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A正确;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所以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B正确;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C错误;
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⑥⑦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
(2)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______,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______g/l.
(3)④代表______,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______.
(4)能够促进②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_____,能够抑制②过程的激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过程是消化吸收,⑤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⑥表示合成的肝糖原和肌糖原.⑦表示合成脂肪和非糖类物质.
(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 0.8-1.2g/l.
(3)血糖浓度高达160mg/dL,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通过④糖尿排出体外,患糖尿病.由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尿量比正常人多.
(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够促进②肝糖原分解,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消化吸收 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主动运输 0.8-1.2g/L
(3)糖尿 多
(4)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解析
解:(1)图中①过程是消化吸收,⑤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⑥表示合成的肝糖原和肌糖原.⑦表示合成脂肪和非糖类物质.
(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 0.8-1.2g/l.
(3)血糖浓度高达160mg/dL,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通过④糖尿排出体外,患糖尿病.由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尿量比正常人多.
(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够促进②肝糖原分解,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消化吸收 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主动运输 0.8-1.2g/L
(3)糖尿 多
(4)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某实验小鼠适宜生活在25℃左右的环境中,为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左右
材料和用品:小鼠、冰袋、秒表等
方法和步骤:
步骤1:将小鼠放入广口瓶的笼子内,加塞密闭.打开夹子(A)、(B)、(C),片刻后关闭夹子(B),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氧气备用.关闭夹子(C),打开夹子(B),使水检压计液面左右平齐.
步骤2:______
步骤3:______
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要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步骤2和步骤3中分别对应25℃和10℃两个温度下对小鼠代谢情况的检测,故步骤2应先测25℃条件下小鼠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调成10℃条件下小鼠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2)根据题意,题目已经提醒按三个方面去分析结果和对应的结论,因此我们就很容易想到就是比较两种条件下所用时间的长短,即: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多于25℃、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10℃等于25℃三种情况,然后根据时间短则代谢强的常识,得出相对应的结论.
故答案为:
步骤2:待小鼠安静后,关闭夹子(A),记下时间,将注射器向前推进5毫升(推进数量合理即可),水检压计液面左侧升高,关闭夹子(B),待水检压计的液面左右平齐时,记录时间.得到在25℃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步骤3:将冰袋放在广口瓶周围,调节距离,使瓶内的温度稳定在10℃,待小鼠安静后,重复步骤1、2中的有关操作.得到在10℃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加强.
②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多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减弱.
③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10℃等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不受影响.
解析
解:(1)根据题意,要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步骤2和步骤3中分别对应25℃和10℃两个温度下对小鼠代谢情况的检测,故步骤2应先测25℃条件下小鼠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调成10℃条件下小鼠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2)根据题意,题目已经提醒按三个方面去分析结果和对应的结论,因此我们就很容易想到就是比较两种条件下所用时间的长短,即: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多于25℃、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10℃等于25℃三种情况,然后根据时间短则代谢强的常识,得出相对应的结论.
故答案为:
步骤2:待小鼠安静后,关闭夹子(A),记下时间,将注射器向前推进5毫升(推进数量合理即可),水检压计液面左侧升高,关闭夹子(B),待水检压计的液面左右平齐时,记录时间.得到在25℃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步骤3:将冰袋放在广口瓶周围,调节距离,使瓶内的温度稳定在10℃,待小鼠安静后,重复步骤1、2中的有关操作.得到在10℃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加强.
②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多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减弱.
③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10℃等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不受影响.
某同学通过网络调查并摘抄的关于去甲肾上腺素的部分介绍如下:去甲肾上腺素(缩写NE或NA),学名1-(3,4-二羟苯基)-2-氨基乙醇(如图),是肾上腺素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儿苯酚胺.它主要是由脑内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释放的一种递质.它也是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能够抑制胰岛素分泌.请结合资料和自己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E属于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受体,A错误;
B、NE属于神经递质,神经调节过程作用时间都比较短,B错误;
C、NE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会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多,故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血浆中NE和甲状腺激素浓度均会升高,C正确;
D、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回血浆,肌糖原不能再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2015秋•衡水月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兴奋在突触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
B、激素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其与靶细胞膜上或靶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
C、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
D、血糖降低时,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只有肝糖原,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血糖升高时,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D错误.
故选:D.
甲和乙是重70kg,且具有同等体液的个体.二者各吃了一份相同的高盐快餐,乙又喝了一瓶纯水.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和乙吃了一份相同的高盐快餐,乙又喝了一瓶纯水,说明甲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高,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高,A错误;
B、乙又喝了一瓶纯水,说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正确;
C、两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同,则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水平不同,C错误;
D、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平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海水浓度高,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故选:A.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易出现烦渴症状.下列解决措施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量饮用纯净水,体内的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等溶解在纯净水中,排出体外,A错误;
B、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受损,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有利于吸收,B正确;
C、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受损,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要终止体液外渗,C正确;
D、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受损,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得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D正确.
故选:A.
人体甲状腺激素具有多种功能.用动物做实验,移除其右侧甲状腺,则理论上将会造成多种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移除其右侧甲状腺,左侧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故全身代谢率不会持续下降,A错误;
B、用动物做实验,移除其右侧甲状腺后,为维持正常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左侧甲状腺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左侧甲状腺碘的消耗量增加,使左侧甲状腺的重量,B正确;
C、移除初期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将会减少,C正确;
D、切除右侧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初期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A.
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名称为______.
(2)①和②对血糖调节作用为______(填拮抗或协同)作用.
(3)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______病.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①的含量降低,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尿糖可以用______试剂进行鉴定.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②为胰高血糖素.
(2)题图中的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②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所以①和②对血糖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3)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自身免疫病;尿糖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故答案为:
(1)胰高血糖素
(2)拮抗
(3)自身免疫病 斐林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②为胰高血糖素.
(2)题图中的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②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所以①和②对血糖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3)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自身免疫病;尿糖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故答案为:
(1)胰高血糖素
(2)拮抗
(3)自身免疫病 斐林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糖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A正确;
B、血糖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错误;
C、血糖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错误;
D、血糖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A.
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饭后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开始上升,此时血液中的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β细胞分泌的,故A错误;
B、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外分泌部)变性,但不会影响到胰岛细胞(内分泌部)的变化,因此不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那么结扎动物也不产生糖尿病症状,故B正确;
C、激素①是胰高血糖素,②是胰岛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作用于肝脏,二者共同作用调节血糖的平衡,其作用区别在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起到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分解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故C正确;
D、据图分析,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消化酶,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故D正确.
故选:A.
将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胰岛素、定量的抗胰岛素抗体与待检测的血液混合,待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就会与带标记胰岛素竞争,与抗胰岛素抗体结合;再将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出来,检测其放射性强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S元素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来标记胰岛素,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体现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
C、“抗原-抗体”复合物放射性越强,说明待测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低,C错误;
D、待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就会与带标记胰岛素竞争,根据复合物的放射性可用来判断糖尿病患者病体中胰岛素含量,D正确;
故选:C.
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A错误.
B、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故B正确.
C、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液增多;故C错误.
D、胰岛B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胰岛素增加,血糖降低氧化供能不足;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
D、胰岛素通过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血糖的氧化分解而减低血糖,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