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
- 共305题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2分)
(2)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4分)
(3)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0 分)(1)B 为黄土高原(1 分),C 为太行山(1 分)。
(2)共同点:甲、乙两区域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1 分),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1 分)。不同点:甲图中A河(扇形水系)的五条支流几乎相汇于一处,且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出海口单一(1 分),给A河段巨大的洪水压力;乙图中的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1 分),不利于洪水下泄,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3)甲图区域应在各支流上游修建水库(1 分);同时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水对干流的压力(1 分)。乙图区域应对河道裁弯取直(1 分),加强巩固堤防,疏通河道(1 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线和等高线判断:B处位于黄土高原,C处位于太行山脉。
(2)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A河为华北地区的海河,B河为长江的荆江河段。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是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不同原因为:海河下游入海口少。荆江河段弯曲。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海河应该开挖新的入海河流,并修建水库,夏季蓄水;荆江应修筑堤坝和裁弯取直。
点评:洪涝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余悸,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能力下降。
深圳市南山区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1)~(2)。(16分)
(1)比较④⑦两地气候的差异。(4分)
(2)读图填空:
②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 地质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该地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4分)
经过③海域北印度洋时,北印度洋的盛行风是 季风,季风洋流此时是 时针流动。(2分)
④地太阳辐射强,大气 运动旺盛,⑤是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常年受
带(气压带)控制。(2分)
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从板块相对运动来看,该边界属于
(生长或消亡)边界,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 (增大或缩小)。(2分)
⑦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 ,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2分)
正确答案
(2)火山 地震 亚欧 印度洋
西南 顺时针
对流 副热带高气压
消亡 缩小
北海 寒暖流交汇处
试题解析:
(1)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根据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判断。④——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地处低纬,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而⑦——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纬度偏高,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带)影响,全面温和多雨。
(2)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和运动方向,②海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地壳运动频繁,多发生地震、火山、滑坡等地质灾害;根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运动规律,夏季(暑假),此地盛行夏季风(西南风),洋流模式为顺时针;④——赤道地区的非洲刚果盆地,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旺盛;⑤是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少雨;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和运动方向,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此界为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⑦——西欧的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地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著名的北海渔场。
(3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1所示:
材料二 图12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13为图1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材料三 图为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2)说出图1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12分)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10分)
(4)根据材料三,判断表示甲坡的是______曲线(2分),判断的理由是:(4分)
夏季甲、乙两坡面400m~800m,气温较低的_______(2分),其理由是:(4分)
正确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4分);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B地离海较远,受到大陆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快,气温较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分)
(3)秋冬(4分);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于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言理可酌情给分) (6分)
(4) N (2分) 冬季甲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比背风坡低(4分)。 乙(2分)
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4分)
(1)沙石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增温和降温的速度不一样,模拟的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描述等值线的变化特征,能说出等值线中数值较高,和较低的位置既可。A、B两地气温有差异主要是海洋的影响。
(3)干燥的季节森林火险等级高。主要是秋冬季节。
(4)分析两侧降水和气温不同主要是看季风的影响,是迎风坡则降水偏多和气温偏低,背风坡相反。
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中的点,反映甲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______,反映乙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______。(写序号)
(2)简单概括乙图所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甲、乙两地区中,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是______,在这里,破坏性最大的地质灾害是______,根据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当地雨季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有______。
正确答案
(1)④ ②
(2)水文特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较少、无结冰期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植被
(3)甲 地震(火山、地震) 滑坡、泥石流
考查地理图示的判读。
根据丙图降水数值变化,可以判断图甲位于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纬度30到40度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最冷月降水最多,对应④。乙图位于西欧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但每月降水不超过100mm,对应②。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点为实测高程点,数值表示高程,单位:m。实线大致表示山脊线,虚线大致表示山谷线,在图中绘出高程为70m、60m、50m的三条等高线。
(2)该地可能出现在__________。
(3)图中陡坡出现在什么方位?
