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体积,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体积,如平衡不移动,则应有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2倍,而此时为1.8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a+b<c+d,Z的体积分数减小,X的转化率下降.
故选A.
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后,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增大,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A)减小,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4molA和2molB放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H<0.4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v(C)==0.15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0.075mol/(L•s),故A正确;
B.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取决于起始配比数以及反应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C错误;
D.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2NO(g)+2CO(g)⇌N2(g)+2CO2(g);△H=-373.4kJ•mol-1 ,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升温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加氮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无法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
故选B.
把Ca(OH)2固体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当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发生:CaO+H2O=Ca(OH)2,
A.加入CaO,消耗水,由于原溶液已达到饱和,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a2+数目减少,故A正确;
B.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c(Ca2+)不变,故B错误;
C.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c(Ca2+)不变,故C错误;
D.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c(OH-)不变,溶液pH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和B,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A(g)+B(g)⇌xC(g)△H=Q.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相同温度T1时,P2条件下反应时间小于P1条件下,故P1<P2;
相同压强P2时,T1条件下反应时间小于P2条件下,故T1>T2,
而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升高温度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Q<0;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强,C的含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x=1,故选A.
在体积相同的四个容器,按下列要求充气体,并加入适当催化剂.
①1mol N2 +3mol H2 ; ②2mol N2 +3mol H2 ③1mol N2+4mol H2;④1mol N2 +4mol H2+0.5molNH3
在700K时分别建立平衡,四种情况下H2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②①③④
解析
解:①②对比,②相当于增加了氮气的投料,所以氢气的和转化率增大,即②>①;①③对比,③相当于增加了氢气的投料,所以氢气的转化率降低,所以①>③;③④对比,④相当于多投入氨气,平衡逆向进行,氢气的转化率降低,所以③>④,综上得到H2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④,故答案为:②①③④.
可逆反应3A(g)⇌3B(?)+C(?);正反应吸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B、C都是固体,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因为气体只有A,故A错误;
B.如B为气体,C为固体或液体,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质量减小,但物质的量不变,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故B错误;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否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如B和C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Ⅰ.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SO3,3分钟后测得SO3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此时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2分),用S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 mol•L-1•min-1.
Ⅱ.某同学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如下表数据.请仔细观察下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5、6目的是探究______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反应速率越快.
(3)根据实验1、3、5或实验2、4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______.(2分)
(4)从本实验数据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能表明这一规律的两个实验序号是______.
正确答案
0.35mol/L
0.1
放热
温度
温度越高
其他条件一定,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1和2
解析
解:Ⅰ.设3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2SO2(g)+O2(g)⇌2SO3(g)
起始 1mol 1mol 0
转化 0.6mol 0.3mol 0.6mol
3分钟后 0.4mol xmol 0.6mol
∴x=0.7mol,故此时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5mol/L,
V(SO2)==0.1mol/(L•min),
故答案为:0.35mol/L;0.1;
Ⅱ.(1)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可知,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故答案为:放热;
(2)由实验5和6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碳酸钙消失的所用时间越少,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温度;温度越高;
(3)实验1、3、5相同的地方是固体的形状相同,反应前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物的浓度依次增大,碳酸钙消失的所用时间依次减少,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一定,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1、2数据反应温度相同,盐酸的浓度相同,但固体的形状不同,实验数据标明粉末时的反应速率大于粒状,则可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1和2.
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反应中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相等,压强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倍数相等,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
B、该反应中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不相等,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右移,反之左移,故B错误;
C、该反应中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不相等,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右移,反之左移,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不相等,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左移,反之右移,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