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家兔血糖调节和水盐代谢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请回答: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②号家兔的对照组是______号家兔.根据②号家兔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的是______号家兔,其中最先缓解的是______.
(3)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你认为尿素含量的增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什么关系?______.
(4)假设对①兔进行静脉滴注,使用的滴注液分别是:甲-1.5%NaCl溶液,乙-0.9%NaCl溶液,丙-0.4%NaCl(滴注量均为500ml,0.5h滴定,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试比较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家兔的尿量,请用符号“<”表示:______.请对甲情况尿量变化的调节过程的原因进行分析(请用箭头和文字组成的简图形式表达)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设计实验的原则是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与葡萄糖溶液对照的是加入生理盐水的实验组.②和⑤对比说明葡萄糖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提高血糖含量,葡萄糖直接提高血糖含量,最先缓解低血糖症状.
(3)胰高血糖素能促使氨基酸分解,不含氮部分可转变成糖类,导致血糖升高,氨基转变为尿素,其量增加.
(4)注射0.4%NaCl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尿量增多;注射1.5%NaCl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因此尿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故答案为:
(1)②和⑤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2)②③④②
(3)说明胰高血糖素能促使氨基酸分解,不含氮部分可转变成糖类,导致血糖升高,氨基转变为尿素,其量增加.
(4)甲<乙<丙 甲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兔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刺激升高→兔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增多→尿量减少.
解析
解:(1)设计实验的原则是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与葡萄糖溶液对照的是加入生理盐水的实验组.②和⑤对比说明葡萄糖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提高血糖含量,葡萄糖直接提高血糖含量,最先缓解低血糖症状.
(3)胰高血糖素能促使氨基酸分解,不含氮部分可转变成糖类,导致血糖升高,氨基转变为尿素,其量增加.
(4)注射0.4%NaCl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尿量增多;注射1.5%NaCl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因此尿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故答案为:
(1)②和⑤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2)②③④②
(3)说明胰高血糖素能促使氨基酸分解,不含氮部分可转变成糖类,导致血糖升高,氨基转变为尿素,其量增加.
(4)甲<乙<丙 甲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兔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刺激升高→兔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增多→尿量减少.
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来促使机体产热增加,维持体温恒定,A正确;
B、进入寒冷环境中,为维持体温的恒定,机体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正确;
C、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C正确;
D、在寒冷环境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得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D错误.
故选:D.
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
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主动饮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错误.
故选:C.
图A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 B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 A中,兴奋在③处以______形式传导,在⑥处通过______结构传递.
(2)在图 B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填字母),其膜电位特点是______.
(3)婴幼儿常会“尿床”,而成年人却能主动控制排尿,这一事实说明______.
(4)在体温调节中,②表示的参与散热的结构主要指皮肤血管和______等.在寒冷环境中,除通过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散失外,在下丘脑分泌的______激素和垂体分泌的______激素的作用下,______ 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后者激素的分泌对前二者激素的分泌有______ 调节作用.
正确答案
解:(1)在图A中,兴奋在③处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在⑥处通过突触结构传递.
(2)在图B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3)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是低级中枢,成年人却能主动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控制.
(4)在体温调节中,②表示的参与散热的结构主要指皮肤血管和汗腺等.在寒冷环境中,除通过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散失外,在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后者激素的分泌对前二者激素的分泌有 (负)反馈 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
(1)局部电流 突触
(2)b 外负内正
(3)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最高级中枢控制.
(4)汗腺 促甲状腺素释放 促甲状腺 甲状腺 (负)反馈
解析
解:(1)在图A中,兴奋在③处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在⑥处通过突触结构传递.
(2)在图B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3)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是低级中枢,成年人却能主动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控制.
(4)在体温调节中,②表示的参与散热的结构主要指皮肤血管和汗腺等.在寒冷环境中,除通过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散失外,在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后者激素的分泌对前二者激素的分泌有 (负)反馈 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
(1)局部电流 突触
(2)b 外负内正
(3)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最高级中枢控制.
(4)汗腺 促甲状腺素释放 促甲状腺 甲状腺 (负)反馈
回答下列问题:
(1)人血糖的正常值是______g/L;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在血糖调节中呈______关系.
(2)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和______.
(3)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4)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和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正确答案
解:(1)人血糖的正常值是0.8-1.2g/L;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关系.
(2)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3)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修饰.
故答案为:
(1)0.8-1.2 下丘脑 拮抗
(2)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3)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解析
解:(1)人血糖的正常值是0.8-1.2g/L;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关系.
(2)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3)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修饰.
故答案为:
(1)0.8-1.2 下丘脑 拮抗
(2)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3)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下列表示人体内血糖平衡的图解,据图回答.
(1)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__;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g/L.
(2)图中a表示肝糖原,b表示______.
(3)在图中①~⑤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强烈 促进______过程(填序号).
(4)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当胰岛______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______病.
正确答案
解:(1)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图中a表示肝糖原,b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
(3)在图中①~⑤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强烈促进②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③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4)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之间属于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当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2)肝糖原和肌糖原
(3)②③
(4)拮抗 B 糖尿
解析
解:(1)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图中a表示肝糖原,b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
(3)在图中①~⑤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强烈促进②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③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4)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之间属于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当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2)肝糖原和肌糖原
(3)②③
(4)拮抗 B 糖尿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调节血糖平衡的重要内分泌腺是胰腺和肾上腺,A错误;
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使组织液和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血糖升高,C正确;
D、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受体受损或缺乏,D错误.
