所以可将FeCl3改为Fe2(SO4)3,
故答案为: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合理即可);
②若定量分析反应的快慢可以测定收集40mL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时间短则反应快,故答案为: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的盐酸里,产生H2的速率与 时间的关系可由图表示.
(1)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2)在下列因素中①H+的浓度 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不能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填序号);
(3)解释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______;
(4)解释图中t1时刻后速率变小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1)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s)+2H+═Mg2++H2↑,故答案为:Mg(s)+2H+═Mg2++H2↑;
(2)反应的实质是Mg(s)+2H+═Mg2++H2↑;△H<0,反应速率除与氯离子浓度无关外,其他四个因素对反应速率都有影响,故答案为:④;
(3)因反应放热,所以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进行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KClO3+6NaHSO3==3Na2SO4+2KCl+3H2SO4,溶液中c(H+)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随着反应的进行,KClO3和NaHSO3浓度明显减小,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g)+O2(g)⇌2SO3(g),△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象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象是______,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象是______,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4)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象是______,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1)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所以加入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相等,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不;
(2)升高温度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逆反应;
(3)该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反应体系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减小,平衡向着体积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减小幅度减小,即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满足该变化的图象为D,
故答案为:D;逆反应;
(4)增大O2的浓度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满足该变化的图象为B,
故答案为:B;正反应.
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1)已知:
2Cu(s)+1/2O2(g)=Cu2O(s);△H = -169kJ·mol-1C(s)+1/2O2(g)=CO(g);△H = -110.5kJ·mol-1
Cu(s)+1/2O2(g)=CuO(s);△H = -157kJ·mol-1则方法Ⅰ发生的反应:2CuO(s)+ C(s)= Cu2O(s)+CO(g);△H =_________kJ·mol-1
(2)方法Ⅱ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Ⅲ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三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H>0 水蒸气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的温度:T2
B.实验①前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7×10-5 mol·L-1·min-1C.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正确答案
(1)+34.5
(2)2Cu-2e-+2OH-=Cu2O+H2O
(3)4Cu(OH)2 + N2H42Cu2O + N2 + 6H2O
(4)BC
有A、B两个极易导热的容器,A容器的容积不变,B容器的活塞可上、下滑动,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NO2压入容积相同的A、B两容器中进行反应: 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请用“>”或“<”或“=”填空:
(1)反应开始时,生成N2O4的速率vA_______vB;
(2)反应进行中,生成N2O4的速率vA_______vB;
正确答案
(1)=
(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