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____(填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构特点?______.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
(4)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______,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
正确答案
解:(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因此可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高尔基体.
(3)突触小泡内物质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因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4)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兴奋或抑制
(2)高尔基体
(3)一定的流动性 组织液 化学信号→电信号
(4)有氧呼吸酶
解析
解:(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因此可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高尔基体.
(3)突触小泡内物质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因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4)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兴奋或抑制
(2)高尔基体
(3)一定的流动性 组织液 化学信号→电信号
(4)有氧呼吸酶
如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_; ⑥______;
(2)⑤中的化学物质发挥作用后若不被分解,则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的______;
(3)信号在突触处的转变是______.
(4)信号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只能从______传递到______,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示意图,①是受体、③是突触后膜、⑥是线粒体.
(2)神经递质不被分解的话会持续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引起突触后膜持续的兴奋或抑制.
(3)突触部位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处,信号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故答案为:
(1)受体 突触后膜 线粒体
(2)兴奋或抑制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解:(1)分析示意图,①是受体、③是突触后膜、⑥是线粒体.
(2)神经递质不被分解的话会持续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引起突触后膜持续的兴奋或抑制.
(3)突触部位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处,信号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故答案为:
(1)受体 突触后膜 线粒体
(2)兴奋或抑制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如图所示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患者体内产生了能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患者产生的抗体有些“敌我不分”,属于免疫能力较强的表现,A错误;
B、该抗体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效应B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需要T细胞的刺激,B错误;
C、递质是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小体释放到突触间隙的,C错误;
D、患者肌肉收缩无力主要是抗体影响了突触处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抗体与递质的受体结合从而导致递质失去了作用,D正确.
故选:D.
有关下面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图中含有多个轴突分支,每个轴突分支都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因此甲图中有个突触,A正确;
B、④结构增大了肌细胞膜的面积,B正确;
C、②③④构成了突触的结构,C正确;
D、①释放递质进入③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如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NE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受体的作用,A正确;
B、NE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抑制后膜的活动,B正确;
C、前膜摄取NE仅仅是反馈调节突触前神经元对NE的释放,不能传递兴奋,C正确;
D、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另一途径是酶解,D错误.
故选:D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图1中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侧,所以突触间隙位于I侧,A正确;
B、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可能与图1中A等载体有关,B正确;
C、,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胞吐,不需要载体但要消耗能量,C正确;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即会失去作用以保证神经调节的灵敏性,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间隙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空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细胞之间的液体,即组织液,A正确;
B、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是胞吐过程,其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神经递质一经作用后就被分解失活,不能长时间存在于突触间隙,C错误;
D、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C.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为了研究神经细胞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在图乙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原有的突触小泡).图甲是图乙中E处的放大.
(1)写出图中标号所指的名称:③______;④______; ⑦______.
(2)下表为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刺激B点后,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①C处数据说明了______.
②D处数据说明了______.
(3)检测C点和D点感受信号的方法,可观察C、D点膜上______变化.
(4)在轴突中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
(5)靠近突触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______(细胞器)有关.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有关.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的作用是______.
(6)若在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检测到的结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炮,③神经递质,④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⑦受体.
(2)分析题图乙可知,由B到C的传导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由B到D的传导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分体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Ach,兴奋由B传到C的时间相同,即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Ach的浓度不同,兴奋由B传导到D点的时间不同,随Ach浓度升高,由B传导到D的时间缩短,即随Ach浓度的升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快.
(3)可以根据C、D点膜上电位的变化检测C点和D点感受信号.
(4)由于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神经细胞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突触小泡中原有递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为了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除去原有突触小泡.
(5)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物有关;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是胞吐,其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阅读的流动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决定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种类.
(6)由于静息时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到C,C膜外为负,D膜外为正,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兴奋传过C点后恢复静息电位状态,电位差恢复为0,当兴奋传到D时,D膜外为负,C膜外为正,两点之间存在与第一次相反的电位差,兴奋传过D点后恢复静息电位状态,两点间的电位差又恢复为0.
故答案应为:
(1)③神经递质 ④突触前膜 ⑦受体
(2)①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随Ach浓度的升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快
(3)电位
(4)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高尔基体 一定的流动性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6)D
解析
解:(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炮,③神经递质,④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⑦受体.
(2)分析题图乙可知,由B到C的传导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由B到D的传导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分体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Ach,兴奋由B传到C的时间相同,即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Ach的浓度不同,兴奋由B传导到D点的时间不同,随Ach浓度升高,由B传导到D的时间缩短,即随Ach浓度的升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快.
(3)可以根据C、D点膜上电位的变化检测C点和D点感受信号.
(4)由于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神经细胞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突触小泡中原有递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为了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除去原有突触小泡.
(5)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物有关;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是胞吐,其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阅读的流动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决定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种类.
