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v(CO)==
mol/(L•min),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CO)=
mol/(L•min),故A错误;
B.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与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对应相同,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4mol,故B正确;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故C错误;
D.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CO)==0.4mol/L,c(H2O)=
=0.1mol/L,c(CO2)=c(H2)=
=0.2mol/L,则k=
=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且达到化学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A为非气态,根据ρ=,m增大,V不变,所以密度增大,故A正确;
B、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A为气态,根据ρ=,m增大,V不变,所以密度增大,故B正确;
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由于C是固体,所以C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无论A的状态如何,该反应2A(?)B(g)+C(s)是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因此改变压强,平衡必然发生移动,故D错误;
故选:AB.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发生反应:N2 (g)+3H2 (g)2NH3 (g)△H=-92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降温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
B、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1mol N2和3mol H2发生反应生成的氨气少于2mol,故B错误;
C、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再加入 N2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反应放热,说明1mol N2和3mol H2的总能量高于2mol NH3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015秋•桐城市校级期末)研究表明丰富的CO2完全可以作为新能源,解决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气)到本世纪中叶将枯竭的危机,同时又可缓解由CO2累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和H2在230℃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蒸气和水蒸气.图表示恒压容器中0.5molCO2和1.5molH2转化率达80%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能判断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______
A.v正(H2)=3v逆(CH3OH)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
C.容器中压强不变
D.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形成
②上述反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①该反应的△H______ 0(填“<”“>”或“=”)
②实验3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的值:______(填具体值或取值范围)
③实验4,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均为2mol,则此时v正______v逆(填“<”“>”或“=”)
(3)甲醇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甲醛,碘量滴定法是测定甲醛的化学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碱性介质(NaOH)中,碘转化为次碘酸钠和碘化钠,后将溶液中游离的甲醛氧化为甲酸钠,经适当酸化后,剩余的次碘酸钠和碘化钠又生成碘,上述过程中甲醛参与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反应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可知;
①A.v正(H2)=3v正(CH3OH)=3v逆(CH3OH),达平衡状态,故不符合;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说明平均摩尔质量变大,平衡正向移动,故符合;
C.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不符合;
D.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断裂,是同一方向的变化,在任意状态下均成立,故不符合;故选B.
②上述反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容条件下进行,相当在恒压的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的转化率将变小,故答案为:变小;
③根据图1可知0.5mol CO2和1.5mol H2转化率达80%时放热23-3.4=19.6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2=-49kJ•mol-1,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g)+H2O(g)△H=-49 kJ•mol-1;
(2)①650℃时,CO(g)+H2O(g)⇌CO2(g)+H2(g),
开始(mol):4 2 0 0
转化(mol):1.6 1.6 1.6 1.6
平衡(mol):2.4 0.4 1.6 1.6
所以K==
=2.67;
900℃时,CO(g)+H2O(g)⇌CO2(g)+H2(g),
开始(mol):2 1 0 0
转化(mol):0.4 0.4 0.4 0.4
平衡(mol):1.6 0.6 0.4 0.4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平衡常数K==
=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CO、水的物质的量相等,令其物质的量均为x,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的转化率,则>
,且a、b均不为0,整理得0<
<1,
故答案为:0<<1;
③CO(g)+H2O(g)⇌CO2(g)+H2(g),
开始(mol):2 1 0 0
转化(mol):0.4 0.4 0.4 0.4
平衡(mol):1.6 0.6 0.4 0.4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平衡常数K==
=
,
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均为2mol时,浓度均为1mol/L,此时浓度商Qc==1<K=
,故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则此时v(正)<v(逆),
故答案为:<;
(3)甲醛被氧化成甲酸,而碘酸根被还原成碘离子,所以离子方程式为:HCHO+IO-+OH-=HCOO-+I-+H2O,故答案为:HCHO+IO-+OH-=HCOO-+I-+H2O.
解析
解:(1)由反应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可知;
①A.v正(H2)=3v正(CH3OH)=3v逆(CH3OH),达平衡状态,故不符合;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说明平均摩尔质量变大,平衡正向移动,故符合;
C.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不符合;
D.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断裂,是同一方向的变化,在任意状态下均成立,故不符合;故选B.
