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MnO2是碱锰电池材料中最普通的正极材料之一,在活性材料MnO2中加入CoTiO3纳米粉体,可以提高其利用率,优化碱锰电池的性能。

(1)写出基态M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CoTiO3晶体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在CoTiO3晶体中1个Ti原子、1个Co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O原子数分别为    个、    个。 

(3)二氧化钛(TiO2)是常用的、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光催化剂,常用于污水处理。O2在其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化学式分别为        (各写一种)。 

(4)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

三聚氰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    ,1 mol三聚氰胺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2 (2)6 12

(3)CO2(或N2O、CS2、BeCl2等合理均可) CNS-(或)

(4)sp2、sp3 15NA

(1)钛原子周围的氧原子直接查即可,Co原子周围的氧原子用均摊法,选择一个顶点为中心,此顶点周围有8个晶胞,一个晶胞中有3个氧原子,两个晶胞共面,为;(3)等电子体的常用解法,①同主族元素替代,如S替代O可得CNS-;②同周期相邻元素,如O替代N可得CO2;—NH2中的N原子形成3个σ键,环上的N原子形成2个σ键,分子中的N原子均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分别为sp3、sp2杂化;3个—NH2中含有9个σ键,环上有6个σ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Si、N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60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二者相比,熔点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表中数据,写出B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3)过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是否有颜色,与其d轨道电子排布有关。一般地,d0或d10排布无颜色,d1~d9排布有颜色。如[Co(H2O)6]2显粉红色。据此判断:[Mn(H2O)6]2________(填“无”或“有”)颜色。

(4)利用CO可以合成化工原料COCl2、配合物Fe(CO)5等。

①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每个COCl2分子内含有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其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轨道方式。

②F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Fe(CO)5(s)=Fe(s)+5CO(g)。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则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N>C>Si 金刚石 金刚石为原子晶体,C60为分子晶体

(2)1s22s22p63s2

(3)有

(4)①3 1 sp2 ②金属键

(1)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电负性越大,根据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它们的电负性关系是N>C>Si。C60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金刚石的熔点较高。(2)从表中电离能数值来看,A、B的第三电离能出现突跃,可见它们是第ⅡA族元素,因A、B均为短周期元素,且B的第一、二电离能均比A的小,故B是镁。(3)Mn2的3d轨道有5个电子,故[Mn(H2O)6]2有颜色。(4)①单键是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因碳、氧形成双键,故碳原子采取的是sp2杂化。②Fe(CO)5的配位键是铁原子与CO形成的,分解产物CO的化学键并未改变,生成了铁单质,故形成的化学键是金属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Q、R、X、Y、Z为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元素。已知:

①Q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②R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能级,且每种能级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③Y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④Q、R、Y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Q、R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N的质荷比最大值为78;

⑤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Q、R、X、Y、Z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化合物M的空间构型为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化合物N在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2)R、X、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与RY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         (写分子式)。

(4)Z原子基态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Z的一种含氧酸钡盐的晶胞 结构如图所示,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数为   

(5)由R、X、Y三种元素组成的RXY-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X2、RY2等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平面三角形  sp2      分子晶体  (2)C2O    

(4)3d24s2           6   (5)2CNO-+2H++3ClO-=N2+2CO2+3Cl-+H2O

试题分析:根据①可知Q为H元素;根据②可知R 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 R为C元素;根据③可知Y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4,Y为O元素;因为原子序数X的大于6小于8 ,所以X为N元素;根据④可知 M为甲醛CH2O;N为C6H6,根据⑤可知Z为Ti元素。(1)CH2O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化合物C6H6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2)C、N、O三种元素中,因为N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比较大。O比C原子半径小,难失去电子。因此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C2为CO2,则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N2O。(4)T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24s2. 所以其基态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晶胞中含有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Ba :1;Ti:8×1/8="1;" O:12×1/4=3.所以晶体的化学式为BaTiO3.由晶胞的结构可以看出:在每个晶胞中,与Ti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原子有3个,通过一个Ti可以形成8个晶胞,每个O原子同时属于4个晶胞,所以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数为3×8×1/4=6. (5)根据题意可知离子方程式为:2CNO-+2H++3ClO-=N2+2CO2+3Cl-+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碳、氮、氧是地球上丰富的元素。

(1)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

(2)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氮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_种。

(3)试判断NH3溶于水后,形成NH3·H2O的合理结构:_______(填字母代号),推理依据是____ ___________。

(4)H2O分子与H+结合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O原子的杂化方式      c.H—O—H的键角

(5)C60晶体(其结构模型如图)中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60分子有__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8分)(1)N、O、C(1分) (2)4(2分)

(3)b(1分);一水合氨电离产生NH4和OH(1分) (4)b(1分) (5)12(2分)

试题分析:(1)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自左而右具有增大趋势,所以第一电离能O>C。由于氮元素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2)氮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3,所以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3个,因此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氮相同的元素有P、V、Co、As,共计是4种元素。

(3)因为一水合氨在溶液中能电离产生NH4和OH,因此在其结构中氮元素与水中的氢元素形成氢键,所以正确的结构是b,答案选b。

(4)H2O分子与H+结合形成水合氢离子,其空间构型由V形变为三角锥形,因此微粒的空间构型、H—O—H的键角均发生变化,但O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变,仍然是sp3杂化,答案选b。

(5)根据C60晶胞结构可知,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60分子位于面心处,共计有3×8÷2=12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B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1npn—1。 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最外层电子只有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l3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        。A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3)A、B、C三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C60分子中每个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C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4)D的基态原子有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D2+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已知D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堆积,晶体中一个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D晶体的密度为              (写出含a的表达式,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正确答案

(1)sp3杂化(2分)   三角锥型(2分)

(2)能量最低原理(2分)

(3)N   Si   Mg (2分)    30(2分)

(4)  7 (1分) 3d9(1分) g/cm3(3分)

试题分析: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其电子排布为ns2np3,位于周期表第VA族,因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故A必为N;B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则有两种可能,即1s22s22p4(O)或1s22s22p63s2(Mg),O位于p区而Mg位于s区,故B为Mg;因s轨道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子排布时先排s轨道再排p轨道,故n=2,C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2,C为Si;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最外层电子只有一个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D为29号元素Cu。

(1)ACl3分子为NCl3,由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判断方法,该分子价电子对为(5+3)/2=4,故中心原子为sp3杂化;因N有一个孤电子对,故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该分子可仿照NH3进行判断。

(2)该同学的错误在于3p轨道上的电子应排在3s轨道上。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轨道再排能量高的轨道,这是依据能量最低原理。

(3)元素第一电离能,同主族由上向下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N>P;同周期由左向右逐渐增大,但第二、第五主族元素大于同周期第三、第六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故第一电离能:P>Si>Mg,综合可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Si>Mg。C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中3个与相邻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因每个原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每2个C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一个电子对,形成π键,故π键总数为60÷2=30个。

(4)Cu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所以有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u2+是Cu失去4s和3d轨道上各一个电子,共2个电子,所以价电子排布为3d9。面心立方的晶胞模型如下:

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性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