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形成ATP,所以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结构,D错误.
故选:AB.
回答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由于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过程.(横线上填文字,[]内填数字)
(1)图中神经递质贮存在神经末梢的[]______内,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释放与位于[]______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图1和图2中表示神经递质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们的化学成分是否相同?______.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膜电位状态是______(填膜两侧电位).图1中当Na+流入A细胞时,A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______,于是产生神经冲动.图2中,当Cl-流入B细胞时,是否会产生神经冲动?______,原因是______.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类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递质类似剂麻醉剂的作用效果相当于图中的[].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神经递质贮存在神经末梢的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释放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图1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图2中后一个神经元没有兴奋,表示神经递质分别是兴奋性递质③和抑制性递质⑤,二者不同.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膜电位状态是外正内负,当Na+流入A细胞时,A细胞膜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但是,当Cl-流入B细胞时,后一个神经元不会发生电位逆转,因此也不会产生神经冲动.
(3)递质类似剂麻醉剂与受体结合后,抑制后膜兴奋,因此作用效果相当于图中的⑤.
故答案为:(1)①突触小泡 ④突触后膜 ③⑤不同
(2)外正内负 由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 不会 没有形成动作电位,也就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3)⑤
解析
解:(1)图中神经递质贮存在神经末梢的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释放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图1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图2中后一个神经元没有兴奋,表示神经递质分别是兴奋性递质③和抑制性递质⑤,二者不同.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膜电位状态是外正内负,当Na+流入A细胞时,A细胞膜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但是,当Cl-流入B细胞时,后一个神经元不会发生电位逆转,因此也不会产生神经冲动.
(3)递质类似剂麻醉剂与受体结合后,抑制后膜兴奋,因此作用效果相当于图中的⑤.
故答案为:(1)①突触小泡 ④突触后膜 ③⑤不同
(2)外正内负 由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 不会 没有形成动作电位,也就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3)⑤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完全抑制突触l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
(2)曲线图中a段表示______电位,b点时膜内是______电位.
(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
(4)在图中画出B处的膜电位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神经细胞与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2)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为动作电位,膜内是正电位.
(3)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将储存的递质即Gly释放出来,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导致阴离子内流.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则图中结构①表示运输Gly的载体蛋白.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图中B处的膜电位为负电位-65mv,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1)组织液
(2)静息 正
(3)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隐 载体蛋白 控制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神经细胞与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2)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为动作电位,膜内是正电位.
(3)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将储存的递质即Gly释放出来,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导致阴离子内流.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则图中结构①表示运输Gly的载体蛋白.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图中B处的膜电位为负电位-65mv,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1)组织液
(2)静息 正
(3)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隐 载体蛋白 控制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突触小体是下列哪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故选:D.
根据如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此图具有糖蛋白,一般表示细胞膜,故A错误;
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物质基础是K+的外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与膜上的载体蛋白质有关,故B正确;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A面有糖蛋白,代表细胞膜外,则突触间隙位于A面,故B正确;
D.③磷脂的亲水性头部,④是疏水性尾部,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与水面接触的是头部,故D正确.
故选:A.
(2015春•长寿区校级月考)根据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存在突触延搁,因此反射活动经历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经过突触结构的多少,A正确;
B、B是突触前膜位置,突触小泡多,高尔基体与突触小泡形成有关,因此B处高尔基体多,B错误;
C、s位于突触后神经元,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传至突触后神经元,因此在S处给予刺激,在A处不能测得有兴奋存在,C错误;
D、C中的物质,达下一细胞的细胞膜后,细胞膜的内外电位不一定发生逆转,能否发生逆转,要看c中物质的种类,D错误.
故选:A.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错误;
B、兴奋可由B传递到C,兴奋部位膜外电位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B正确;
C、“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电刺激C点,d点能兴奋,ab点都不能兴奋,所以指针只能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B.
(2015秋•海南月考)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A正确;
B、一个神经元可以形成多个突触,B错误;
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C错误;
D、兴奋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A.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2是突出间隙,3是突触后膜;a是突触小体,其中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突触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为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④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⑥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
B、兴奋由b传到c的过程中,b电位成外负内正,c处电位是外正内负,则①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c→b,B错误;
C、③突触小泡内的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⑥处的神经冲动不会引起神经元a的兴奋,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解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错误;
B、兴奋在前膜、后膜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故选:C.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仅能使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一类通道蛋白.在离子通道上常具有门,因此又称为门通道.根据门开关条件的不同,大体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如图一).电压门通道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配体门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细胞内外特定的物质(配体)与相应的通道蛋白(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离子进出细胞;压力激活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机械力的作用.图二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神经冲动、刺激肌肉收缩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先后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各闩通道开放顺序以数字标注).请分析回答.
(1)乙酰胆碱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性.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离子通道X、Y、Z中属于配体门通道的是______.
(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的作用是______,从而使兴奋传导信号类型发生的转变是______.
(4)图二中,Na+和Ca2+跨膜运输过程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5)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属于细胞的______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_____不同.
正确答案
解:(1)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是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结合图一,可判断出X、Z为电压门通道,Y为配体门通道.
(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促进了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成了化学信号.
(4)题目中说离子通道是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通道蛋白,Na+和Ca2+ 都经被动运输出入细胞,所以不消耗能量.
(5)突触前膜、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膜的组成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故答案为:
(1)流动
(2)Y
(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电信号→化学信号
(4)不需要
(5)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解:(1)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是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结合图一,可判断出X、Z为电压门通道,Y为配体门通道.
(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促进了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成了化学信号.
(4)题目中说离子通道是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通道蛋白,Na+和Ca2+ 都经被动运输出入细胞,所以不消耗能量.
(5)突触前膜、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膜的组成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故答案为:
(1)流动
(2)Y
(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电信号→化学信号
(4)不需要
(5)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下面两个图示,分析问题:
图甲为该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肌细胞______.
(2)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______(“增大”或“减小”),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______性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
解:(1)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所以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增大,因而在受刺激时,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故答案为:
(1)外负内正 持续兴奋
(2)增大 抑制
解析
解:(1)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所以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增大,因而在受刺激时,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故答案为:
(1)外负内正 持续兴奋
(2)增大 抑制
下列是关于突触传导与脊髓反射的结构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选项,其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甲中1为受体,2为离子通道,3为突触后膜,4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5为线粒体,应为甲图中结构4的物质与结构1结合,导致结构2的变化,从而决定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由左向右,A错误;
B、乙图刺激部位为传出神经,刺激产生反应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神经中枢参与,B错误;
C、丙图刺激a、b点都能产生反应,只有刺激b点产生反应是反射,C错误;
D、丁图的c、d均为脊神经,其中包括部分自主神经,D正确.
故选:D.
(2015秋•安阳月考)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膨形成的,物质出入细胞可以是主动运输,A错误;
B、1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B错误;
C、2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错误;
D、3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