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下列关于生物学概念范畴和生物学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四倍体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就是两个染色体组,故A错误;
B、人体的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长期不足时,则要动用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所以尿液中尿素的相对含量将增加,故B正确;
C、因为生长素处理并不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故C正确;
D、细胞凋亡不是内环境恶化的结果,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的编程性死亡,故D错误.
故选:BC.
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如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而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故A错误;
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即非必需氨基酸,而不是各种氨基酸,故B错误;
C、B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糖维持平衡,故C正确;
C、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同时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某同学血糖浓度和甲、乙两种调节血糖浓度相关的激素相对浓度的变化图,据图回答:
(1)甲激素是______;乙激素是______,是由______细胞分泌的.
(2)甲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
(3)甲激素和乙激素之间相互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解可知,进食后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因此图中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激素乙是胰岛素,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2)胰高血糖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3)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之间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稳定.
故答案为:
(1)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2)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3)拮抗
解析
解:(1)分析图解可知,进食后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因此图中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激素乙是胰岛素,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2)胰高血糖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3)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之间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稳定.
故答案为:
(1)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2)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3)拮抗
与如图所示关系不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饮水量过多时,则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释放抗利尿激素少,符合曲线图,A正确;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由于失水,细胞液泡的体积会逐渐减小,原生质的重量也随之减小,到一定程度不再发生变化,B正确;
C、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呼吸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C错误;
D、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n,此值无限接近0,D正确.
故选:C.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继而促进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正确答案
解:(1)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当机体产热大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机体功能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相同的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
(4)运动员长跑后口渴,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长跑过程中,肌肉中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过多,导致肌肉酸痛.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氧化分解ATP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解析
解:(1)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当机体产热大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机体功能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相同的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
(4)运动员长跑后口渴,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长跑过程中,肌肉中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过多,导致肌肉酸痛.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氧化分解ATP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各器官功能协调.下面是对一些生命活动的机理研究.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由图可知,当体温______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随即通过______调节,增加______、减少______,使体温回至正常.
(2)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③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曲线图可知,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热,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增加散热量、减少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①不进早餐2小时,体内贮存的糖大量被消耗后,导致血糖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
②4组中高糖早餐,大量糖类被消化水解成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因此血糖升的最快.
③高脂高蛋白食物被消化成氨基酸和脂肪酸,而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合成.
故答案为:
(l)高于正常值(S值) 神经-体液 散热(量)产热(量)
(2)①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②高糖早餐 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③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
解:(1)由曲线图可知,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热,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增加散热量、减少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①不进早餐2小时,体内贮存的糖大量被消耗后,导致血糖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
②4组中高糖早餐,大量糖类被消化水解成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因此血糖升的最快.
③高脂高蛋白食物被消化成氨基酸和脂肪酸,而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合成.
故答案为:
(l)高于正常值(S值) 神经-体液 散热(量)产热(量)
(2)①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②高糖早餐 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③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在正常情况下,能使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左右的主要器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糖原分解形成血糖,使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左右.
故选:B.
如图是人体脂类代谢与调节的部分机制示意图.LDL既可运往靶细胞,也可通过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进入肝细胞而被清除,IDL也能与LDL受体结合.①-④代表过程.
(1)在血液中血脂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图中所示的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多而甘油三酯含量最少的是______.
(2)人体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大部分由机体自身合成,人体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能将脂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的脂蛋白是______.
(3)在肝细胞和组织细胞中,由胰岛素参与调节的过程是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
(4)物质F是______,图中物质Ⅳ对F彻底氧化分解过程起到______作用.
(5)当从食物中摄入大量胆固醇后,据图分析胆固醇在人体中被利用以及被清除的途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血液中血脂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图中所示的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多而甘油三酯含量最少的是低密度脂蛋白(LDL).
(2)人体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大部分由机体自身合成,人体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能将脂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的脂蛋白是VLDL、LDL.
(3)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在肝细胞和组织细胞中,由胰岛素参与调节的过程是:②葡萄糖转变成甘油三酯、③将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④脂肪酸进入组织细胞进行分解.
(4)物质F是脂肪酸,图中物质Ⅳ甲状腺激素对F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5)据图分析,当从食物中摄入大量胆固醇后,胆固醇在人体中被利用以及被清除的途径为:随VLDL和LDL运输至组织细胞被利用,另一部分随IDL和LDL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体进入肝细胞被清除(在肝脏中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低密度脂蛋白(LDL)
(2)肝脏 VLDL、LDL
(3)②③④
(4)脂肪酸 促进
(5)随VLDL和LDL运输至组织细胞被利用,另一部分随IDL和LDL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体进入肝细胞被清除(在肝脏中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解析
解:(1)在血液中血脂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图中所示的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多而甘油三酯含量最少的是低密度脂蛋白(LDL).
(2)人体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大部分由机体自身合成,人体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能将脂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的脂蛋白是VLDL、LDL.
