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2015•唐山三模)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既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甲烷为主要原料可以生成合成气(CO和H2),主要反应如下:有研究认为甲烷部分氧化的机理为:
①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1
②CO(g)+H2O(g)═H2(g)+CO2(g);△H=-41.2kJ•mol-1
③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则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H=______.
(2)CH4也可以和H2O(g)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合成气:CH4(g)+H2O(g)═3H2(g)+CO(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如下表:
(1)该反应△H______0(选填“>”或“<”);
(2)已知800℃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5molCH4、0.5mol H2O、0.5molH2和0.5molCO,则平衡时向______(选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工业上利用合成气在恒容、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甲醇,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CO(g)═CH3OH(g)△H=-90.8kJ/mol.
①以下各项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2v逆(H2)=v正(CH3OH)
②在200℃、230℃和260℃三种不同温度、2L恒容密闭容器中研究合成甲醇的规律,如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0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则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由起始达到 a 点所需时间为 5min,则 H2的反应速率 为______.
(4)以熔融Li2CO3和K2CO3为电解质,向一极通入甲烷,另一极通入空气和CO2,甲烷可形成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若该装置的电流强度为1.6A,理论上每分钟应向负极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约为______mL.(已知: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C)
正确答案
解:(1)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1
②CO(g)+H2O(g)═H2(g)+CO2(g);△H=-41.2kJ•mol-1
③2CO(g)+O2(g)═2CO2(g);△H=-566.0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CH4(g)+CO2(g)═2CO(g)+2H2(g)△H=+247.3kJ/mol,故答案为:+247.3kJ/mol;
(1)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
(2)已知800℃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5molCH4、0.5mol H2O、0.5molH2和0.5molCO,所以Qc==0.25<0.45=K,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向移动;
(3)①A、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应有v逆(H2)=2v正(CH3OH),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所以曲线X为200℃,由图象可知曲线Z为260℃,
a 点CO的转化率为50%,则△n(CO)=0.5mol,△n(H2)=1mol,
H2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故答案为:260℃; 0.1mol/(L•min);
(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8e-+4CO32-=5CO2+2H2O;根据Q=It=1.6A×60s=96C,N==
=6×1020个,
由CH4~~~~8e-
22.4 8×6×1023
V 6×1020
解之得:V=0.0028L=2.8mL,故答案为:CH4-8e-+4CO32-=5CO2+2H2O;2.8.
解析
解:(1)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1
②CO(g)+H2O(g)═H2(g)+CO2(g);△H=-41.2kJ•mol-1
③2CO(g)+O2(g)═2CO2(g);△H=-566.0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CH4(g)+CO2(g)═2CO(g)+2H2(g)△H=+247.3kJ/mol,故答案为:+247.3kJ/mol;
(1)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
(2)已知800℃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5molCH4、0.5mol H2O、0.5molH2和0.5molCO,所以Qc==0.25<0.45=K,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向移动;
(3)①A、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应有v逆(H2)=2v正(CH3OH),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所以曲线X为200℃,由图象可知曲线Z为260℃,
a 点CO的转化率为50%,则△n(CO)=0.5mol,△n(H2)=1mol,
H2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故答案为:260℃; 0.1mol/(L•min);
(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8e-+4CO32-=5CO2+2H2O;根据Q=It=1.6A×60s=96C,N==
=6×1020个,
由CH4~~~~8e-
22.4 8×6×1023
V 6×1020
解之得:V=0.0028L=2.8mL,故答案为:CH4-8e-+4CO32-=5CO2+2H2O;2.8.
某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1mol A、0.5mol B和1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而不是不移动,故A错误;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并不是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而不是不移动,故B错误;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2L容器中,分别将物质的量均为2.00mol的X、Y混合,在不同温度(T)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2W(g).并在第10s时分别测定其中W的体积分数(W%),并绘成如图所示曲线:
(1)此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热反应.
(2)A点对应的υ正和υ逆的关系:υ正______υ逆(填=、>或<,下同);A、B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A______vB;以物质Y的变化表示T0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Y)=______.
