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恒温容器中,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
(1)已知:64g SO2完全转化为SO3会放出85kJ热量。SO2转化为S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3)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度 。该反应K值将 。压强将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4)45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
a.10-15min b.15-20min c.20-25min d.25-30min
(5)据图判断,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催化剂
(6)在15分钟时,SO2的转化率是 。
正确答案
(1)SO2(g)+O2(g) = SO3(g),△H = -85kJ/mol;(2)
(3)减小;增大;减小(4)b d(5)c(6)20%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64g SO2为1mol,完全转化为SO3会放出热量85kJ,即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SO2(g)+O2(g)=SO3(g),△H = -85kJ/mol;(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即K=
(3)根据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常数k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4)在平衡状态是容器中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即图像中表现为横线,故bd正确(5)由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可知反应物物质的量降低生成物物质的量升高,反应正向进行,条件ab下反应逆向进行,条件c下反应正向进行,条件d下不改变物质的量变化,故c正确(6)由题意知,在15分钟时,反应的SO2物质的量为0.04mol,起始物质的量为0.2mol,则SO2的转化率为20%。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 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 (△H< 0)
(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____ 。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___(用文字表达)
(4)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1)增大,减小
(2)15—20min和25—30min。
(3)增加了O2的浓度 (4)a 、 b
试题分析:(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右移,SO2转化率降低,反应速率减小;(2)处于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3)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浓度骤增,SO2和SO3浓度不变,故此时是增加了O2的浓度;(4)10min到15min中,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加入催化剂,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增大某气体的浓度,都可以加大反应速率;但是增加SO3的物质的量,图中SO3的浓度应该骤增,而不是逐渐增大,故d不符合。
点评:化学平衡与化学速率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分别两者的影响因素。
(15分)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尿素、纯碱、铵态氮肥以及硝酸,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制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是工业制备硝酸的重要原料,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 N2 (g)+ 3H2 (g)2NH3 (g) △H1
② 4NH3(g) +5O2 (g)= 4NO(g) +6H2O(l) △H2
③ N2 (g)+ O2 (g)= 2NO (g) △H
能否应用△H1和△H2表示△H?
若能用△H1和△H2表示△H,则写出△H= ;若不能,说明理由:
。
(2)在相同的温度下,容积相等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编号分别为a和b)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N2(g) + 3H2(g) 2NH3(g) △H=-92.4 kJ/mol
实验测得反应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及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反应a和反应b的氢气转化率相同
②利用已知数据可以计算反应b的平衡常数
③利用已知数据可以计算反应b放出的能量E
④平衡时a、b两个反应的氨气体积分数为1:1
(3)温度为400℃、压强为30Mpa的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发生氢气与氮气的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H<0 。
氨气的物质的量[n(NH3)]和氢气的物质的量[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正反应速率最大的点是 (选填a、b、c、d中的一个或几个),氮气的物质的量[n(N2)]相等的两点是 (选填a、b、c、d中的两个);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改为600℃,在上图中画出反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氨气的变化曲线。
(4)工业合成氨用煤制备原料气氢气时,往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实际工业生成中可利用二氧化碳联合生产二甲醚(CH3OCH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设备中发生反应:
2CO2(g)+6H2(g)CH3OCH3(g)+3H2O(g) △H<0
两个密闭恒容容器中在温度均为T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两个容器中有关数据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
容器I中的反应 (选填“是”或“否”)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在温度为T时的平衡常数K= 。表格内的空格处v(正)与v(逆)的大小关系是 。
正确答案
(1)不能,缺少氢气的燃烧热 (2分)
(2)②③ (2分)
(3)a (2分) cd (2分) (2分)
(4)是 (1分) 1.0 (3分) v(正)<v(逆) (1分)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无法得到反应③,因为缺少氢气的燃烧热。
(2)容器b相当于在容器a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b中转化率高,①、④不正确。根据a中放出的热量可以得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又因为ab中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所以能计算出b中放出的热量,因此②③正确,答案选②③。
(3)反应物的浓度越大,正反应速率越大,开始阶段反应物的浓度越大,所以答案选a点。Cd两点属于平衡状态,氮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应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是增大的,但平衡时氨气的浓度是减小的,所以图像为(见答案)。
(4)容器1中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所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可知,平衡常数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1,所以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10分)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 I2(g)+H2(g)2HI(g)△H=-9.48 kJ/mol
② I2(s)+H2(g)2HI(g)△H=+26.48 kJ/mol
(1)写出固态碘生成气态碘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若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对于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①,能说明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
