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2015秋•新疆校级期末)A、B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9mol•L-1.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如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增大为1.0mol/L,而此时为0.9mol/L,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A、由以上分析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说明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应为x+y>z,故B错误;
C、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
WO3(s)+3 H2(g)⇌W(s)+3 H2O(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
(2)降低温度,氢气与水蒸汽的体积比增大,则该反应正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此时逆反应速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WI2(g)△H<0(温度T1<T2)
①灯管工作时,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转化率______(填“越高”“越低”或“无变化”)
②利用该反应可以从钨矿石(主要成分是W)提纯钨的操作是______(文字描述)
正确答案
解:(1)WO3(s)+3H2(g) W(s)+3H2O(g)的平衡常数K=
,
故答案为:K=;
(2)氢气与水蒸汽的体积比增大,则K=减小,降低温度K减小,说明逆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都减小,
故答案为:吸热;减小;
(3)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所以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
故答案为:越高;
②W(s)+I2(g)WI2(g)△H<0,利用该反应,温度为T1时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平衡正向移动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而提纯W,
故答案为: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而提纯W.
解析
解:(1)WO3(s)+3H2(g) W(s)+3H2O(g)的平衡常数K=
,
故答案为:K=;
(2)氢气与水蒸汽的体积比增大,则K=减小,降低温度K减小,说明逆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都减小,
故答案为:吸热;减小;
(3)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所以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
故答案为:越高;
②W(s)+I2(g)WI2(g)△H<0,利用该反应,温度为T1时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平衡正向移动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而提纯W,
故答案为: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而提纯W.
(2015春•大兴区期末)可逆反应2X(g)+Y(g)⇌2Z(g)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减小压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减小压强,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
B、减小压强,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
D、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从反应开始到5min末,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
(3)在相同温度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n(CO2):n(H2):n(CH3OH):n(H2O)=1:3:1:1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H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解:(1)CO2(g)+3H2(g)⇌CH3OH(g)+H2O(g)平衡常数表达式K=,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K=;增大;
(2)图表数据分析计算二氧化碳化学反应速率△V==
=0.05mol/(L•min),v(H2)=3v(CO2)=3×0.05mol/(L•min)=0.15mol/(L•min),故答案为:0.15mol/(L•min);
(3)CO2(g)+3H2(g)⇌CH3OH(g)+H2O(g),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则
a.n(CO2):n(H2O):n(CH3OH):n(H2O)=1:3:1:1,是物质的量之比符合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H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体积、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和平衡状态都不变,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解析
解:(1)CO2(g)+3H2(g)⇌CH3OH(g)+H2O(g)平衡常数表达式K=,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K=;增大;
(2)图表数据分析计算二氧化碳化学反应速率△V==
=0.05mol/(L•min),v(H2)=3v(CO2)=3×0.05mol/(L•min)=0.15mol/(L•min),故答案为:0.15mol/(L•min);
(3)CO2(g)+3H2(g)⇌CH3OH(g)+H2O(g),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则
a.n(CO2):n(H2O):n(CH3OH):n(H2O)=1:3:1:1,是物质的量之比符合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H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体积、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和平衡状态都不变,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016春•安徽校级月考)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四氧化二氮,发生反应N2O4(g)⇌2NO2 (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______0 (填“大于”“小于”)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______100℃(填“大于”“小于”)
②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怎么变?______.
(3)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_____;若要重新达到平衡时,使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_____.
A. 增大四氧化二氮的起始浓度 B.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二氧化氮
C.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正确答案
大于
大于
逆反应
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压缩前深
D
AB
解析
解:(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H>0,故答案为:大于;
(2)①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T>100℃,故答案为:大于;
②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压缩前深,故答案为:逆反应;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压缩前深;
(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应改变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所以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为D;
A. 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达到平衡时,压强增大,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移,则值变小,故A正确;
B.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达到平衡时,压强增大,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移,则值变小,故B正确;
C. 使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值不变,故C错误;
D. 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则值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D;AB.
(2013秋•海门市期中)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相同条件下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O2气体,且起始时体积相同.发生反应:2NO2(g)⇌N2O4 (g)△H<0.一段时间后相继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应起始时,二氧化氮的浓度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反应速率相同,随反应进行,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甲中平衡正向进行,平衡时NO2体积分数减小,甲<乙,故A正确;
B、容器乙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短,故B错误;
C、平衡常数K=,故C错误;
D、容器乙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甲容器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有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碳与一氧化氮反应处理环境问题:C(S)+2NO(g)⇌N2(g)+CO2(g);
(1)增加碳单质的量能否提高化学反应速率?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2)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______.
