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如图示意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回答: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______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______(填序号)等,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______,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______的刺激,______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______.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①葡萄糖合成糖原等,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胰岛素受体,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1攻击胰岛B细胞,则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低.抗体2作用于肝细胞,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
故答案为:
(1)体液 ①胰岛素受体
(2)抗原 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低 抗体2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
解析
解:(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①葡萄糖合成糖原等,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胰岛素受体,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1攻击胰岛B细胞,则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低.抗体2作用于肝细胞,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
故答案为:
(1)体液 ①胰岛素受体
(2)抗原 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低 抗体2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
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人体的消化液中有很多的消化酶,消化酶对食物具有消化作用.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并不是温度越高消化酶的活性越强,温度太高酶会失去活性.37℃左右是酶的活性最强.当人体高烧时,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因而食欲较差.
故选:C.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中尿素等成分增多导致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A错误;
B、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能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不是肾上腺激素调节的结果,C错误;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常常联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生理过程.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就与之相关,如图是I型、Ⅱ型两种糖尿病的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②表示运输葡萄糖分子的______.
(2)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②活动加强,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同时______等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受到抑制,最终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3)据图分析,临床中______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因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______.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了胰岛β细胞,应选择的条件及操作包括______.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
(5)胰岛中除了胰岛β细胞外,还有胰岛α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
正确答案
胰岛素
载体
摄取
储存
利用
氨基酸(或其它非糖物质)
反馈调节
Ⅱ
胰岛素分泌正常,但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足
B
肝脏
解析
解:(1)图中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正常,所以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所以②表示的结构是葡萄糖载体.
(2)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②运输葡萄糖分子的载体活动加强,促进靶细胞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同时氨基酸(或其它非糖物质)等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受到抑制,最终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反馈调节.
(3)据图分析,临床中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因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正常,但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足.
(4)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①正确;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②错误;
③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③正确;
④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④错误;
⑤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⑤正确.
故选:B.
(5)胰岛中除了胰岛β细胞外,还有胰岛α细胞,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因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
故答案为:
(1)胰岛素 载体
(2)摄取 储存 利用 氨基酸(或其它非糖物质) 反馈调节
(3)Ⅱ胰岛素分泌正常,但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足
(4)B
(5)肝脏
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为血糖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使得血糖浓度下降,A错误;
B、甲代表有效刺激,乙代表膝反射中枢,则丙、丁可代表两个传出神经元,可能兴奋或抑制,B错误;
C、甲代表羊摄入的食物,乙代表羊同化的能量,则丙、丁可分别代表羊的呼吸消耗量和次级生产量,C错误;
D、甲表示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一2,刺激人体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D.
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的动物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给老鼠注入胰岛素后,发现血糖浓度并未下降.有人推测阿司匹林可能对降低肥胖动物血糖有效果,他们用肥胖老鼠做实验,方法如下: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该实验的设计还缺少一个对照组,你认为以下设置对照组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干中“过度肥胖的动物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给老鼠注入胰岛素后,发现血糖浓度并未下降”,说明胰岛素对过度肥胖的动物不能起降血糖的作用.该实验目的是“阿司匹林可能对降低肥胖动物血糖有效果”,根据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组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对照组应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
故选:A.
(2015秋•沈阳校级月考)人体内血糖含量总是维持在0.8~1.2g/L的水平,下列对血糖调节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但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可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与肾上腺素呈协同作用,B错误;
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C错误;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锘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A正确;
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
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即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G______
(2)写出激素的名称:a______ c______
(3)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
(4)从图中可得: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由______系统共同维持.
正确答案
解:(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当温度感受器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皮肤血管、汗腺、肌肉、肾上腺等效应器,使之做出反应,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下丘脑还能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共同促进代谢,提高产热.因此A是下丘脑,B是垂体,G是肾上腺,H是甲状腺.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肾上腺素.
(3)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4)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肾上腺
(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因子) 肾上腺素
(3)蒸发散热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解析
解:(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当温度感受器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皮肤血管、汗腺、肌肉、肾上腺等效应器,使之做出反应,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下丘脑还能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共同促进代谢,提高产热.因此A是下丘脑,B是垂体,G是肾上腺,H是甲状腺.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肾上腺素.
