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的类型
- 共6题
根据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可将课程分为______
A.学科课程和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C.显露课程和隐蔽课程
D.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程的不同分类。
A是从分科或综合型观点分类;B是从层次构成上分类;C是按照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分类;D是按传授的内容进行分类。
创新是指创造出一种首次出现的并相对于既有事物(知识、技术或其他事物)的贡献率更高的事物(知识、技术或其他事物)的人类实践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创新活动的一项是( )。
A.小李发明了一种坐卧两用折叠椅,但不能投入生产
B.小陈运用所学理论,构思了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一套方案
C.小王的毕业论文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系统理论
D.小方整理翻译了一本国外最新的学术著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创新活动有三个要素:首次出现,贡献率更高,实践活动;A不符合贡献率更高的要求,排除;D不是实践活动,排除;D并不是首次出现的,只是以另一种语言形式呈现,排除;C符合三个要素的要求,因此本题应该选择C。
用你所知道的心理学知识,说明人的道德发展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当今心理学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三大不同理论模型:道德的认知发展模型、道德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道德发展的精神分析理论。
(1) 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道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认知发展,并遵循一定的阶段次序,此理论的代表者有皮亚杰、柯尔伯格。
①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他将儿童道德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a.前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也不能把自己从他人中分化出来。
b.道德实在论阶段,也称为道德的他律阶段。此阶段中,儿童认为道德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是绝对而不可改变的,因此他们对道德规则绝对遵从。他们判断行为的好坏只根据行为客观后果,而非意图或动机。判断人的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且存在内在的公正,认为惩罚是天意,违反规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而不管是否被发现。
C.道德相对论阶段,也称道德的自律阶段。在此阶段,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判断行为时,不只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和意图。且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
d.青少年时期,对应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道德推理开始超越个人的水平,开始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道德发展趋于成熟。
②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型。这是对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遵循三个可预测的水平,分别为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道德推理的前提是个体必须服务于自己的需要;习俗水平,道德推理的基础是社会系统,必须基于法律和规章;后习俗水平,道德推理所基于的假设是每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必须维持。每个水平又包含两个阶段,则一共划分为六个阶段。
a.他律道德阶段,认为道德来自于权力和权威。
b.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换阶段,认为道德意味着寻求自身利益。
C.人际遵从阶段,认为道德就是使个体为他人所接纳,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两人问的共识比个人利益重要。遵从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行为。
d.法律和秩序阶段,认为合法的就是正确的,从维护社会系统的角度理解道德。
e.社会契约阶段,认为人的权利要先于法律,道德的基础是保护每个人的人权。
f.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认为道德是关乎个人良心的事情,从个人原则公道性的角度来理解道德决策。认为生命的意义高于一切,对道德的认识提高到了人类尊严的高度。
③这两种理论均认为,道德的发展是认知技能发展和个体社会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认知技能的发展促使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思维,评价道德时考虑更多的信息,促使其道德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的转换。而社会经验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有别于他人的观点,且对于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提出疑问进行修改,从而使道德观由绝对权威向道德相对论发展。
(2)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就是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过程。道德行为发展同其他行为一样为社会学习的产物。
此理论认为道德习得的过程会受认知发展的影响,但他们更强调渚如强化、惩罚和观察学习等的环境机制,认为道德发生主要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道德发展也同样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观察和模仿的过程。当人们自身的行为或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强化时,会增加此行为的出现频率,反之则会减少。道德行为亦是如此。
(3) 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其中本我是人格的生理成分,寻求生理冲动的立即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代表人格的理性成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是社会价值观的代表,即社会道德的代表,遵循至善原则。婴幼儿受本我控制,还未形成超我,只求享乐,是非道德的。此阶段,父母对儿童可接受的行为给予回报,并惩罚孩子不被接受的行为,从而使儿童内化父母的道德规则,形成超我。超我形成之后,儿童就会监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发展良好的超我则意味着儿童道德发展成熟,并在以后的发展和社会化中,超我不断地内化各种社会或他人的道德准则,使自己的道德发展成熟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
从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看,无论具有建筑师、工程师还是经济师等专业技术职称的监理工程师都应具有( )方面的知识。
A.技术
B.经济
C.管理
D.监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监理工程师应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背景的监理工程师还应当具有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
创新是指创造出一种首次出现的并相对于既有事物(知识、技术或其他事物)的贡献率更高的事物(知识、技术或其他事物)的人类实践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创新活动的一项是( )。
A.小李发明了一种坐卧两用折叠椅,但不能投入生产、
B.小陈运用所学理论,构思了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一套方案
C.小王的毕业论文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系统理论
D.小方整理翻译了一本国外最新的学术著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创新活动有三个要素:首次出现,贡献率更高,实践活动。A不符合贡献率更高的要求,排除;B不是实践活动,排除;D并不是首次出现的,只是以另一种语言形式呈现,排除;C符合三个要素的要求,因此本题应该选择C。
由于领导启动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而且每个领导者都应是通才型人才,这就要求领导科学的研究要以社会实践中的各方面知识和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在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领导应科学地研究社会实践中的各方面知识和相关学科理论
B.对领导科学的研究,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C.要研究领导科学,应具有与领导活动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
D.领导应是“通才型”人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在本题中只涉及了有关的领导科学的研究而不涉及领导的评述,由此可直接排除A、D两项;B项的说法过于片面,故应排除,应选C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