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
①胰岛B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肝糖原位于肝细胞内部,①错误;
②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肺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②正确;
③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③正确;
④传入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④正确.
故选:D.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的腺体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方式,其作用的靶器官靶细胞是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细胞,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方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战栗,该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该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甲模式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该调节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其中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又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机制.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属于图中的乙方式.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
(3)血糖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另外也有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时,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另外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来间接控制胰岛素的分泌量,即图中的丙方式.图中的A处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并且冷觉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故答案为:(9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2)乙 肾小管和集合管 (3)胰岛B 单向传递
(4)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3分)
解析
解:(1)若甲模式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该调节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其中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又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机制.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属于图中的乙方式.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
(3)血糖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另外也有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时,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另外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来间接控制胰岛素的分泌量,即图中的丙方式.图中的A处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并且冷觉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故答案为:(9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2)乙 肾小管和集合管 (3)胰岛B 单向传递
(4)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3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指血浆等体液,体液调节是指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等进行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A错误;
B、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也就没有神经调节,B错误;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
D、安静时,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内脏器官产热;剧烈运动时,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骨骼肌产热,D错误.
故选:C.
下丘脑对于稳态的维持及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显示的有关生理活动均需要下丘脑参与.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如图l,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①______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a的调节,这属于激素调节过程中的______调节,该调节过程中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有______和______.
(2)图1中的激素c是______.
(3)下丘脑是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图2表示的是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的尿液)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观察图2可推测图中曲线______可以代表前者,其病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过少所致.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______,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______(填“多”或“少”)些.
正确答案
解:(1)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a的调节,这属于激素调节过程中的分级调节,该调节过程中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故图1中的激素c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观察图2可推测图中曲线Ⅱ可以代表前者,其病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过少所致.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些.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神经递质 甲状腺激素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Ⅱ受体 多
解析
解:(1)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a的调节,这属于激素调节过程中的分级调节,该调节过程中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故图1中的激素c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观察图2可推测图中曲线Ⅱ可以代表前者,其病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过少所致.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些.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神经递质 甲状腺激素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Ⅱ受体 多
激素从释放到消失(即灭活)所经过的代谢时间有长有短,一般采用半衰期作为衡量激素更新速度的标志.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机体为适应不同的内、外环境,体内相应激素的分泌量也有所变化,如人饱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但随着血糖含量的下降,胰岛素在体内会不断地发生代谢性失活.机体内激素的这种变化,使调节作用更具灵活性、准确性、使机体适应于多变的环境.
故选:A.
神经调节不同于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调节准确、快速、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小,体液调节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较广泛.
故选:A.
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是恒温动物,寒冷环境中,人体内酶活性不变,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耗氧量增多,A错误;
B、某人体内产生了大量激素B受体的抗体,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B正确;
C、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甲状腺只是效应器的一部分,C错误;
D、激素B的产生受激素A浓度和激素C浓度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下丘脑中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体液联系.请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切断C处的联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响,说明______.当切断B处时,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如果恢复B处的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由此可以推测______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______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的活动来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
(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E处的分泌物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E处的分泌物是______.
(3)实验发现.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的能力,这说明______.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使细胞①产生兴奋,通过细胞①和细胞②间的__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A处______含量增加.
正确答案
解:(1)题干中指出“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体液联系”,而切断C处(即神经纤维)的联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响,说明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当切断B处(即血管)时,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反之则恢复正常,说明下丘脑释放某种物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到垂体,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调控性腺的发育.
(2)根据E处的分泌物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物质与尿的形成有关,由此推测E处的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的能力,这说明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4)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①和细胞②是两个神经细胞,所以两细胞间的结构是突触;在寒冷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故答案为:
(1)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 下丘脑 血液运输
(2)抗利尿激素
(3)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4)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
解析
解:(1)题干中指出“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体液联系”,而切断C处(即神经纤维)的联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响,说明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当切断B处(即血管)时,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反之则恢复正常,说明下丘脑释放某种物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到垂体,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调控性腺的发育.
(2)根据E处的分泌物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物质与尿的形成有关,由此推测E处的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的能力,这说明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4)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①和细胞②是两个神经细胞,所以两细胞间的结构是突触;在寒冷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故答案为:
(1)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 下丘脑 血液运输
(2)抗利尿激素
(3)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4)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
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_____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_____.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____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分析可知,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寒冷环境中激素A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增加产热量.
(3)常温下,血液中A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即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4)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血糖相对平衡.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减少 负反馈
(4)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解析
解:(1)根据图分析可知,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寒冷环境中激素A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增加产热量.
(3)常温下,血液中A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即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4)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血糖相对平衡.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减少 负反馈
(4)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下丘脑对于稳态的维持及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三幅图显示的有关生理活动均需要下丘脑参与.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如图1,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这属于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的______调节,据图可知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有______.
(2)下丘脑是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图2表示的是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的尿液)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观察图2可推测图中曲线______可以代表前者,其病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
面缺乏______,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______(填“多”或“少”)些.
(3)下丘脑也可发出神经作用于胰岛调节血糖平衡.若图3曲线代表某成年鼠运动前后的血糖浓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丘脑对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②若现有A、B、C三只小白鼠,A正常,B的胰岛B细胞被破坏,C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胰岛素受体受损,则图3是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小鼠的血糖含量变化图.