(3)在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科学家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请求出该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
(4)若在反应t min后,测得NO的转化率变为40%,则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碳单质是固体,物质的量变而浓度不变,故答案为:不可以;
(2)固体物质不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所以K=,故答案为:K=
;
(3)K==
=
,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
=60%,故答案为;
;60%;
(4)Qc==
<K,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否;因为Qc=1/9<9/16=K,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解:(1)碳单质是固体,物质的量变而浓度不变,故答案为:不可以;
(2)固体物质不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所以K=,故答案为:K=
;
(3)K==
=
,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
=60%,故答案为;
;60%;
(4)Qc==
<K,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否;因为Qc=1/9<9/16=K,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故A错误;
B.如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处处清丝绕山涯,雾霭妖娆思故人”.这本是古代文人描写清晨美景的诗句,但在今天,“雾霭”不在,“雾霾”却成为环境问题的代名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研究,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正确;
C.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v(NO)≠v(N2),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A.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g)+2B(g)═4C(g)△H>0 达到平衡时,c(A)=2mol•L-1,c(B)=4mol•L-1,c(C)=4mol•L-1.试确定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B.加压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
(2)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甲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______ (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______ m2.(选填“<”、“=”、“>”)
(3)某温度时,在25mL 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CH3COOH溶液,曲线如图乙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_.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OH-)>c(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4)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例如:Cu(OH)2(s)⇌Cu2+(aq)+2OH-(aq),Ksp=c(Cu2+ )c2(OH-)=2×1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若某CuSO4溶液里c( Cu2+)=0.02mol•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______;要使0.2mol•L-1的CuSO4 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值为______.
(5)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______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0mol/L<c(B)<6mol/L
C
B
<
D
5
6
碱
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还显红色说明甲正确,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
解析
解:(1)可逆反应A(g)+2B(g)⇌4C(g)△H>0达到平衡时,c(A)=2mol/L,c(B)=4mol/L,c(c)=4mol/L,若A完全转化为C,消耗B为4mol/L,则B最小值为0mol/L,若C完全转化为反应物,生成2mol/LB,则B的最大值为6mol/L,因反应为可逆反应,均不能完全转化,则B的浓度范围为0mol/L<c(B)<6mol/L;
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增加C的物质的量,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故A错误;
B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故B错误;
C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0mol/L<c(B)<6mol/L;C;
(2)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所以pH变化较缓慢,所以B曲线是醋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由图知盐酸和醋酸的pH变化都是由2到4,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但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氢离子和锌反应时促进醋酸电离,补充反应的氢离子,所以醋酸是边反应边电离H+,故消耗的Zn多,所以m1<m2,
故答案为:B;<;
(3)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只存在四种离子有Na+、H+、CH3COO-、OH-,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Na+)+c(H+)=c(CH3COO-)+c(OH-),c(H+)<c(O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c (CH3COO-)>c (OH-)>c (H+),还有可能c (Na+)>c (OH-)>c (CH3COO-)>c (H+),故A错误;
B、在B点溶液显中性,则结果是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则一定有c(Na+)=c(CH3COO-),溶液的成分为:反应生成的醋酸钠和剩余的醋酸,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和醋酸的电离程度相等,故有:c(Na+)=c(CH3COO-)>c(OH-)=c(H+),故B错误;
C、在C点,溶液显酸性,故有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故c(Na+)<c(CH3COO-),c (CH3COO-)>c (Na+)>c (H+)>c (OH-),故C错误;
D、在D点时,醋酸剩余,剩余的醋酸的浓度和生成的醋酸钠浓度相等均为0.05mol/l,根据物料守恒,则:c(CH3COO-)+c(CH3COOH)=0.1mol•L-1,c(Na+)=0..05mol/L,c (CH3COO-)+c (CH3COOH)=2c (Na+),故D正确;
故选D;
(4)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生成Cu(OH)2沉淀,则应有c(OH-)≥mol/L=10-9mol/L,则c(H+)≤
mol/L=10-5mol/L,
所以pH≥-lg(10-5)=5;
Cu2+沉淀较为完全是的浓度为=2×10-4mol/L,
则c(OH-)=mol/L═10-8mol/L,
则c(H+)=mol/L=10-6mol/L,
所以pH=-lg(10-6)=6,
故答案为:5; 6;
(5)常温下,纯碱(Na2CO3)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
要验证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可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说明甲正确,如果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
方法二:加热,如果红色不变说明甲正确,如果红色加深,说明乙正确,
故答案为:碱; 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还显红色说明甲正确,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