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景县校级月考)恒温下2HI(g)⇌H2(g)+I2(g)分解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能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

A缩小容器的容积

B使用催化剂

C恒压下充入He

D恒容下充入Cl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缩小容器的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2HI(g)⇌H2(g)+I2(g)是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变化的反应,压强变化不会引起平衡移动,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B错误;

C、恒压下充入He,体积增大,各组分的浓度减小,相当于各组分的压强减小,压强变化不会引起平衡移动,所以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恒容下充入Cl2,会消耗碘化氢,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 CO2和2.6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 (g)+3H2 (g)⇌CH3OH(g)+H2O(g);△H=-49.0kJ•mol-1

测得CO2和CH3OH (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第10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在这段时间内,反应放出的

热量为______

(2)在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如果在某一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只改变浓度,使

c(CO2)=1.00mol•L -1,c(H2)=2.00mol•L -1,c(CH3OH)=c(H2O)=0.80mol•L -1

则平衡______(填写序号).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3)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 (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l mol CH3OH (g)

Ⅱ.在一定的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分别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如图乙),活塞的一

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H<0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表示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①a═1,c═2,则b═_____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反应方向______(填“正”或“逆”)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由图可知从开始到第10min,△C(CO2)==0.1mol/L,所以v(CO2)==0.01mol•L-1•min-1,而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CO2)=3:1,即v(H2)=3v(CO2)=0.03mol•L-1•min-1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1mol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49kJ的热量,而从开始到第10min,二氧化碳的变化量为0.2mol,则放出的热量为0.2mol×49kJ/mol=9.8kJ,

故答案为;0.03mol•L-1•min-1;9.8kJ;

(2)由方程式可知      CO2 (g)+3H2 (g)⇌CH3OH(g)+H2O(g)

        初起(mol/l)   0.5      1.3        0          0

        变化(mol/l)   0.1      0.3       0.1        0.1

        平衡(mol/l)   0.4      1.0       0.1        0.1

           所以平衡常数为K==0.025

如果在某一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只改变浓度,使c(CO2)=1.00mol•L -1,c(H2)=2.00mol•L -1,c(CH3OH)=c(H2O)=0.80mol•L -1

Qc==0.08>0.025=K,所以平衡逆向移动,

故答案为:0.025;b;

(3)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值减小,故a不选;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比值不变,故b不选;

c、将H2O (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比值变大,故选c;

d、再充入l mol CH3OH,平衡虽然逆向移动,只是减弱,而不是抵消,仍然以分子增加为主,故选d;

故答案为:cd;

Ⅱ(1)①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恒温恒压条件下,采用极限分析法,c体积的氨气完全转化为氮气和氧气之比是1:3,所以只要a:b=2:6,则b=3a=3,因反应前混合气体为8体积,反应后混合气体为7体积,体积差为1体积,由差量法可解出平衡时氨气为1体积;而在起始时,氨气的体积为c=2体积,比平衡状态时大,为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氨的体积必须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3,逆;

②若需让反应逆向进行,由上述①所求出的平衡时氨气的体积为1可知,氨气的体积必须大于1,最大值则为2体积氮气和6体积氢气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氨气的体积,即为4体积,则1<c≤4,故答案为:1<c≤4;

(2)由6.5<7可知,上述平衡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采取降温措施.故答案为: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分子数减少.

解析

解:Ⅰ(1)由图可知从开始到第10min,△C(CO2)==0.1mol/L,所以v(CO2)==0.01mol•L-1•min-1,而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CO2)=3:1,即v(H2)=3v(CO2)=0.03mol•L-1•min-1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1mol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49kJ的热量,而从开始到第10min,二氧化碳的变化量为0.2mol,则放出的热量为0.2mol×49kJ/mol=9.8kJ,

故答案为;0.03mol•L-1•min-1;9.8kJ;

(2)由方程式可知      CO2 (g)+3H2 (g)⇌CH3OH(g)+H2O(g)

        初起(mol/l)   0.5      1.3        0          0

        变化(mol/l)   0.1      0.3       0.1        0.1

        平衡(mol/l)   0.4      1.0       0.1        0.1

           所以平衡常数为K==0.025

如果在某一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只改变浓度,使c(CO2)=1.00mol•L -1,c(H2)=2.00mol•L -1,c(CH3OH)=c(H2O)=0.80mol•L -1

