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除电解法,工业炼镁还可采用硅热法(Pidgeon法).即以煅白(CaO•MgO)为原料与硅铁(含硅75%的硅铁合金)混合置于密闭还原炉,1200℃下发生反应:2(CaO•MgO)(s)+Si(s)═Ca2SiO4 (l)+2Mg(g) 

(1)已知还原性:Mg>Si,上述反应仍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2)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还原炉体积缩小一半,则达到新平衡时Mg(g)的浓度将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b.炉内Ca2SiO4与CaO•MgO的质量比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到达最大值

d.单位时间内,n(CaO•MgO)消耗:n(Ca2SiO4)生成=2:1.

正确答案

解:(1)1200℃时发生反应为2(CaO•MgO)(s)+Si(s)⇌Ca2SiO4 (l)+2Mg(g),此时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化学反应能发生,故答案为:1200℃时反应生成的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因为该反应的K=C2(Mg),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还原炉体积缩小一半,则温度没变所以K不变,所以新平衡时Mg(g)的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3)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则是证明反应结束的,故错误;

b.炉内Ca2SiO4与CaO•MgO的质量比保持不变,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c.平衡常数到达最大值,说明各个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故正确;

d.单位时间内,n(CaO•MgO)消耗:n(Ca2SiO4生成=2:1,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错误;

故选bc.

解析

解:(1)1200℃时发生反应为2(CaO•MgO)(s)+Si(s)⇌Ca2SiO4 (l)+2Mg(g),此时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化学反应能发生,故答案为:1200℃时反应生成的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因为该反应的K=C2(Mg),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还原炉体积缩小一半,则温度没变所以K不变,所以新平衡时Mg(g)的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3)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则是证明反应结束的,故错误;

b.炉内Ca2SiO4与CaO•MgO的质量比保持不变,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c.平衡常数到达最大值,说明各个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故正确;

d.单位时间内,n(CaO•MgO)消耗:n(Ca2SiO4生成=2:1,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体血液中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人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快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B太快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C太慢且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D呼吸快慢或深浅不会导致酸或碱中毒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因为太快、太深地过度呼吸运动使得肺泡内CO2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加快了肺部血液中地CO2过多地扩散进入肺泡,排出体外,化学平衡H2O+CO2H2CO3H++HCO3-逆向移动,血液中H+浓度减少,pH增大,从而导致呼吸碱中毒.相反,太浅地过度呼吸,使得肺泡内CO2浓度增大,血液中H+浓度增大,pH减少,从而导致呼吸酸中毒.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请填写下面空白:

(1)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

(2)如果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则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若开始时只加C和D各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原平衡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__ mol B物质.

(4)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1mol A和1mol B,平衡______(填“右移、左移或不移”).

正确答案

解: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则:

           3A(g)+B(g)2C(g)+2D(g),

开始(mol):2       2                0       0

变化(mol):1.2     0.4             0.8     0.8

平衡(mol):0.8     1.6             0.8     0.8

(1)故v(B)==0.1mol/(L•min),

A转化率=×100%=60%;

故答案为:0.1mol/(L•min);60%;

(2)反应混合物都为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3)为等效平衡,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n(B)=1:1即可.

根据3A(g)+B(g)2C(g)+2D(g)可知,C和D各mol,转化到左边可得A为2mol,B为mol.

令B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2mol:(n+)mol=2mol:2mol,解得n=

故答案为:

(4)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右移.

解析

解: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则:

           3A(g)+B(g)2C(g)+2D(g),

开始(mol):2       2                0       0

变化(mol):1.2     0.4             0.8     0.8

平衡(mol):0.8     1.6             0.8     0.8

(1)故v(B)==0.1mol/(L•min),

A转化率=×100%=60%;

故答案为:0.1mol/(L•min);60%;

(2)反应混合物都为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3)为等效平衡,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n(B)=1:1即可.

根据3A(g)+B(g)2C(g)+2D(g)可知,C和D各mol,转化到左边可得A为2mol,B为mol.