②上述反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容条件下进行,相当在恒压的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的转化率将变小,故答案为:变小;
③根据图1可知0.5mol CO2和1.5mol H2转化率达80%时放热23-3.4=19.6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2=-49kJ•mol-1,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g)+H2O(g)△H=-49 kJ•mol-1;
(2)①650℃时,CO(g)+H2O(g)⇌CO2(g)+H2(g),
开始(mol):4 2 0 0
转化(mol):1.6 1.6 1.6 1.6
平衡(mol):2.4 0.4 1.6 1.6
所以K==
=2.67;
900℃时,CO(g)+H2O(g)⇌CO2(g)+H2(g),
开始(mol):2 1 0 0
转化(mol):0.4 0.4 0.4 0.4
平衡(mol):1.6 0.6 0.4 0.4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平衡常数K==
=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CO、水的物质的量相等,令其物质的量均为x,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的转化率,则>
,且a、b均不为0,整理得0<
<1,
故答案为:0<<1;
③CO(g)+H2O(g)⇌CO2(g)+H2(g),
开始(mol):2 1 0 0
转化(mol):0.4 0.4 0.4 0.4
平衡(mol):1.6 0.6 0.4 0.4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平衡常数K==
=
,
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均为2mol时,浓度均为1mol/L,此时浓度商Qc==1<K=
,故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则此时v(正)<v(逆),
故答案为:<;
(3)甲醛被氧化成甲酸,而碘酸根被还原成碘离子,所以离子方程式为:HCHO+IO-+OH-=HCOO-+I-+H2O,故答案为:HCHO+IO-+OH-=HCOO-+I-+H2O.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Q(Q为热量变化).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左图知,温度T1为先到达平衡,故T1>T2,升高温度,B%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由右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故P2>P1,增大压强,B%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m+n>p,
由上述分析可知T1>T2,p1<p2,m+n>p,Q>0
故选D.
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先到达平衡,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减少,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A正确;
B.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先到达平衡,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减少,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B正确;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先到达平衡,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减少,图象中达到平衡的时间与实际不相符合,故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C.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2NO2(g)⇌N2O4(g) (放热反应)
(1)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移动,达新平衡后混合物的颜色将变______.
(2)如果加入一定量的NO2平衡将向______移动.
(3)如果使密闭容器的休积缩小,平衡将向______移动.
正确答案
解:(1)2NO2(g)⇌N2O4(g) (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即逆向进行,二氧化氮浓度增加,颜色加深,故答案为:左;深;
(2)加入一定量的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右;
(3)使密闭容器的休积缩小,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右.
解析
解:(1)2NO2(g)⇌N2O4(g) (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即逆向进行,二氧化氮浓度增加,颜色加深,故答案为:左;深;
(2)加入一定量的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右;
(3)使密闭容器的休积缩小,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右.
(2014秋•滕州市校级期末)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mol/(L•min).H2的转化率为______.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E、使用催化剂 F、缩小容器体积
(2)①反应进行到3分钟时,同种物质的v正 与v逆的关系:v正______v逆 (填>,=,<)
②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经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由图可知,10min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由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可知,氢气的浓度变化等于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3=2.25mol/L,故v(H2)==0.225mol/(L•mon),
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1L=0.75mol,故氢气的转化率为×100%=75%,
故答案为:0.225,75%;
②使n(CH3OH)/n(CO2)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注意不能增大二氧化碳或降低甲醇的量,
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n(CO2)减小,故A错误,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C正确,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D正确;
E、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E错误,
F、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F正确,
故答案为:CDF;
(2)①由图可知反应进行3min时,反应未到达平衡,此后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甲醇的浓度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v正>v逆,
故答案为:>;
②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平衡常数k=,
由图可知,10min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则:
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1 3 0 0
变化(mol/L):0.75 2.25 0.75 0.75
平衡(mol/L):0.25 0.75 0.75 0.75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
解析
解:(1)①由图可知,10min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由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可知,氢气的浓度变化等于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3=2.25mol/L,故v(H2)==0.225mol/(L•mon),
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1L=0.75mol,故氢气的转化率为×100%=75%,
故答案为:0.225,75%;
②使n(CH3OH)/n(CO2)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注意不能增大二氧化碳或降低甲醇的量,
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n(CO2)减小,故A错误,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C正确,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D正确;
E、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E错误,
F、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F正确,
故答案为:CDF;
(2)①由图可知反应进行3min时,反应未到达平衡,此后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甲醇的浓度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v正>v逆,
故答案为:>;
②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平衡常数k=,
由图可知,10min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则:
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1 3 0 0
变化(mol/L):0.75 2.25 0.75 0.75
平衡(mol/L):0.25 0.75 0.75 0.75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mB(g)⇌pC(g)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m>p,△H>0).升高温度时的比值______,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降温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______;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______.(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正确答案
减小
不变
减小
不变
增大
解析
解:△H>0,说明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B)/c(C)的比值减小,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不变,降温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n+m>p,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充入C,平衡逆向移动,A、B的物质的量增大,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减小;不变;增大.
