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胰岛素的功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浓度,A正确;
B、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
C、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如果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则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
D、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故选:C.
下表中是人体肾单位中某些相关物质的相对含量,样品A~E的来源及组成成分含量见图:
(1)在结构A~E中,其中的体液属于血液的是______.
(2)A处蛋白质浓度高于B处的原因是______.B处葡萄糖浓度高于C处的原因是______;C处尿素浓度高于B处的原因是______.
(3)如果E处发现了葡萄糖,说明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结构A~E中,其中A和D的体液中含有蛋白质,属于血液.
(2)A处蛋白质浓度高于B处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B处葡萄糖浓度高于C处的原因是C处葡萄糖一部分被重吸收,而B处没有;C处尿素浓度高于B处的原因是 由于水分大量被重吸收故而尿素的浓度升高.
(3)如果E处发现了葡萄糖,说明糖尿病或肾小管病变,可能的原因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尿中含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也会使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故答案为:
(1)A和D
(2)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
C处葡萄糖一部分被重吸收,而B处没有 由于水分大量被重吸收故而尿素的浓度升高
(3)糖尿病或肾小管病变 因为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尿中含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也会使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解析
解:(1)在结构A~E中,其中A和D的体液中含有蛋白质,属于血液.
(2)A处蛋白质浓度高于B处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B处葡萄糖浓度高于C处的原因是C处葡萄糖一部分被重吸收,而B处没有;C处尿素浓度高于B处的原因是 由于水分大量被重吸收故而尿素的浓度升高.
(3)如果E处发现了葡萄糖,说明糖尿病或肾小管病变,可能的原因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尿中含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也会使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故答案为:
(1)A和D
(2)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
C处葡萄糖一部分被重吸收,而B处没有 由于水分大量被重吸收故而尿素的浓度升高
(3)糖尿病或肾小管病变 因为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尿中含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也会使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做收缩压,A错误;
B、年龄增大后,自主调节系统平衡失调,使外周阻力增大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B正确;
C、血压的调节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情绪紧张时,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确实会升高,但主动脉和颈动脉壁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是不对,是因果关系不对.因为渗透压感受器是人和动物体内感受渗透压变化的特殊结构,调节体内水盐的平衡,C错误;
D、车祸导致大量失血,动脉血压迅速降低.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因为交感神经主要是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D错误.
故选:ACD.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渗透压感受器分布在下丘脑,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来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钾离子来维持,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A.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的活动来调节性腺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CD.
人从温暖的环境中到达寒冷环境后,为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减少散热,机体做出的调节措施有______,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调节.
(2)为了增加产热,下丘脑分泌______激素增多,该激素将随血液运输到的部位是______.通过一系列调节最终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增加,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
(3)寒冷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调节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1)皮肤血管收缩,由体内带到体表的热量减少,散热相应的也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也减少了散热.皮肤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均属于神经调节.
(2)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将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是只有垂体上有相应受体,只作用于垂体.而几乎全身所有细胞上均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因此,其靶细胞为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寒冷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神经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全身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反馈
解析
解:(1)皮肤血管收缩,由体内带到体表的热量减少,散热相应的也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也减少了散热.皮肤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均属于神经调节.
(2)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将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是只有垂体上有相应受体,只作用于垂体.而几乎全身所有细胞上均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因此,其靶细胞为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寒冷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神经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全身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反馈
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健康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现要探究肝脏在此过程中对血糖调节所起的作用,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用具:甲组血浆2ml:饭后1小时从流入肝脏的血液中分离得到;
乙组血浆2ml:饭后1小时从流出肝脏的血液中分离得到;
斐林试剂,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等.
(1)该实验合理的假设:______.
(2)观测指标:______.
(3)该实验不直接用血液而用血浆测定葡萄糖浓度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健康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说明肝脏可以把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进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因此实验的假设是:肝脏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用具来看要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葡萄糖,因此观察指标可以看砖红色沉淀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血糖浓度的高低.
(3)不能用血液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让血液呈现红色,而用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时形成的也是砖红色的沉淀,所以会造成颜色的干扰.
故答案为:
(1)肝脏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2)砖红色沉淀颜色的深浅
(3)血液为红色,会干扰对反应颜色的观察
解析
解:(1)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健康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说明肝脏可以把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进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因此实验的假设是:肝脏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用具来看要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葡萄糖,因此观察指标可以看砖红色沉淀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血糖浓度的高低.