(3)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4)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肾上腺
(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因子) 肾上腺素
(3)蒸发散热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的问题:
(1)激素A是______,激素B是______,激素C是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这是一种______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I的氨基酸衍生物,则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碘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呈现负反馈调节的特点,当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将会使激素A、B分泌量下降,这样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在机体内的含量不至于过多.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2)碘 主动运输
(3)增多 增多 神经--体液
(4)下降 负反馈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I的氨基酸衍生物,则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碘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呈现负反馈调节的特点,当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将会使激素A、B分泌量下降,这样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在机体内的含量不至于过多.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2)碘 主动运输
(3)增多 增多 神经--体液
(4)下降 负反馈
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A错误;
B、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降低渗透压,C正确;
D、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D错误.
故选:C.
请用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第(1)至(3)小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图中A、B、C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______调节,垂体通过②对B发生作用属于______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B、C分别为下丘脑、甲状腺、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2)大脑皮层通过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于下丘脑,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TRH作用于垂体属于体液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它们的分泌活动.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长期焦虑和紧张时,会降低T细胞的活性,因而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最终导致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甲状腺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2)神经 体液(或激素) 抑制
(3)焦虑、紧张引起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产生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解析
解:(1)图中A、B、C分别为下丘脑、甲状腺、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2)大脑皮层通过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于下丘脑,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TRH作用于垂体属于体液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它们的分泌活动.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长期焦虑和紧张时,会降低T细胞的活性,因而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最终导致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甲状腺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2)神经 体液(或激素) 抑制
(3)焦虑、紧张引起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产生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下列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错误;
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多,B错误;
C、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
D、机体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D正确.
故选:D.
为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1)取两只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小白鼠,标记为甲组、乙组,并测定体温;
(2)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鼠的下丘脑,乙组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3)把甲组鼠置于10℃环境中,乙组鼠置于30℃环境中作为对照;
(4)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1)若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2)若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改进意见:a.______;b.______;
(2)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以下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组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符合乙组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小白鼠体温的表格.
正确答案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所以实验前要先给两只小白鼠测量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若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甲组小鼠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耗氧量也随之下降,因此符合B曲线,酶促反应的速率也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符合D曲线.乙组小鼠下丘脑没有破坏,体温恒定,因此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小鼠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耗氧量就要增加,来增加产热.符合A曲线,由于乙组体温恒定,酶促反应速率基本不变.符合C曲线.
(3)记录小白鼠体温的表格:
故答案为:
(1)A 应增加两组小白鼠的数量,避免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
B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环境中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BD AC
(3)表格设计:
解析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所以实验前要先给两只小白鼠测量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若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甲组小鼠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耗氧量也随之下降,因此符合B曲线,酶促反应的速率也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符合D曲线.乙组小鼠下丘脑没有破坏,体温恒定,因此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小鼠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耗氧量就要增加,来增加产热.符合A曲线,由于乙组体温恒定,酶促反应速率基本不变.符合C曲线.
(3)记录小白鼠体温的表格:
故答案为:
(1)A 应增加两组小白鼠的数量,避免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
B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环境中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BD AC
(3)表格设计:
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当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病.某学校的学生兴趣小组作了以下的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的内容:
(1)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蓝色葡萄糖试纸(遇到葡萄糖会出现棕红色),样本甲(糖尿病人尿液)、样本乙(正常人尿液).
(2)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②在上述试管中______.
③用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等量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
④重复步骤③,用葡萄糖试纸测试另外几种溶液,每次记录测试纸的颜色变化
⑤将各组实验的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上述实验结果,并将结果预测填入表中:
______
(4)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
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各张试纸的现象没有明显区别,都出现棕红色,请帮他们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②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行进一步确诊?请简单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2)①依据题意,实验设计的对照分别是样本甲、样本已、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和清水,所以需要准备5支试管并编号.
②根据实验需要探究的目的,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上述实验结果,结果预测为:
(4)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各张试纸的现象没有明显区别,都出现棕红色,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同一支滴管取了液体样本,导致样本受到污染.
②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降低,所以为了确定是否是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抽血、检测血液(1分)中胰岛素的浓度.
故答案为:
(2)①5 ②1~5号分别是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3)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实验记录表
(4)①可能是用同一支滴管取液体样本
②抽血、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解析
解:(2)①依据题意,实验设计的对照分别是样本甲、样本已、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和清水,所以需要准备5支试管并编号.
②根据实验需要探究的目的,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上述实验结果,结果预测为:
(4)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各张试纸的现象没有明显区别,都出现棕红色,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同一支滴管取了液体样本,导致样本受到污染.
②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降低,所以为了确定是否是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抽血、检测血液(1分)中胰岛素的浓度.
故答案为:
(2)①5 ②1~5号分别是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3)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实验记录表
(4)①可能是用同一支滴管取液体样本
②抽血、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