(3)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在肝细胞和组织细胞中,由胰岛素参与调节的过程是:②葡萄糖转变成甘油三酯、③将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④脂肪酸进入组织细胞进行分解.
(4)物质F是脂肪酸,图中物质Ⅳ甲状腺激素对F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5)据图分析,当从食物中摄入大量胆固醇后,胆固醇在人体中被利用以及被清除的途径为:随VLDL和LDL运输至组织细胞被利用,另一部分随IDL和LDL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体进入肝细胞被清除(在肝脏中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低密度脂蛋白(LDL)
(2)肝脏 VLDL、LDL
(3)②③④
(4)脂肪酸 促进
(5)随VLDL和LDL运输至组织细胞被利用,另一部分随IDL和LDL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体进入肝细胞被清除(在肝脏中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正确;
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
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
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胰岛素就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故而使血糖水平不能降低,使血糖水平过高.
故选:A
如图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______.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 (填增多或减少),这是一种______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
(5)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_____(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______(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______(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______,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6)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以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
(4)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5)白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涉及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 信息交流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C 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5)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解析
解:(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以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
(4)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5)白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涉及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 信息交流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C 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5)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甲图为某种激素分泌、运输和作用的模式图,乙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分泌细胞(a)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b)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某种物质,这种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2)乙图中______为糖尿病患者.
(3)造成乙图AB段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4)小王的血糖浓度变化中,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由______细胞分泌的,与该激素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曲线CD段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6)如果甲图中分泌细胞(a)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b)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简要说出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激素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超过1.6~1.8g/L,所以乙图中的小张为糖尿病患者.
(3)A点输入葡萄糖溶液,由于糖类的消化吸收,AB段血糖含量升高.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BC段血糖含量下降,促进此过程的激素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C点血糖含量低,此时肝糖元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6)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它们的活动.
故答案为:
(1)糖蛋白(或蛋白质)
(2)小张
(3)糖类的消化吸收 主动运输
(4)胰岛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6)能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时,会反馈抑制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
解析
解:(1)激素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超过1.6~1.8g/L,所以乙图中的小张为糖尿病患者.
(3)A点输入葡萄糖溶液,由于糖类的消化吸收,AB段血糖含量升高.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BC段血糖含量下降,促进此过程的激素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C点血糖含量低,此时肝糖元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6)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它们的活动.
故答案为:
(1)糖蛋白(或蛋白质)
(2)小张
(3)糖类的消化吸收 主动运输
(4)胰岛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6)能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时,会反馈抑制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
如图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胰岛素与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的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______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其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调节.
(3)如果用药物抑制细胞内ATP的合成,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请结合上图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非糖类物质转化.
(2)血糖浓度变化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外一方面刺激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分泌.
血糖浓度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能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故血糖调节为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3)ATP无法合成,酶的磷酸化不能完成,会影响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和细胞膜葡萄糖载体的合成.
故答案为:
(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2)血糖浓度 胰岛B 神经-体液(激素)
(3)ATP缺失,影响了囊泡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移向细胞膜的过程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非糖类物质转化.
(2)血糖浓度变化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外一方面刺激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分泌.
血糖浓度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能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故血糖调节为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3)ATP无法合成,酶的磷酸化不能完成,会影响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和细胞膜葡萄糖载体的合成.
故答案为:
(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2)血糖浓度 胰岛B 神经-体液(激素)
(3)ATP缺失,影响了囊泡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移向细胞膜的过程
图甲表示某人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图乙表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若图乙所示细胞为肝细胞,参与图甲中cd段血糖浓度的调节,B为肝糖原,则A是______C是______.
(3)某种类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异常,导致体内某种浆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与______细胞结合,使此细胞受损,血糖浓度无法降低,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型糖尿病属于______.
(4)如果图乙中细胞是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和调节过程的垂体细胞,则作用于此细胞的激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运动过程中消耗能量增加,葡萄糖在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供能,血糖含量下降.
(2)cd段血糖浓度增加,则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表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表示肝糖原,C表示葡萄糖.
(3)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胰岛B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得机体不能分泌胰岛素,属于自身免疫病.
(4)图乙表示垂体细胞,则作用于此细胞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故答案为:
(1)血糖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葡萄糖
(3)胰岛B 自身免疫病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解析
解:(1)运动过程中消耗能量增加,葡萄糖在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供能,血糖含量下降.
(2)cd段血糖浓度增加,则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表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表示肝糖原,C表示葡萄糖.
(3)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胰岛B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得机体不能分泌胰岛素,属于自身免疫病.
(4)图乙表示垂体细胞,则作用于此细胞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故答案为:
(1)血糖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葡萄糖
(3)胰岛B 自身免疫病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如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素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故为胰岛素,A错误;
B、激素乙是胰岛A细胞分泌,故为胰高血糖素,B错误;
C、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C正确;
D、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