(6)由于静息时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到C,C膜外为负,D膜外为正,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兴奋传过C点后恢复静息电位状态,电位差恢复为0,当兴奋传到D时,D膜外为负,C膜外为正,两点之间存在与第一次相反的电位差,兴奋传过D点后恢复静息电位状态,两点间的电位差又恢复为0.
故答案应为:
(1)③神经递质 ④突触前膜 ⑦受体
(2)①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随Ach浓度的升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快
(3)电位
(4)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高尔基体 一定的流动性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6)D
海兔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实验发现,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鳃反射.其反射弧如图.
(1)组成该反射弧的b称为______,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膜作为______参与构成突触2.
(2)碰触水管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______释放,作用于突触1的后膜,导致后膜的电位变为______,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鳃反射.
(3)击打海兔头部,引起缩鳃反射时,a上______(能/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而碰触海兔水管,引起缩鳃反射时,c上______(能/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正确答案
解:(1)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与鳃相连的b称为传出神经,突触2的突触后膜是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细胞膜.
(2)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可以刺激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击打海兔头部,引起缩鳃反射时,由于c与a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可以传递到a,所以在a可以检测出电位变化,碰触海兔水管,引起缩鳃反射时,c上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故答案为:
(1)传出神经 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 外负内正
(3)能 不能
解析
解:(1)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与鳃相连的b称为传出神经,突触2的突触后膜是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细胞膜.
(2)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可以刺激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击打海兔头部,引起缩鳃反射时,由于c与a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可以传递到a,所以在a可以检测出电位变化,碰触海兔水管,引起缩鳃反射时,c上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故答案为:
(1)传出神经 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 外负内正
(3)能 不能
13、如图是一种特殊的突触,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A正确;
B、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如刺激c点,兴奋可以传至d点,但不能传至b点,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C错误;
D、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正确.
故选:C.
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递质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因此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而表现为迅速、灵敏,C正确;
D、在神经元未兴奋时,递质就已经合成完,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模时,突触后膜才能兴奋,D错误.
故选:D.
(三)多细胞生物能适应环境,调节代谢离不开内外环境与细胞、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只有借助于信息传递,生命系统各层次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在信息传递中信息分子一旦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细胞,自身很快被酶降解掉,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下图甲表示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内环境与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结构“4”表示______;“5”表示______.
(2)图甲中所示酶的功能是______.
(3)兴奋通过突触结构时是将电信号转化为______进行信息专递;当兴奋传到结构“3”时,其膜内外电位分布是______.
(4)图乙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激素A能能作用于靶细胞,而激素B则不能起作用,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5)如果图乙所示细胞为垂体细胞,其产生的“生理反应”为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则激素A为______.
(6)性激素和胰岛素中,作用机制符合图乙所示的是______;如果图乙所示为肝细胞,则该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生理反应”是______.
正确答案
离子通道
突触小泡
待信息传递完成后迅速与神经递质结合使其分解失活,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化学信号
外负内正
蛋白质
靶细胞不能合成激素B受体(基因选择性表达)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者血糖氧化分解)
解析
解:(1)图甲中结构为突触的结构,“4”为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5”为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2)图甲中的酶为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待信息传递完成后使其分解失活,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3)兴奋在突触之间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故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4)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靶细胞上有特定的受体.
(5)由题意知,激素A的作用为促进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应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蛋白质类的激素一般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固醇类的激素一般和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胰岛素的本质的为蛋白质,性激素的本质为固醇类,故符合题意的为胰岛素,其作用为降低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1)离子通道 突触小泡
(2)待信息传递完成后迅速与神经递质结合使其分解失活,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3)化学信号 外负内正
(4)蛋白质 靶细胞不能合成激素B受体(基因选择性表达)
(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者血糖氧化分解)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A正确;
B、能被突触后膜识别的物质就是指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与组织液中,也就是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B正确;
C、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区会发生动作电位,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C正确;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D错误.
故选:D.
传出神经可以支配肌肉运动.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
神经末梢时,Ach与 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兴奋传导到①时,兴奋部位Na+内流,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内正外负,;故A错误.
B、正常情况下释放到内环境的Ach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后,被相应酶分解;故B错误.
C、若某抗体能与Ach受体结合,使得Ach无法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则阻碍兴奋的传递会导致肌无力;故C正确.
D、可采取胸腺切除,抑制T细胞发育,从而抑制体液免疫的方法进行治疗;故D错误.
故选C.
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产生兴奋.局部麻醉剂QX-314是一种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的麻醉剂,其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时才会发挥麻醉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传出神经元也可以形成里一个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前膜,也可以合成神经递质,A错误;
B、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产生兴奋,作用的结果是使膜内变得更负,膜内外的电位差差值更大,B错误;
C、分析示意图可知,QX-314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C正确;
D、QX-314的作用基理是阻碍钠离子内流,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促进氯离子内流,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