令B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2mol:(n+)mol=2mol:2mol,解得n=

故答案为:

(4)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右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  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增大了压强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升高温度

Dt6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比t4时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应为使用催化剂,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t3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逆反应速率大,平衡逆向移动,则应为减小压强,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t5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则应为升高温度,故C正确;

D.由图可知,t5时平衡逆向移动,则t6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比t4时低,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对气体的转化与吸收的研究,有着实际意义.

(1)一定条件下,工业上可用CO或CO2与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反应如下:

3H2+CO2(g)⇌CH3OH(g)+H2O(g)△H1=-49.0kJ/mol   K1(Ⅰ)

2H2(g)+CO(g)⇌CH3OH(g)△H2=-90.8kJ/mol  K2(Ⅱ)

则CO(g)+H2O(g)⇌CO2(g)+H2(g)的△H3______kJ/mol和K3=______(用K1和K2表示)

(2)在一定温度下,将0.2mol CO2和0.8mol H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CH2OH(g).5min达到平衡时c(H2O)=0.025mol/L,则5min内v(H2)=______mol/(L•min).下图图象正确且能表明该反应在第5min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若改变某一条件,达到新平衡后CO2的浓度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逆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常数不变或减小d.CO2的物质的量可能减小

(3)反应II可在高温时以ZnO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实践证明反应体系中含少量的CO2有利于维持Zn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已知高温下ZnO可与C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实验室里C12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室温下,若将一定量的C12缓缓通入0.2mol/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溶液A,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______.溶液B为0.05mol/L的(NH42SO4溶液,则A、B两溶液中c(ClO-),c(Cl-),c(NH4+),c(SO4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已知:室温下HClO的电离常数Ka=3.2×10-8,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8×10-5).

正确答案

解:(1)3H2+CO2(g)⇌CH3OH(g)+H2O(g)△H1=-49.0kJ/mol   K1(Ⅰ)

2H2(g)+CO(g)⇌CH3OH(g)△H2=-90.8kJ/mol  K2(Ⅱ)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的△H3=-90.8kJ/mol-(-49.0kJ/mol)=-41.8kJ/mol;

由于(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则K3=

故答案为:-41.8;

(2)在一定温度下,将0.2mol CO2和0.8mol H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CH2OH(g),5min达到平衡时c(H2O)=0.025mol/L,则5min内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O)==0.005mol/(L•min),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5min内v(H2)=3v(H2O)=0.015mol/(L•min);

a.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错误;

b.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则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根据M=可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变化,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根据图象B可知,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达到平衡状态时,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L×2L=0.05L,根据反应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mol-0.05mol=0.15mol,而图象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

d.该反应过程中焓变始终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为b;

若改变某一条件,达到新平衡后CO2的浓度增大,

a.逆反应速率一定增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故a错误;

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而得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

c.平衡常数不变或减小:如果不改变温度,如: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不变;无关升高温度,平衡存在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故c正确;

d.CO2的物质的量可能减小:如果增大压强,即缩小容器容积,则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但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0.015;b;cd;

(3)在加热条件下CO能还原ZnO使其减少,因此反应体系中含有少量二氧化有利于抑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维持Cu2O的量不变,反应方程式为:ZnO+CO⇌Zn+CO2

故答案为:ZnO+CO⇌Zn+CO2,体系中有二氧化碳可以抑制Zn被还原;

(4)实验室里C12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室温下,若将一定量的C12缓缓通入0.2mol/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溶液A,由于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且反应后生成强碱弱酸盐次氯酸,促进了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变大;根据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随着氯气的通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加,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则该比值逐渐变小;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不水解,则c(Cl-)=0.1mol/L、c(SO42-

=0.05mol/L;由于次氯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减小,二者浓度都接近0.1mol/L,则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小;根据“室温下HClO的电离常数Ka=3.2×10-8,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8×10-5”可知,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需要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ClO-)<c(NH4+),所以四种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ClO-)>c(SO42-),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c(Cl-)>c(NH4+)>c(ClO-)>c(SO42-).

