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共269题
“无废气物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B错误;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循环,如“无废弃物农业”,C正确;
D、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D错误.
故选:C.
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故选:C.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故A错误;
B、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B正确;
C、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没有考虑经济问题.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C错误;
D、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没有考虑经济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中国传统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错误;
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种多样性原理,B错误;
C、水乡的桑基鱼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C错误;
D、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
故选:D.
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是不符合生态工程的哪项基本原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A错误;
B、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B错误;
C、物种多样性原理是指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就是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C正确.
D、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故D错误.
故选:C.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
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但不能表示能量流动,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管理后,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D正确.
故选:C.
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运用协调与平衡原理.
故选:B.
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通过将简单的生态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最主要的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桑基鱼塘模式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故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故选:A.
一个现代牧场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合理搭配,还要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进行计算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做法体现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这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2)在进行草场建设时,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进行计算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故选:B.
阅读材料:江门市郊的礼乐街道办事处半个世纪来与当地农民致力于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在营造农田林网的过程中,当地农民采取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办法,实行用材林与经济林结合,注意充分利用大小围堤.道路.河堤两旁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种植水松.落羽杉.竹子.蒲葵.荔枝.番石榴等经济树木,并结合套种.种植香蕉.木瓜.芋.姜.葛.花生和豆类等短期作物,这样既造成多层次的林相,又可在短期内取得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赞誉为“人与自然界的最佳结合物”;被我省评为“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区”;并成为江门八景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______.
(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以下哪些问题______
A.宗教信仰 B.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
C.社会习惯和法律制度 D.自然生态系统规律
(3)上述材料中,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______.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____________.(举2个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也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因此,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3)上述材料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原理.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如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酶工程的原理可以用于沼气工程中对菌群的控制;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
(1)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B.C.D
(3)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原理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酶工程的原理可以用于沼气工程中对菌群的控制;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