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2015春•铜仁市期末)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应速度迅速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错误;
B、作用范围较广泛的是体液调节,B正确;
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的是神经调节,C错误;
D、作用时间短暂的是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人在突遇紧急情况时,体内某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相应改变,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突遇紧急情况时②分泌量的增加,会导致______(填序号)分泌量减少,此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调节.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填名称)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协调作用,保证机体应急反应的顺利进行.
(2)在此过程中人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现象,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兴奋都是单向传递的.因为______.
(3)在突遇紧急情况时,血液的pH、温度、化学成分等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说明人体在紧急情况下能通过______调节来维持______.
(4)饭后人体内血糖浓度也会有变化,______细胞合成的胰岛素能降血糖.如果为此细胞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则过一段时间检测,3H在细胞内各细胞器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②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①③的调节,当②甲状腺激素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②甲状腺激素和④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协调作用,保证机体应急反应的顺利进行.
(2)兴奋在突触之间都是单向传递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血液的PH、温度、化学成分等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体现这种能力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的.
(4)饭后人体内血糖浓度也会有变化,胰岛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能降血糖;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形成多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因此如果为细胞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则3H将首先在核糖体出现,随后依次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出现,最后在细胞外出现.
故答案为:
(1)①和③(负)反馈 肾上腺素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和体液 内环境的稳态
(4)胰岛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②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①③的调节,当②甲状腺激素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②甲状腺激素和④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协调作用,保证机体应急反应的顺利进行.
(2)兴奋在突触之间都是单向传递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血液的PH、温度、化学成分等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体现这种能力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的.
(4)饭后人体内血糖浓度也会有变化,胰岛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能降血糖;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形成多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因此如果为细胞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则3H将首先在核糖体出现,随后依次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出现,最后在细胞外出现.
故答案为:
(1)①和③(负)反馈 肾上腺素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和体液 内环境的稳态
(4)胰岛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A错误;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
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C正确;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故选:A.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选:D.
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⑦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图可知,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C正确;
D、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通过反馈作用引起③和④的减少,D错误.
故选:D.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a造成,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
B、由b造成,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
C、由c造成,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C正确;
D、由d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可以引起④甲状腺素激素增多,导致体内产热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调节准确、快速,体液调节较广泛;体液调节的调节物质大部分是内分泌腺产生的,但也有的不是,如二氧化碳,并通过体液运送到相关部位.
故选:B、D.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素的本质有多种,可能是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A错误;
B、激素是由某些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B正确;
C、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好包括其他化学物质如CO2等的调节,C错误;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B.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
故选:B.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产生渴的感觉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当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人的体温还是维持恒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C、血糖平衡调节过程有反馈调节,没有分级调节,C错误;
D、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A正确;
B、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能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B.
人体内酶与激素的共同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内分泌腺的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
B、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B错误;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激素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内分泌细胞是活细胞,C正确;
D、部分酶不存在于内环境,如消化酶,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中③④或⑦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可以通过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错误;
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C正确;
D、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故选:B.
(2016•莆田一模)如图为人体应对情绪压力时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情绪压力产生并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兴奋以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2)激素a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都存在______调节和反馈调节.
(3)正常机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但激素含量仍维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______
(4)研究发现,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a能抑制T细胞合成和释放______,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从而会使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
正确答案
解:(1)当情绪压力产生并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激素a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正常机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但激素含量仍维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a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T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从而会使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
故答案为:
(1)电信号(神经冲动) 单向 效应器
(2)分级
(3)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淋巴因子
解析
解:(1)当情绪压力产生并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激素a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正常机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但激素含量仍维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a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T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从而会使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
故答案为:
(1)电信号(神经冲动) 单向 效应器
(2)分级
(3)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淋巴因子
如图是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神经一激素一免疫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清除病毒的过程.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兴奋产生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______结构实现的,其传递特点是______.
(2)在人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和______.
(3)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______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而______等散热结构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的______减少,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正确答案
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在人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而皮肤和汗腺等散热结构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4)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所以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液量增多,通过排尿,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突触 单向传递
(2)吞噬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
(3)淋巴因子 甲状腺 汗腺、皮肤
(4)抗利尿激素
解析
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在人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而皮肤和汗腺等散热结构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4)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所以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液量增多,通过排尿,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突触 单向传递
(2)吞噬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
(3)淋巴因子 甲状腺 汗腺、皮肤
(4)抗利尿激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