解析

解:(1)3H2+CO2(g)⇌CH3OH(g)+H2O(g)△H1=-49.0kJ/mol   K1(Ⅰ)

2H2(g)+CO(g)⇌CH3OH(g)△H2=-90.8kJ/mol  K2(Ⅱ)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的△H3=-90.8kJ/mol-(-49.0kJ/mol)=-41.8kJ/mol;

由于(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则K3=

故答案为:-41.8;

(2)在一定温度下,将0.2mol CO2和0.8mol H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CH2OH(g),5min达到平衡时c(H2O)=0.025mol/L,则5min内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O)==0.005mol/(L•min),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5min内v(H2)=3v(H2O)=0.015mol/(L•min);

a.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错误;

b.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则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根据M=可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变化,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根据图象B可知,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达到平衡状态时,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L×2L=0.05L,根据反应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mol-0.05mol=0.15mol,而图象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

d.该反应过程中焓变始终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为b;

若改变某一条件,达到新平衡后CO2的浓度增大,

a.逆反应速率一定增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故a错误;

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而得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

c.平衡常数不变或减小:如果不改变温度,如: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不变;无关升高温度,平衡存在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故c正确;

d.CO2的物质的量可能减小:如果增大压强,即缩小容器容积,则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但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0.015;b;cd;

(3)在加热条件下CO能还原ZnO使其减少,因此反应体系中含有少量二氧化有利于抑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维持Cu2O的量不变,反应方程式为:ZnO+CO⇌Zn+CO2

故答案为:ZnO+CO⇌Zn+CO2,体系中有二氧化碳可以抑制Zn被还原;

(4)实验室里C12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室温下,若将一定量的C12缓缓通入0.2mol/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溶液A,由于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且反应后生成强碱弱酸盐次氯酸,促进了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变大;根据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随着氯气的通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加,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则该比值逐渐变小;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不水解,则c(Cl-)=0.1mol/L、c(SO42-

=0.05mol/L;由于次氯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减小,二者浓度都接近0.1mol/L,则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小;根据“室温下HClO的电离常数Ka=3.2×10-8,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8×10-5”可知,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需要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ClO-)<c(NH4+),所以四种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ClO-)>c(SO42-),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c(Cl-)>c(NH4+)>c(ClO-)>c(SO4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反应中:A2(g)+B2(g)⇌2AB(g)(正反应放热) 当其达到平衡时,在如图的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曲线是(  )

A①②

B③④

C

D①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B%降低,由左图可知,曲线①符合变化;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B%不变,由右图可知,曲线⑤符合变化;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g)═2W(g)△H<0,当充入2mol X和1mol Y,经20s达到平衡时生成了0.4mol 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H增大;  

②以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s);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molX,则X和Y的转化率均提高;

④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⑤再向容器中通入2molX和1molY,达到平衡时,X、Y的体积分数均减小.

A①⑤

B

C②③④

D④⑤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但△H不变,因为△H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方程式确定,△H确定,①错误; 

②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0.4mol/2L•20s=0.01mol/(L•s),所以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0.005 mol/(L•s),②错误;

③增加X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则X的转化率会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③错误;

④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④错误;

⑤再向容器中通入 2 mol X 和 1 mol Y,相当是对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X、Y 的转化率均增大,X、Y 的体积分数均减小,⑤正确.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氨肥

(1)某研究小组在673K、30MPa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其n(H2)和n(NH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若t3时由673K升至773K,

则n(H2)将增大

D.t2、t3时刻,n(N2)不相等

(2)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下,将6.4mol H2和2.4molN2混合于一个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3min末时反应恰好达平衡,此时生成了1.6mol NH3.①3min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②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______

(3)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

N2(g)+3H2(g)⇌2NH3(g)△H=-92.4kJ/mol

2H2(g)+O2(g)=2H2O(g)△H=-483.6kJ/mol

写出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C

0.2mol/(L•min)

