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I.现有以下物质: ①NaCl晶体 ②液态SO3 ③液态的醋酸 ④汞 ⑤BaSO4固体 ⑥纯蔗糖 ⑦酒精 ⑧熔化的KNO3。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4)以上共价化合物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
Ⅱ.将0.23 mol二氧化硫气体和0.11 mol氧气混合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0. 12 mol三氧化硫气体。若温度保持不变,向其中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氧气的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若温度保持不变,向其中再加入0. 12 mol氦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二氧化硫的转化率____(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
Ⅲ.向BaCl2溶液中先后滴加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c(Cl-)=__________
[Ksp(AgBr)=5.4×10-13,Ksp(AgCl) =2.0×10-10]
正确答案
I.(1)④⑧;(2)①③⑤⑧;(3)②⑥⑦;(4)②③
Ⅱ.减小;增大;不变;不变
Ⅲ.2.7×10-3
碳和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已知
①2CH4(g)+3O2(g)=2CO(g)+4H2O(1); △H1=-1214.6 kJ/mol
②2CO(g)+O2(g)=2CO2(g); △H2=-566 kJ/mol
则反应CH4(g)+2O2(g)=CO2(g)+2H2O(1)的△H=_______________。
(2)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①实验1中,以v(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③若要实验3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分别相等),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正确答案
(1)-890. 3 kJ/mol
(2)O2 +4e- +2H2O=4OH- (3)①0.16mol/(L·min);②放;③a:b=1:2(或b=2a)
在2L密闭容器内,反应2NO2(g)NO(g)+O2(g)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其中实验I、Ⅱ都是在800℃,实验Ⅲ是在850℃;NO、O2的起始浓度都为0,NO2的起始浓度都为1.0 mol/L,N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a.v正(NO2)=2v逆(O2)
b.c(NO2) =c(NO)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2)①对比实验I、Ⅱ和Ⅲ,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Ⅱ和I相比,可能隐含的条件是: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了
b.实验Ⅱ和I相比,可能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效率更高的催化剂
c.实验I的平衡常数大于实验Ⅲ的平衡常数
d.对比实验I和Ⅲ可知,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下图是实验I中NO体积分数V%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补画实验Ⅲ中NO体积分数V%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3)实验I,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v(O2)=_________ mol/(L·min)。若实验I中将NO2的起始浓度改为1.2 mol/L,其他条件不变,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4)若实验I平衡后,再向该2L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O2与l mol NO、0.5molO2组成的混合气体,则平衡将________移动(填“向右”“向左”“不”或“无法确定”)。 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____ moln(NO)
_________mol。
正确答案
(1)①②b
(2)①b②
(3)6.25×10-3 mol/(L·min);减少
(4)向左;1;2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1)600℃时,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变化如 图所示,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
(2)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用文字表达)。
(3)10 min~15 min的曲线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写编号)。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1)15~20 min和25~30 min
(2)增加了O2的量
(3)AB
可逆反应3A(g)3B(?)+C(?) △H>0达到化学平衡后,
(1)升高温度,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a.若B、C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
b.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c.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2)如果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B是______________态,C是____________态。
正确答案
(1)变小;不变;变小
(2)固态或液态;气态
80℃时,将0.40 mol的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O42NO2 △H>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1)计算20~40s内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mol·L-1·s-1。
(2)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
(3)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___。
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如图是80℃时容器中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60℃时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1)0.0020
(2)1.8 mol/L(或1.8)
(3)D
(4)
苯乙烯(C6H5CH=CH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C6H5C2H5(g)C6H5CH=CH2(g)+
H2(g) △H=+125kJ/mol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稀释剂不参加反应)。C6H5C2H5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关系如下图。
①由上图可得出:
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
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C6H5C2H5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工艺中,在反应的中途加入O2和特定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6H5C2H5的平衡转化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增大
(2)①高;其他条件不变,体系总压强越大,平衡转化率越小
②总压不变时,加入稀释剂,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相当于反应体系减压,故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C6H5C2H5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或:总压不变时,加入稀释剂,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浓度商的计算结果小于平衡常数K,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6H5C2H5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3)O2将反应生成的H2消耗掉,减小了H2的浓度,同时该反应放热使体系升温,两种因素均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______SiO2+______C+______N2______Si3N4+______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其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________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 (CO)=18mol/(L·min),则N2消耗速率为v (N2) =__________mol/(L·min)。
正确答案
(1)3,6,2,1,6
(2)N2;Si3N4(3)K=
(4)小于;减小
(5)逆
(6)6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
CO2(g)十H2(g)十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正确答案
(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0.03
(3)①平衡;>;②d;a
可逆反应3A(g)3B(?)+C(?) △H>0达到化学平衡后,
(1)升高温度,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①若B、C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
②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
③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B是_______态,C是_________态。
(3)如果B为气体,C为固体,取3molA恒温下在1L容器中充分反应,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2.1mol/L。若使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起始时在容器中加入3molB ,同样条件下,要使平衡时B的浓度仍为2.1mol/L,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变小;②不变;③变小
(2)固态或液态;固态、液态或气态
(3)>0.3mol(或大于0.3摩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