(3)温度T<T0时,W%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4)若B点W的体积分数为40.0%,则参加反应的X的转化率为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5)在规定时间内,若要提高W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正确答案
解:(1)由图象得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T0时达平衡状态),W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左移,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
(2)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达到T0时,W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说明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则在A点未到达平衡,还继续向正方向进行,所以A点中v正>v逆,
根据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所以A、B两点正反应速率关系vA<vB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为xmol
2X(g)+Y(g)⇌2W(g)
起始的量:2mol 2mol 0
转化的量:2x x 2x
平衡的量:2-2x 2-x 2x
W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所以×100%=50%,所以x=0.8mol,则v(Y)=
=
=0.04 mol/(L•s),
故答案为:>;<;0.04 mol/(L•s);
(3)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达到T0时,W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说明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温度T<T0时,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反应未到底平衡,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设参加反应的Y为xmol
2X(g)+Y(g)⇌2W(g)
起始的量:2mol 2mol 0
转化的量:2x x 2x
平衡的量:2-2x 2-x 2x
W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所以所以×100%=40%,所以x=
mol,所以n(X)=2x=
mol,所以X的转化率为
×100%=66.7%,故答案为:66.7%;
(5)若要提高W的产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升高压强,或者增加反应物的量或者移走W;
故答案:降低温度,升高压强,或者增加反应物的量或者移走W.
解析
解:(1)由图象得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T0时达平衡状态),W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左移,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
(2)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达到T0时,W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说明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则在A点未到达平衡,还继续向正方向进行,所以A点中v正>v逆,
根据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所以A、B两点正反应速率关系vA<vB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为xmol
2X(g)+Y(g)⇌2W(g)
起始的量:2mol 2mol 0
转化的量:2x x 2x
平衡的量:2-2x 2-x 2x
W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所以×100%=50%,所以x=0.8mol,则v(Y)=
=
=0.04 mol/(L•s),
故答案为:>;<;0.04 mol/(L•s);
(3)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达到T0时,W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说明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温度T<T0时,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反应未到底平衡,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设参加反应的Y为xmol
2X(g)+Y(g)⇌2W(g)
起始的量:2mol 2mol 0
转化的量:2x x 2x
平衡的量:2-2x 2-x 2x
W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所以所以×100%=40%,所以x=
mol,所以n(X)=2x=
mol,所以X的转化率为
×100%=66.7%,故答案为:66.7%;
(5)若要提高W的产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升高压强,或者增加反应物的量或者移走W;
故答案:降低温度,升高压强,或者增加反应物的量或者移走W.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存在平衡2NO2⇌N2O4,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气体颜色加深,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
B.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H++OH-,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水的离子积中增大,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
C.过氧化氢分解,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选;
D.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4++OH-,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故0.1mol/L的氨水稀释10倍,pH变化小于1个单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C.
某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压强的改变是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如果非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基本不影响,所以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温度改变平衡一定移动,故B正确;
C、反应速率是单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程度大可能需的时间长,反应速率反而减降,故C错误;
D、催化剂的使用,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即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一定不发生移动,故D正确.
故选BD
一定条件反应N2+3H2⇌2NH3△H<0达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催化剂,V正和V逆都发生增加,且变化的倍数相等,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
B、增大压强,V正和V逆都增大,计量数大增加幅度大,V正增加倍数大于V逆增加倍数,故B正确;
C、降低温度,V正和V逆都减少,吸热反应减小的幅度大,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
D、通入氩气,非反应气体,恒容时反应物和生成的浓度不变,V正和V逆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2014春•济宁校级期中)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测得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反应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根据A知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2014秋•铜川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是固体物质,增大反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而不是放热,故B错误;
C、压强影响反应速率必须是气体物质,如果两边气体计量相等,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对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满足以下关系:=K(为一常数),K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反应的K值与温度有关.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达到平衡时K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③在850℃时,若设x=5.0和x=6.0,其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___b(填“>”“<”或“=”).
正确答案
小于
逆反应
0≤x<3.0
<
解析
解(1)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1,故答案为:小于;
(2))①此时的浓度商Qc==1.67,大于平衡常数1,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
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即<1,解得x<3.0,所以0≤x<3,故答案为:0≤x<3.0;
③加入6mol氢气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等效为在加入5mol氢气到达平衡后再加入1mol氢气,增大一种生产物(氢气)的体积分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降低这种增大的幅度,但平衡后氢气的体积分数还是大于原来的,故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故答案为:<.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A正确;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该反应正反应是发热的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C错误;
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