③对B、C小白鼠来说,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小白鼠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
正确答案
解:(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如图1,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这属于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的分级调节过程,据图可知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正常人体中缺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使尿液浓度升高,所以Ⅰ是正常人,如病变是抗利尿激素不足引起,则可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恢复,由图可知Ⅱ是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肾性尿崩症体中抗利尿激素含量要比正常人高.
(3)①下丘脑对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②由图形和分析可知,图示曲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变化情况,即A小鼠.③如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说明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即C小白鼠.
故答案为:
(1)分级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Ⅱ特异性受体(或相应受体) 多
(3)①神经调节 ②A ③C
解析
解:(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如图1,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这属于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的分级调节过程,据图可知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正常人体中缺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使尿液浓度升高,所以Ⅰ是正常人,如病变是抗利尿激素不足引起,则可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恢复,由图可知Ⅱ是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肾性尿崩症体中抗利尿激素含量要比正常人高.
(3)①下丘脑对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②由图形和分析可知,图示曲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变化情况,即A小鼠.③如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说明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即C小白鼠.
故答案为:
(1)分级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Ⅱ特异性受体(或相应受体) 多
(3)①神经调节 ②A ③C
下面是百度百科关于抗利尿激素(ADH)的部分阐述,请回答相关问题.
(1)ADH合成后主要经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______(细胞体、树突、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垂体后叶中的ADH通过______的方式从细胞进入血液,最终在______发挥作用.
(2)ADH合成过程脱去______个水分子,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单层膜细胞器是______.
(3)尿崩症患者有多尿、剧渴等表征.90%尿崩症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28位置(Xq28)上的AVPR2(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当AVPR2基因缺陷时,患者体内ADH含量较正常人______、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______.如何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请简要写出确定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都是由轴突释放传给突触后膜,ADH合成后也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由于该九肽的分子量较大,因此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输到血液,最终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并发挥作用,ADH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
(2)ADH是9肽,其合成过程脱去9-1=8个水分子;由分析可知,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单层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
(3)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当AVPR2基因缺陷时,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不足,但不影响ADH的合成与释放,所以患者体内ADH含量和正常人相同,但内环境中大量水随尿排出导致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高.要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可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者,则为隐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显性(或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后代出现正常,则为显性遗传).
故答案为:
(1)轴突 胞吐 肾小管、集合管
(2)8 内质网、高尔基体
(3)一样 高 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者,则为隐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显性(或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后代出现正常,则为显性遗传)(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解:(1)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都是由轴突释放传给突触后膜,ADH合成后也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由于该九肽的分子量较大,因此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输到血液,最终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并发挥作用,ADH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
(2)ADH是9肽,其合成过程脱去9-1=8个水分子;由分析可知,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单层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
(3)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当AVPR2基因缺陷时,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不足,但不影响ADH的合成与释放,所以患者体内ADH含量和正常人相同,但内环境中大量水随尿排出导致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高.要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可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者,则为隐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显性(或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后代出现正常,则为显性遗传).
故答案为:
(1)轴突 胞吐 肾小管、集合管
(2)8 内质网、高尔基体
(3)一样 高 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者,则为隐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显性(或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后代出现正常,则为显性遗传)(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图1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它由______细胞合成.
(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如果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______.
(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______相结合的受体.
(4)蛋白激酶能够使某些种类的蛋白质发生磷酸化(会改变所带电荷),使其______改变,从而使蛋白质的活性发生变化.
(5)若甲状腺激素与激素A的作用机理相似,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合成特异的mRNA,经过______合成新的蛋白酶,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现出______作用.
(6)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培养液同时培养甲状腺瘤组织细胞,培养72小时检测甲状腺瘤组织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吸光值的大小衡量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说明:A-空白对照 B-10-5mmol/L C-10-3mmol/L D-10-1mmol/L
由实验结果分析,在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作用下甲状腺瘤细胞______(不增殖、增殖被抑制、正常增殖、加速增殖),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越大,甲状腺瘤细胞______.
正确答案
垂体
信息交流(信息传递)
升高
(神经)递质
(蛋白质)空间结构
翻译
拮抗
正常增殖
细胞数量越多(或增殖速率越大)
解析
解:(1)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垂体合成;
(2)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本题着重体现了信息交流的功能.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和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
(4)蛋白激酶如果能够使某些种类的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则使该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进而改变其生理功能.
(5)mRNA经过翻译过程合成了蛋白质(新的蛋白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机制,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将会减少以调节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及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幼年缺乏,将会患呆小症.
(6)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肾上腺素浓度增大培养液中甲状腺瘤组织细胞数量不变,说明在肾上腺素溶液中细胞能正常增殖;而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中随浓度增大甲状腺瘤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说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越大,细胞数量越多.
故答案为:(16分)
(1)垂体(1分).
(2)信息交流(信息传递)(1分);升高(2分).
(3)(神经)递质(2分).
(4)(蛋白质)空间结构(2分).
(5)翻译(2分);拮抗(2分).
(6)正常增殖(2分);细胞数量越多(或增殖速率越大)(2分).
下列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是水盐调节中枢,但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
B、下丘脑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但生长激素由垂体产生,B错误;
C、下丘脑不能产生促胰岛素释放激素,是通过神经直接支配胰腺,C错误;
D、下丘脑是水盐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体液调节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分布在内环境中,主要有各种激素、CO2、组织胺、H+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故选:A.
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非条件反射,B错误;
C、激素传递信息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体液调节的时间与神经调节相比,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