故选:C
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80~120mg/dL,A正确;
B、AB段上升是由于糖类消化、吸收,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B正确;
C、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分解,C正确;
D、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本题选:D.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类型人群在口服100克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有一类病人可能是由于免疫紊乱,产生对自身胰岛B细胞有攻击作用的抗体,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______,另一类病人由于受体未能正常识别胰岛素而导致,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______,正常人在口服100克葡萄糖60分钟后,肝细胞中葡萄糖代谢途径______. (至少写出二项)
(2)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昏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设计欠严密,改进措施有:
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
②应设置对照组,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____,且注射的部位、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③出现昏厥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小鼠注射______,另一半不予注射作对照,以明确昏厥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1)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有一类病人可能是由于免疫紊乱,产生对自身胰岛B细胞有攻击作用的抗体,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低于正常人,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B,另一类病人由于受体未能正常识别胰岛素而导致,机体认为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比正常人含量高,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A,正常人在口服100克葡萄糖60分钟后,由于血糖水平升高,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加速血糖的去向,使肝细胞中葡萄糖转化为糖元、脂类等、或被氧化分解.
(2)本实验是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当给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胰岛素降血糖引起的,应该对实验动物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作处理比较.此外,还应用溶剂(酸性生理盐水)作对照排除此实验不是由溶剂引起的.
故答案为:
(1)B A 转化为糖元、脂类等、或被氧化分解
(2)酸性生理盐水 葡萄糖
解析
解:(1)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有一类病人可能是由于免疫紊乱,产生对自身胰岛B细胞有攻击作用的抗体,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低于正常人,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B,另一类病人由于受体未能正常识别胰岛素而导致,机体认为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比正常人含量高,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A,正常人在口服100克葡萄糖60分钟后,由于血糖水平升高,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加速血糖的去向,使肝细胞中葡萄糖转化为糖元、脂类等、或被氧化分解.
(2)本实验是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当给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胰岛素降血糖引起的,应该对实验动物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作处理比较.此外,还应用溶剂(酸性生理盐水)作对照排除此实验不是由溶剂引起的.
故答案为:
(1)B A 转化为糖元、脂类等、或被氧化分解
(2)酸性生理盐水 葡萄糖
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
②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负反馈调节,c激素分泌增多,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错误;
③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③正确;
④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但是释放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④正确;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然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让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让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⑤错误.
故选:B.
冬季长跑对强身健体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某高二学生根据教材所学内容作出如图的调节图,并设置了相关问题,以理解和掌握人体在运动中各项生理活动调节的知识,请分析回答:
(1)运动前,运动员适当减少衣物,冷空气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的______中枢,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分泌______激素,运输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运动员产热量增加,抵御寒冷.
(2)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______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运动时肌肉收缩消耗大量的能量,会导致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这时胰岛 A 细胞分泌______的量增加,______分泌胰岛素的量相对减少;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4)据图可得出,人体生命活动是由______共同调节的.
正确答案
解:(1)运动前,运动员适当减少衣物,冷空气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运动员产热量增加,抵御寒冷.
(2)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运动时肌肉收缩消耗大量的能量,会导致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这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相对减少;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4)据图可得出,人体生命活动是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
故答案为:
(1)体温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抗利尿
(3)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4)神经-体液
解析
解:(1)运动前,运动员适当减少衣物,冷空气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运动员产热量增加,抵御寒冷.
(2)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运动时肌肉收缩消耗大量的能量,会导致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这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相对减少;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4)据图可得出,人体生命活动是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
故答案为:
(1)体温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抗利尿
(3)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4)神经-体液
在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发现部分获救者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肌肉受挤压坏死,造成了“挤压综合症”,患者出现了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临床上,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机工作原理如图,“
”血液流动方向未标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透析管膜与生物膜不同,只具有半透性,A错误;
B、透析液的流向是从左向右,为了有利于废物的排除,血液的流向应该与透析液的流向相反,B正确;
C、透析液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血浆基本相同,维持细胞的形态,C正确;
D、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除尿素,所以肾衰竭的人血液中尿素浓度增高,D正确.
故选:A.
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为( )
①降温 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消毒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在失去水分的同时也失去了较多的无机盐,所以要喝淡盐水,以维持体内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在患急性肠胃炎时,消化道不能吸收水分,因炎症使水随消化道流失较多,所以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以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不慎受外伤后,为防止病菌感染,所以要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保持细胞形态,并清洁伤口.
故选:B.
如图是人体体温及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F代表物质或结构,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图中C为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促进④过程使血糖在细胞内______增加产热
(2)正常情况下,当发生①过程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______的合成量和分泌量增多,通过促进______的合成,及转化成非糖物质等,使血糖恢复正常值A的分泌量增加会[②]______[B]______的分泌;B的分泌增加会促进A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护血糖的平衡.
正确答案
解:(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图中C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促进④过程使血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2)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进食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胰岛素的合成量和分泌量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及转化成非糖物质等,使血糖恢复正常值.同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②抑制B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护血糖的平衡.
故答案为: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氧化分解
(2)胰岛素 肝糖原 抑制 胰高血糖素
解析
解:(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图中C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促进④过程使血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2)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进食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胰岛素的合成量和分泌量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及转化成非糖物质等,使血糖恢复正常值.同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②抑制B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护血糖的平衡.
故答案为: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氧化分解
(2)胰岛素 肝糖原 抑制 胰高血糖素
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寒冷时,人体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增加产热量,A正确;
B、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人人生来就具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C、寒冷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进而增加产热,C正确;
D、寒冷环境中内外温差大,散热量增加,而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才能温差相对恒定,因此比20℃中的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都大,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