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春•凯里市校级月考)改变下列条件,一定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温度

B催化剂

C反应物浓度

D压强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所以温度改变,一定影响反应速率,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A错误;

B.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所以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故B正确;

C.当反应物状态为固体时,增大或减小固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平衡,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彭州市校级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B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C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在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选;

B、对氯水中的次氯酸受光照射会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N2O4,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平衡2NO2⇌N2O4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故气体颜色变浅,但仍比原来的颜色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溶液中存在平衡Fe3++SCN-⇌Fe(SCN)2+,加铁粉,铁与Fe3+反应,Fe3+浓度降低,则平衡向左移动进行,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故D不选;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3表示反应aA(g)+bB(g)⇌cC(g)表示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p1>p2 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低温

D图4 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a点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影响平衡移动,不能影响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高低,故B正确;

C、从图象可见,随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加压时平衡正向移动,则a+b>c,△S<0,随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则△H<0,当△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低温时,△H-T△S<0,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C不正确;

D、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时,关键弄清楚反应顺序,开始滴加同时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Al3++3OH-=Al(OH)3↓,当1molAl3+沉淀完全时需加入3molOH-,即加入1.5molBa(OH)2,加入的Ba2+为1.5mol,SO42-未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含有硫酸铵、硫酸铝;(开始到a)

再滴加Ba(OH)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NH4++OH-=NH3・H2O,所以沉淀质量继续增加;当SO42-完全沉淀时,共需加入2molBa(OH)2,加入4molOH-,Al3+反应掉3molOH-,生成Al(OH)31mol,剩余1molOH-恰好与NH4+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NH4+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氨水溶液;(a到b)

继续滴加Ba(OH)2,Al(OH)3溶解,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由方程式可知要使1molAl(OH)3完全溶解,需再加入0.5molBa(OH)2,此时溶液为氨水与偏铝酸钡溶液,(b到c),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相关实验示意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

B

探究温度对2NO2⇌N2O4平衡影响

C

验证Cr2O72-+H2O⇌2CrO42-+2H+平衡状态变化

D

验证钠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要相同,故A错误;

B、已知2NO2⇌N2O4△H<0,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此可确定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B正确;

C、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如果溶液的颜色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U型右边的液面上升,如果液面上升,说明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当前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某实验将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条件(Ⅰ、Ⅱ)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②若容器容积不变,只改变下列某一措施可增大CO2转化率的是______ (选填序号).

A.降低温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充入氦气,使体系的总压强增大

③曲线Ⅰ、Ⅱ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______K(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将CO2和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以炼铁等.

①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

C(石墨)+CO2(g)═2CO(g)△H=+172.5KJ/mol

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大于

AC

大于

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1

解析

解:(1)①根据图象可知,a点甲醇物质的量正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反应向着正向进行,则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大于; 

②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则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泽尔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充入氦气,使体系总压强增大,由于平衡图象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则化学平衡不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③根据图象可知,Ⅰ曲线达到平衡时甲醇物质的量比Ⅱ平衡时甲醇物质的量大,且Ⅱ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说明Ⅱ的反应温度大于Ⅰ,升高温度后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所以平衡常数大小为:K>K

故答案为:大于;

(2)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由盖斯定律①-②×3得到: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

故答案为: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g)△H<0,升高温度产生的影响为(  )

Av增大,v 减小

Bv减小,v 增大

Cv和v 不同程度的增大

Dv和v 同等程度的增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升高温度,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即v增大,v 增大,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即v增大,v 增大,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即向着逆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即逆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大,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但是增加程度不一样,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可逆反应H2(g)+I2(g)⇌2HI(g)△H<0  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  )

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

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

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

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扩大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密度变小了,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至一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因可逆反应H2(g)+I2(g)2HI(g)是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平衡发生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桐城市校级期末)在某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恒温恒容,达平衡后再充入N2O4气体,NO2百分含量变小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H减小

D2v(NO2)═v(N2O4)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恒温恒容,达平衡后再充入N2O4气体,相当给原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百分含量变小,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而不是抵消,所以达到新平衡时二氧化氮的浓度比原体系中浓度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故B错误;

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H不变,故C错误;

D、平衡状态应有v(NO2)═2v(N2O4)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秋•如东县期末)化学与STSE(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寻找合适催化剂提高合成氨工业中原料的转化率

②氟氯烃因能降低臭氧分解的活化能而加速臭氧的分解反应

③氟化物防止龋齿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其实就是沉淀的转化

④煤气中毒或救治与氧气、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过程中的化学平衡移动有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所以催化剂不能提高合成氨工业中原料的转化率,故错误;

②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氟氯烃在臭氧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故正确;

③因为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使用氟化物,增大了F-的浓度,促进了Ca(PO43F的生成,所以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牙,所以氟化物防止龋齿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其实就是转化更坚固Ca(PO43F,故正确;

④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强,在氧气浓度大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所以是平衡的移动,故正确;

故选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20mol/L.在恒温下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5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右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体积分数降低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2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如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增大为0.40mol/L,而此时为0.35mol/L,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说明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应为x+y>z,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平衡向右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