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7 分

  39.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

(2)

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

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略”(合理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赫鲁晓夫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赫鲁晓夫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2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正确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从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赫鲁晓夫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赫鲁晓夫改革
下一知识点 : 勃列日涅夫改革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赫鲁晓夫改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