0.4L2/mol2

4NH3(g)+5O2(g)═4NO(g)+6H2O(g)△H=-905.0kJ/mol

解析

解:(1)A、由图可知氨气在点a比在点b时的物质的量小,故a点时反应物的浓度大,反应物浓度越大正反应速率越快,故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故A正确;

B、由图可知c点后氨气物质的量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c点未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向正反应进行,故B错误;

C、合成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则n(H2)增大,故C正确;

D、t2、t3时刻,可逆反应处于相同平衡状态,n(N2)相等,故D错误;

故选:AC;

(2)等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0.6     1.6               0

转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0.2     0.6              0.4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0.4      1               0.4     

①3min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2)==0.2mol/(L•min),

故答案为0.2mol/(L•min);②平衡常数k===0.4L2/mol2

故答案为:0.4L2/mol2

(3)已知:①N2(g)+O2(g)=2NO(g)△H=+180.5kJ/mol

②N2(g)+3H2(g)⇌2NH3(g)△H=-92.4kJ/mol

③2H2(g)+O2(g)=2H2O(g)△H=-483.6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3得:4NH3(g)+5O2(g)═4NO(g)+6H2O(g)△H=-905.0kJ/mol

故答案为:4NH3(g)+5O2(g)═4NO(g)+6H2O(g)△H=-905.0kJ/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2)在容积为2L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 (g)+H2 (g),已知c(CO2)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甲.若在t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4L,请在答题卡图中绘出c(CO2)随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

(3)工业上尿素CO(NH22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合成尿素时,当氨碳比=4,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υ(CO2______B点的正反应速率为υ(CO2)(填“>”、“<”或“=”)

②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O(g)+H2O(g)⇌CO2(g)+H2(g)△H<0表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或吸收除去二氧化碳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适当降低温度或吸收除去二氧化碳;

(2)CO(g)+H2O(g)⇌CO2(g)+H2(g),是一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当把2L容器中t0时c(CO)=2.0mol/L,在t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4L,此时c(CO)=1.0mol/L,平衡不移动,各浓度未原平衡时的,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为:

故答案为:

(3)CO2和NH3合成CO(NH2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同时还有H2O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故答案为:2NH3+CO2 CO(NH22+H2O;

(4))①由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图可知在A点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仍将继续正向进行,故v(CO2)小于B点平衡时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

②设CO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a,则NH3的初始物质的量为4a,由图可知,CO2的转化率为60%,故转化的二氧化碳为a×60%=0.6a,根据方程式可知,转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0.6a×2=1.2a,故平衡时氨气的转化率定为×100%=30%,故答案为:30%.

解析

解:(1)CO(g)+H2O(g)⇌CO2(g)+H2(g)△H<0表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或吸收除去二氧化碳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适当降低温度或吸收除去二氧化碳;

(2)CO(g)+H2O(g)⇌CO2(g)+H2(g),是一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当把2L容器中t0时c(CO)=2.0mol/L,在t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4L,此时c(CO)=1.0mol/L,平衡不移动,各浓度未原平衡时的,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为:

故答案为:

(3)CO2和NH3合成CO(NH2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同时还有H2O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故答案为:2NH3+CO2 CO(NH22+H2O;

(4))①由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图可知在A点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仍将继续正向进行,故v(CO2)小于B点平衡时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

②设CO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a,则NH3的初始物质的量为4a,由图可知,CO2的转化率为60%,故转化的二氧化碳为a×60%=0.6a,根据方程式可知,转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0.6a×2=1.2a,故平衡时氨气的转化率定为×100%=30%,故答案为:30%.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0秋•上海月考)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Q,条件变化时,影响平衡移动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1<P2,纵坐标指A的质量分数

BP1>P2,纵坐标指C的质量分数

CP1<P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P1>P2,纵坐标指A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g)+2B(g)⇌2C(g)△H>0,为气体体积减小且吸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A.A(g)+2B(g)⇌2C(g)△H>0,温度升高,A的质量分数减小,和图象不符,故A错误;

B.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P1对应的Y大,则与图象符合,故B正确;

C.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P1<P2,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总物质的量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即压强越大,M越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

D.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纵坐标指A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BD.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