(3)不能用血液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让血液呈现红色,而用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时形成的也是砖红色的沉淀,所以会造成颜色的干扰.
故答案为:
(1)肝脏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2)砖红色沉淀颜色的深浅
(3)血液为红色,会干扰对反应颜色的观察
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切除胰腺的狗,体内缺少胰岛素,不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
D、切除胰腺的狗,体内缺少胰岛素,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所以导致该狗血糖浓度升高,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的最大能力,就会使一部分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使狗出现糖尿,C正确;
D、蛋白质分解不会直接产生葡萄糖,必需经过脱氨基作用,D错误.
故选:C.
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能促进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逆性移至并整合到管腔膜上,以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如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的______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
(2)图中X的化学本质为______,抗利尿激素可以与之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图中H2O分子通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的运输方式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4)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x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产生的______(物质)可与x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______(增强、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抗利尿激素属于9肽,在核糖体中合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2)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3)据图分析,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中水分子通过管腔膜,需要经过水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则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4)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抗利尿激素受体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抗体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1)核糖体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糖蛋白(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一定的流动性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4)抗体 减弱 自身免疫病
解析
解:(1)抗利尿激素属于9肽,在核糖体中合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2)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3)据图分析,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中水分子通过管腔膜,需要经过水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则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4)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抗利尿激素受体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抗体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1)核糖体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糖蛋白(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一定的流动性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4)抗体 减弱 自身免疫病
某病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导致水盐大量丢失内环境稳态破坏,医生为其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故选:C.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途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
2、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
3、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故选:A.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1)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和______号家兔.
(2)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______号家兔;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①
⑤
②
增加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
解析
解:(1)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空白对照),②~⑤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②~④是实验组.
(2)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③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④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糖尿出现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阀),会提高尿液的渗透压,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尿量增加.
故答案为:
(1)①和⑤
(2)②增加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
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盐酸刺激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经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此时,胰腺表现出其______(内/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中进行.
(4)胰岛素______(能/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据此分析,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______(加快/减慢/不变).
(5)胰腺中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6)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的盐酸可刺激小肠(小肠黏膜),从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体液传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图甲中胰腺分泌胰液的条件过程表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表现出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由葡萄糖分解成的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4)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加快.
(5)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6)血浆中的白蛋白属于分泌蛋白,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液) 体液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 神经调节 外
(3)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4)能 加快
(5)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
(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解:(1)图甲中的盐酸可刺激小肠(小肠黏膜),从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体液传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图甲中胰腺分泌胰液的条件过程表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表现出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由葡萄糖分解成的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4)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加快.
(5)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6)血浆中的白蛋白属于分泌蛋白,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液) 体液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 神经调节 外
(3)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4)能 加快
(5)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
(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胰岛素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分泌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它和胰高血糖素均由胰岛分泌,但分泌的细胞不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故选:C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在大脑皮层相关部分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分泌的______增加,使垂体分泌的TSH增多,最终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因为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的______作用,作用于骨骼肌和肝脏细胞后使______增加,与此同时皮肤血管会______使散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2)从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
(3)当人感染H7N9病毒时,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的症状.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______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产热量增加.
(4)从已康复的H7N9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可以成为病重者的救命良药,这是因为康复者血清中有______,合成此物质的细胞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分泌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使垂体分泌的TSH增多,最终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因为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得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产热量增加,与此同时皮肤血管会收缩,使散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和②属于传入神经,③属于传出神经,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3)当人感染H7N9病毒时,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改变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产热量增加,患者发烧.
(4)已康复的H7N9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有特异性识别H7N9的抗体,成为病重者的救命良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故答案为:
(1)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 负反馈 促进新陈代谢 产热量 收缩
(2)传入神经 效应器
(3)淋巴因子
(4)特异性识别H7N9的抗体 核糖体
解析
解:(1)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分泌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使垂体分泌的TSH增多,最终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因为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得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产热量增加,与此同时皮肤血管会收缩,使散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和②属于传入神经,③属于传出神经,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3)当人感染H7N9病毒时,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改变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产热量增加,患者发烧.
(4)已康复的H7N9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有特异性识别H7N9的抗体,成为病重者的救命良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故答案为:
(1)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 负反馈 促进新陈代谢 产热量 收缩
(2)传入神经 效应器
(3)淋巴因子
(4)特异性识别H7N9的抗体 核糖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