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果横坐标代表一天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O2浓度,则温室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于_____(填“B点”、“B点之前”或“B点之后”),A点与B点相比,_____的三碳化合物含量高。
(2)如果该曲线表示健康成年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进食后血糖会从A上升到B,这时体内含量下降的激素是____,上升的激素是____,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曲线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体内谷氨酸合成速率的变化,则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______代谢产物,BC段下降是由于谷氨酸过多而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该酶属于_______酶,这种调节属于_____的调节。
正确答案
(1)B点之前 A点
(2)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①.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②.促进肝糖元的合成,抑制肝糖元的分解 ③.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糖
(3)初级 组成 酶活性
为了更好地揭不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__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一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____。
(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__兴奋,导致__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___缺乏。
正确答案
(1)单 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 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ADH)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肾上腺皮质,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和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乙模式的分泌激素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分泌激素是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传出神经→甲状腺
正确答案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
(3)胰岛B细胞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4)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方式进行,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方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4)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战栗,该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该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
正确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下图甲、乙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_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主要以________图所示的方式为主。
(2)如果甲图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则在血糖________时该分子的分泌量将会增多。
(3)乙图中B点受刺激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兴奋在B点的传导是____(填双向或单向)。
(4)乙图中兴奋只能由A到E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体液
(2)升高
(3)由负变正
(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如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方式为____调节。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___中枢调控的;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
(3)当人紧张时,体内b的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
(4)当血糖浓度升高时,c中________的含量降低。
(5)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外界_____的变化和体内_____的进行。
正确答案
(1)(负)反馈
(2)下丘脑的体温调节 增加
(3)神经递质 反射弧
(4)胰高血糖素
(5)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下图所示为人体反射弧组成及人体内环境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人体中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感受器是甲图中的_________。在反射弧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
(2)甲图中⑤结构的末梢与肌肉细胞间形成_______,通过______传递兴奋,控制肌肉细胞的收缩或舒张。
(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成包括______(填乙图中的序号)中的液体,当⑥中水分减少时,其浓度改变会引起垂体分泌的______含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
(4)若乙图表示胰岛组织,如果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则刺激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_______,以调节血糖浓度,实现________的稳态。
正确答案
(1)① [③]神经中枢
(2)突触 递质(化学物质)
(3)⑥⑦⑨ 抗利尿激素 增加
(4)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内环境(机体)
下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相关激素。若乙合成的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____(填腺体名称)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丁分泌的_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与其起协同作用的是_____分泌的相关激素。
(3)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填腺体名称)。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反馈
(2)胰高血糖素 丙(或肾上腺)
(3)下丘脑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实验: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研究。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1)请往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2)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_____减少,使重体释放的_______降低所致。
正确答案
(1)
(2)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索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_______。如果图中_______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而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正确答案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A、D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丙
(3)负反馈调节
(4)抗利尿激素
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表示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肝细胞A中,促进过程①的激素主要是______,A细胞膜上该激素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
(2)在肝细胞B中,完成⑤和⑧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看,它能促进图中哪些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及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
(4)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2004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与肥胖”,口号为“对抗肥胖,预防糖尿病”。据统计,肥胖者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9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正确答案
(1)胰高血糖素 糖蛋白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④⑤⑧⑨⑩(注:③不作要求) 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通过神经传导而来的兴奋(或副交感神经兴奋)
(4)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答案合理即可)
人和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含量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完成实验步骤,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1)材料和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两组;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
(2)方法步骤(提示:用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要求,给药1h后,从小白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将两支试管编号为A和B,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进行水浴加热3~5min,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及结论:
①.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A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第一步:一组小白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组小白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给药1h后,分别用注射器在两只小白鼠膀胱处穿刺取得它们的尿液,将实验鼠的尿液放进A试管内,对照鼠的尿液放进B试管内
(3)①.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B试管内溶液仍为蓝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注:试管内的尿液来源要与颜色反应相对应)
②.实验鼠血糖含量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这是由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含量的生理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给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目的:GDM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的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_________________。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_____和_____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当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正确答案
(三)患GDM
(四)(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如果服糖的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的最大血糖调节能力。
(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桑树的叶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1)实验步骤:
①.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甲组,把另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丙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__________。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④.4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大鼠进食后4小时内肝糖元的净合成速率进行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其中正值表示糖元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速度,负值表示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以下对曲线的分析和推测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a点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ab段糖元合成速度加快
B.进食后2小时左右胰岛素分泌量达到最大,由此可推知此时血液中血糖的浓度最低
C.肝脏中肝糖元在c点时积累最多,在ce段由于血糖下降使肝糖元大量分解
D.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在c点时比e点时要高
正确答案
(1)②.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
④.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3)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4)D
正常成年人每天在肾脏可以产生180升左右的原尿,除了蛋白质,原尿的成分、浓度与血浆基本相同,但是人每天最终排除体外的尿液(终尿)1.8升左右,原尿中的大部分葡萄糖被肾脏重新吸收回了血浆。正常人尿液中是没有葡萄糖的,尿液出现葡萄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增高,超过了肾脏最大重吸收能力导致尿糖;一种是因为肾脏病变,重吸收功能下降,原尿中的糖无法重吸收会导致尿糖,即使注射胰岛素也无效。经过检查,张某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医生怀疑张某尿糖的病因是肾脏病变而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现有胰岛素、本尼迪特试剂、尿液收集装置、注射器、试管及高中生物实验室具备的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初步判断张某的病情。(注意:胰岛素的给药量,给药时间及药物作用时间等不作要求。)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早餐后2h,收集张某尿液2mL装入试管A;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___,张某为肾病患者,若_______________,张某为糖尿病患者。
正确答案
(1)注射胰岛素后,如果是肾脏病变者,尿液中仍有葡萄糖;如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无葡萄糖;葡萄糖遇本尼迪特试剂会产生红黄色沉淀
(2)通过对张某注射一定量胰岛素,次日早餐后2h,收集张某尿液2mL装入试管B 向A、B两试管中均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观察显色情况 A、B试管均出现红黄色沉淀 A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