Qc==0.08>0.025=K,所以平衡逆向移动,

故答案为:0.025;b;

(3)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值减小,故a不选;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比值不变,故b不选;

c、将H2O (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比值变大,故选c;

d、再充入l mol CH3OH,平衡虽然逆向移动,只是减弱,而不是抵消,仍然以分子增加为主,故选d;

故答案为:cd;

Ⅱ(1)①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恒温恒压条件下,采用极限分析法,c体积的氨气完全转化为氮气和氧气之比是1:3,所以只要a:b=2:6,则b=3a=3,因反应前混合气体为8体积,反应后混合气体为7体积,体积差为1体积,由差量法可解出平衡时氨气为1体积;而在起始时,氨气的体积为c=2体积,比平衡状态时大,为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氨的体积必须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3,逆;

②若需让反应逆向进行,由上述①所求出的平衡时氨气的体积为1可知,氨气的体积必须大于1,最大值则为2体积氮气和6体积氢气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氨气的体积,即为4体积,则1<c≤4,故答案为:1<c≤4;

(2)由6.5<7可知,上述平衡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采取降温措施.故答案为: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分子数减少.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2HBr(g)(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

B降温

C增压

D减压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性质逆向移动,c(Br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A正确;

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r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B错误;

C.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是c(Br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C正确;

D.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但体积增大,c(Br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温度和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移,SO3气体平衡浓度增大,故A错误;

B、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得到n(SO2)=1mol,n(O2)=0.5mol,满足n(SO2):n(O2)=2:1,与原来的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故B正确;

C、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3的平衡浓度增大,故C错误;

D、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产生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移动的结果是减小SO3的浓度,所以SO3的平衡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淄博校级期末)对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且m+n______p(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__,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______(“变深”、“变浅”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在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2)由(1)分析可知,该反应体积减小,所以减压时平衡逆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A、B均为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外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A的转化率变大,故答案为:增大;

(4)由(1)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6)加入C平衡逆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混合物颜色加深,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容器的体积增大,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会减小,所以颜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深;变浅.

解析

解:(1)在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2)由(1)分析可知,该反应体积减小,所以减压时平衡逆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A、B均为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外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A的转化率变大,故答案为:增大;

(4)由(1)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6)加入C平衡逆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混合物颜色加深,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容器的体积增大,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会减小,所以颜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深;变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上海校级期中)1100℃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a2SO4(s)+4H2(g)⇌Na2S(s)+4H2O(g)

并达到平衡,请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反应中涉及的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排布式______,其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______种.比较两种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的氧化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______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各气体的浓度相等

(3)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H2,重新达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H2的转化率______;体积百分含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降低温度,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正确答案

解:(1)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S>O>H;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O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2种;

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氧气、硫,利用单质之间置换反应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故答案为:Na>S>O>H;2s22p4;2;2H2S+O2=2S↓+2H2O;

(2)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分数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平衡时气体的浓度与反应物转化率有关,平衡时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3)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H2,等效为再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与原平衡相比,H2的转化率不变,体积百分含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不变;

(4)降低温度,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故答案为:吸热;大于.

解析

解:(1)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S>O>H;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O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2种;

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氧气、硫,利用单质之间置换反应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故答案为:Na>S>O>H;2s22p4;2;2H2S+O2=2S↓+2H2O;

(2)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分数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平衡时气体的浓度与反应物转化率有关,平衡时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3)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H2,等效为再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与原平衡相比,H2的转化率不变,体积百分含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不变;

(4)降低温度,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故答案为:吸热;大于.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春•温州校级期末)溴水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Br2+H2O⇌HBr+HBrO,下列措施,不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

A通入乙烯气体

B通入SO2气体

C加入NaF晶体

D加入NaI晶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乙烯气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使溴水颜色变浅,故A不选;

B.通入二氧化硫,溴具有强氧化性,在水溶液溴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自身被还原生成氢溴酸,所以能使溴水颜色变浅,故B不选;

