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由下列哪些组成(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故选:C.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元的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A错误;
B、神经元的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和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连接处即是突触,B正确;
C、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C错误;
D、突触结构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D错误.
故选:B.
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A错误;
B、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C错误;
D、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
B、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A错误;
B、递质位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内含有组织液,D正确.
故选:A.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错误;
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C正确;
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单向的,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③处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正确;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中,B错误;
C、兴奋传递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不会进入到突触后膜内,C错误;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错误.
故选:A.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方式是胞吐(外排),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A正确;
B、GABA属于小分子物质,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B正确;
C、由图可知,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C正确;
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是突触小泡,其内容物神经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上Na+通道打开,对Na+通透性增大,A错误;
B、②处为突触间隙,分布的液体为组织液,③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B错误;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使神经递质释放,其形式是胞吐,利用了细胞摸的流动性,因此信息传递需要能量,C正确;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为正电位,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C.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
故选:D.
如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是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B错误;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也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D错误.
故选:C.
(2010秋•平昌县期末)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随着神经递质的释放,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错误;
B、兴奋可由B传递到C,兴奋部位膜外电位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B正确;
C、“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电刺激C点,d点能兴奋,ab点都不能兴奋,所以指针只能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三者共同构成突触,A正确;
B、在突触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
C、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突触结构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
故选:B.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
B、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C正确;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