正确答案
(1)如右图 (2)D (3)西部。
等高线是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依据图示信息,山脊等高线往低处凸,山谷等高线往高处凸;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山顶海拔为86.3米,不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第一或第二级阶梯上。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表示乙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
(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
A.受亚洲高压影响大 B.受暖流影响大 C.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
(3)上图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大洲东部沿海地区与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海陆位置相当,但是该大洲没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大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南北延伸,也在南北方向上更替,这主要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6)受洋流的影响,图示地区较大的渔场位于________、________两处。
正确答案
(1)B D
(2)D
(3)C、A、B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4)这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没有亚洲东部地区明显
(5)①落基山系的阻挡 ②太阳辐射自南向北递减
(6)C D
本题考查的是北美洲中低纬度地区气候以及影响因素。
甲处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水温主要取决于纬度因素。
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美洲西侧为高大山脉,阻挡了水热的东西交换,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
洋流C处附近,由于表层洋流偏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渔场,D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洋流的名称是 ;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2分)
⑵北海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是 、 (2分)。
⑶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其产生的大量火山灰颗粒对太阳辐射具有 ____________作用,会造成局部地区气温____ (上升或下降)。(2分)
⑷B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
正确答案
⑴北大西洋暧流 增温增湿……………………………………………每点1分,计2分
⑵石油资源、渔业资源……………………………………………………每点1分,计2分
⑶削弱(反射) 下降(2分)…………………………………………每点1分,计2分
⑷乳畜业(2分)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于多汁牧业的生长;②夏季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成熟;③欧洲西部城市人口密集,乳畜产品需求大。(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大西洋中高纬的东岸是北大西洋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影响(此空结合图中洋流的方向也可以判断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此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根据考生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系暖流交汇处);图中的图例——石油。
(3)此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火山的爆发,喷发大量的火山灰,使得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增强,由于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下降。
(4)此题考查大农业地域类型。西欧和五大湖地区是典型的乳畜业地区,对于乳畜业的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饲料和市场,西欧地区地处温带,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多雨,草类茂盛且多汁,满足牲口的饲料条件;同时,本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再加上西方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条件。
2007年11月15日晚,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风暴速度达240公里每小时,许多房屋和树木被刮倒。孟加拉红新月会称风暴已造成5千至1万人死亡,275万人受灾。孟加拉国政府宣布这次灾难为“国家灾难”,并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2008年8月以来我国也频频遭受台风袭击,东部沿海粤、闽、浙、台地区经济损失严重,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下图“图一”为南亚区域分布图,“图二”为图一中乙国简图,回答:
(1).图中国家南部的大洋洋流成因与__________有关,洋流运动方向的特点为___ ______,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出现在 季节。(6分)
(2)分别描述A 、B两区域等值线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10分)
(3)说出D区域和 E岛屿分别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解释D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0分)
(4)说明乙国农业地域类型,并评价其生产条件。(10分)
正确答案
(1)季风环流 夏顺冬逆 夏秋(每空2分共6分)
(2)A区域降水丰富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分)。原因:位于暖湿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分)。B海域海水盐度从南向北递减(2分)。原因:此海域降水非常丰富,还有恒河大量淡水注入,距离河口越近受淡水的稀释作用就越强,盐度越低,反之越大(3分)。
(3)荒漠化(2分)沿海被淹国土面积缩小(2分)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3分):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3分)。
(4)水稻种植业(2分)有利条件:水量丰富,热量充足,全年可以生产水稻;位于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面积比重大;劳动力丰富,国民喜食米食(4分)。
不利条件: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且多飓风影响,洪涝灾害严重(4分)。
(1)图是国家为南亚地区,所以该地区形成了季风洋流与季风的形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形成了夏顺冬逆的洋流特征(2)A出等值线说的是降水,降水分布是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因为受地形的阻挡,B为海水盐度线,受河流的影响,该处的盐度是距离河口越近受淡水的稀释作用就越强,盐度越低(3)D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原因有二,候干旱,降水稀少: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4)孟加拉国的最主要的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评价应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边际成本,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
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读有效率的污染成本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污染成本由 与 之和构成。
(2)为达到最大的利润,企业往往会提高 ,降低 ,此时会出现比较高的 和 。
(3)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图中的 点,此时 成本与 成本相等, 最低。
正确答案
(1)治理成本 损害成本
(2)排放水平,边际治理成本 损害成本 污染成本
(3) E点 边际治理成本 边际损害成本,污染成本
读懂各曲线代表的含义,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排放水平升高,边际治理成本下降,但边际损害成本上升,污染成本也相应上升;边际治理成本与边际损害成本成反比,与污染成本呈正比;而边际损害成本与排放水平、以及污染成本的关系都是成正比。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字母表示水循环中的各个环节,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10 分)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 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
(2)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2分)
(3)简述d 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2分)
正确答案
(1)(地质历史时期首先)由于地壳运动,形成褶皱(背斜),岩层隆起抬升,其顶部受张力,物质易受侵蚀(2分),形成谷地。
(2)②会增加,(1分)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1分)
(3)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2分)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2分)
(4)B(2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甲处属背斜谷地,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岩层向上隆起,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受外力的侵蚀形成谷地。
(2)草地的反射率为15~ 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地面辐射量增加。
(3)d环节属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在河流上游地势较高处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在中下游地势地平处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
(4)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的顶部的软流层,是在莫霍界面以下;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减少大气的透明度,可以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其主要环节是水汽输送。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调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选项B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