C.加入氟化钠晶体,氢溴酸的酸性大于氢氟酸,所以氢溴酸和氟化钠反应,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使溴水颜色变浅,故C不选;

D.加入NaI晶体,与溴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紫色的碘颜色变深,故选D;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图1:

(1)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从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400℃时,H2浓度为2mol/L,CO2浓度为1.5mol/L,H2O浓度为3mol/L,CO浓度为1mol/L,则下一时刻,反应向_____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2)在500℃,以下表的物质的量(按照CO、H2O、H2、CO2的顺序)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2c1=c2=c3 B.2Q1=Q2=Q3 C.α123 D.α12=1

(3)在一个绝热等容容器中,不能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CO2=v(H2O)

(4)如图2表示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种).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在图中t4和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解:(1)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400℃时,H2浓度为2mol/L,CO2浓度为1.5mol/L,H2O浓度为3mol/L,CO浓度为1mol/L,则Qc==1<K,所以正向移动,

故答案:放热;正向;

(2)A.B、C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所以平衡时氢气的浓度c3=c2,但是A的投料量是B、C的2倍,达到平衡时,氢气的浓度是B(C)的2倍,即2c1=c2=c3,故A正确;

B.B、C相比,建立的平衡的方向是不一样的,2Q1<Q2=Q3,故B错误;

C.根据等效原理,不同的投料,建立的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13≠α2,故C错误;

D.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CO的转化率为α1,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α1)mol,B中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α2,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α2mol,故(1-α1)=α2,整理得α12=1,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在一个绝热等容的容器中,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CO(g)+H2O(g)⇌H2(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①虽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但由于绝热等容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有温度变化,所以压强也在变化,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故①符合;

②反应中混合气体质量守恒,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②不符合;

③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③不符合;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是平衡的标志,故④符合;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绝热容器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⑤符合;

⑥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CO2=v(H2O),说明水蒸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⑥符合;

故答案为:②③;

(3)在t2时刻CO的浓度减小、CO2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CO和CO2浓度变化有接触点,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降低温度、增大水蒸气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实现;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则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故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又反应前后气体系数相等,平衡不移动,所以图象仅仅是浓度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并且保持不变,如图为,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气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

解析

解:(1)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400℃时,H2浓度为2mol/L,CO2浓度为1.5mol/L,H2O浓度为3mol/L,CO浓度为1mol/L,则Qc==1<K,所以正向移动,

故答案:放热;正向;

(2)A.B、C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所以平衡时氢气的浓度c3=c2,但是A的投料量是B、C的2倍,达到平衡时,氢气的浓度是B(C)的2倍,即2c1=c2=c3,故A正确;

B.B、C相比,建立的平衡的方向是不一样的,2Q1<Q2=Q3,故B错误;

C.根据等效原理,不同的投料,建立的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13≠α2,故C错误;

D.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CO的转化率为α1,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α1)mol,B中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α2,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α2mol,故(1-α1)=α2,整理得α12=1,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在一个绝热等容的容器中,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CO(g)+H2O(g)⇌H2(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①虽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但由于绝热等容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有温度变化,所以压强也在变化,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故①符合;

②反应中混合气体质量守恒,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②不符合;

③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③不符合;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是平衡的标志,故④符合;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绝热容器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⑤符合;

⑥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CO2=v(H2O),说明水蒸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⑥符合;

故答案为:②③;

(3)在t2时刻CO的浓度减小、CO2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CO和CO2浓度变化有接触点,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降低温度、增大水蒸气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实现;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则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故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又反应前后气体系数相等,平衡不移动,所以图象仅仅是浓度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并且保持不变,如图为,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气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高温下,反应H2(g)+I2(g)⇌2HI(g)+Q,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缩小体积

B降低温度

C加入氩气

D增大氢气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c(I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A正确;

B、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B错误;

C、加入氩气,平衡不移动,c(I2)不变,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故C错误;

D、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莆田校级期末)在相同的A、B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SO2和1mol O2,使它们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并达新平衡:2SO2+O2

⇌2SO3(g).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中SO2的转化率为25%时,B中SO2的转化率为(  )

A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2SO2+O2⇌2SO3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A的压强逐渐减小,B容器压强大于A容器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A中的SO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应是大于25%,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