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25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CH3OH(g)和H2O(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
②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
A.降低温度 B.缩小容器的容积 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2)常温常压下,饱和CO 2水溶液的pH=5.6,c(H2CO3)=1.5×l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已知:10 -5.6=2.5×l0-6).
(3)标准状况下,将1.12LCO2通入100mL 1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4)如图是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______(填“乙醇”或“氧气”),
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
(5)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反应中v(H2)=3v(CO2)=×3=0.1125mol/(L•min),
故答案为:0.1125mol/(L•min);
②A、该反应的反应热未知,所以无法判断,故A错误;
B、缩小容器的容积,则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H3OH)增大,n(CO2)减小,n(CH3OH)/n(CO2)增大,故B错误;
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H3OH)增大,n(CO2)减小,n(CH3OH)/n(CO2)增大,故C错误;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K(H2CO3)==
=4.2×10-7,故答案为:4.2×10-7;
(3)1.12LCO2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0.05molNa2CO3,CO32-水解,溶液呈碱性,溶液呈碱性,则c(OH-)>c(H+),
盐水解程度较小,则c(CO32-)>c(OH-),水中OH-来源于CO32-水解及水的电离,则(OH-)>c(HCO3-),水的电离程度很小c(HCO3-)>c(H+),
故为c(Na+)>c(CO32-)>c(OH-)>c(HCO3-)>c(H+),
故答案为:c(Na+)>c(CO32-)>c(OH-)>c(HCO3-)>c(H+);
(4)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通入乙醇,乙醇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为CO32-离子,氧气在正极通入,被还原为OH-,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故答案为:乙醇;O2+4e-+2H2O=4OH-;
(5)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变为1×10-4mol/L,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c(Ca2+)==
=2.8×10-5mol/L,因为是等体积混合,所以混合前溶液的浓度是混合后的2倍,所以混合前溶液的浓度为2.8×10-5mol/L×2=5.6×10-5mol/L.
故答案为:5.6×10-5mol/L.
解析
解:(1)①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反应中v(H2)=3v(CO2)=×3=0.1125mol/(L•min),
故答案为:0.1125mol/(L•min);
②A、该反应的反应热未知,所以无法判断,故A错误;
B、缩小容器的容积,则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H3OH)增大,n(CO2)减小,n(CH3OH)/n(CO2)增大,故B错误;
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H3OH)增大,n(CO2)减小,n(CH3OH)/n(CO2)增大,故C错误;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K(H2CO3)==
=4.2×10-7,故答案为:4.2×10-7;
(3)1.12LCO2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0.05molNa2CO3,CO32-水解,溶液呈碱性,溶液呈碱性,则c(OH-)>c(H+),
盐水解程度较小,则c(CO32-)>c(OH-),水中OH-来源于CO32-水解及水的电离,则(OH-)>c(HCO3-),水的电离程度很小c(HCO3-)>c(H+),
故为c(Na+)>c(CO32-)>c(OH-)>c(HCO3-)>c(H+),
故答案为:c(Na+)>c(CO32-)>c(OH-)>c(HCO3-)>c(H+);
(4)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通入乙醇,乙醇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为CO32-离子,氧气在正极通入,被还原为OH-,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故答案为:乙醇;O2+4e-+2H2O=4OH-;
(5)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变为1×10-4mol/L,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c(Ca2+)==
=2.8×10-5mol/L,因为是等体积混合,所以混合前溶液的浓度是混合后的2倍,所以混合前溶液的浓度为2.8×10-5mol/L×2=5.6×10-5mol/L.
故答案为:5.6×10-5mol/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