B. 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C. 容器中气体颜色的深浅不变
D. 有n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n个H—I键断裂
(4)可通过反应2NO+O2=2NO2和NO2+2H++2I-=NO+I2+H2O来制取碘,NO在制碘过程中的作用是 。
(5)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0.05%(体积分数)时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硫酸工厂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采用以下方案:如下图所示,图中气体流量计B用于准确测量通过的尾气体积。将尾气通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碘水中测定SO2的含量。当洗气瓶C中溶液的蓝色消失时,立即关闭活塞A。
①用碘水测定SO2的含量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洗气瓶C中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多孔球泡D,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③洗气瓶C中溶液的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正确答案
(1)I2(s)= I2(g)△H =+35.96kJ/mol
(2)4 (3)CD (4)催化剂
(5)①SO2+I2+2H2O = H2SO4+2HI ②使气体和溶液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③偏低
(1)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②-①即得到I2(s)= I2(g),则△H=+26.48 kJ/mol+9.48 kJ/mol=+35.96kJ/mol。
(2)根据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mol氢气,即每转移2mol电子,反应就吸收26.48kJ热量。所以若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
(3)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始终是不变的。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均是不变的,则密度始终不变。颜色的深浅和气体的浓度有关,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说明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速率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说明。答案选CD。
(4)根据反应的历程可判断,NO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催化剂。
(5)单质碘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 = H2SO4+2HI。根据装置D的特点可知,这样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导致进入C的尾气偏多,所以SO2的含量就偏低。
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ΔH
(1)已知,该反应在300℃,5MPa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ΔH 0,△S 0(填“<,>或=”)。
(2)在300℃,5MPa条件下,将0.20mol的 CO与0.58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2L密闭容器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0~2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 ,CO的转化率为 。
②列式计算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300℃时,将0.50mol CO、1.00mol H2和1.00 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 。
A.向正方向移动 B.向逆方向移动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④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 。
A.压缩容器体积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0.20mol CO和0.58mol H2
(3)若其它条件不变,使反应在500℃下进行,在图中作出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1)< <(各1分)(2)①0.02 20%(各2分)
②K==
=4(3分)③B(2分) ④ABD(2分)
(3)(2分)
试题分析:(1)根据△G=△H-T·△S可知,只要△G小于0,反应就是自发的。反应CO(g)+2H2(g)CH3OH(g)是熵值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根据该反应CO(g)+2H2(g)
CH3OH(g)在300℃,5MPa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的ΔH<0,△S<0。
(2)①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甲醇的浓度是0.02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的浓度是0.04mol/L,所以在0~2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2min=0.02mol/(L1min)。又因为消耗C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2mol/L,而CO的起始浓度=0.2mol/L=2L=0.1mol/L,所以CO的转化率=×100%=20%。
②根据①中分析可知,平衡时氢气和CO的浓度分别是0.58mol÷2L-0.04mol/L=0.25mol/L,0.1mol/L-0.02mol/L=0.08mol/L,而甲醇的平衡浓度是0.02mol/L。由于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②300℃时,将0.50mol CO、1.00mol H2和1.00 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浓度商==
=8>4,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选B。
④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则A、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A正确;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B正确;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甲醇产率不变,C不正确;D.再充入0.20mol CO和0.58mol H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D正确,答案选ABD。
(3)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若其它条件不变,使反应在500℃下进行,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的时间减少,但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甲醇的浓度降低,所以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为。
(8分)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 的H2和0.6 mol 的I2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 + I2(g) 2HI(g) ΔH﹤ 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升高温度,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加入I2, 则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中画出从第8分钟开始向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
(8分,每空2分)(1) (2) c (3)f
(4)见下图
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等
(1)平衡时生成HI是0.5mol/L,所以反应速率是0.5mol/L÷3min=0.167mol/(L·min)。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碘化氢的浓度降低,所以答案选c。
(3)若加入I2,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2浓度降低,因此答案选f。
(4)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平衡不移动,物质的浓度都变为用来的1/2,所以正确的图像是
。
(14分)完成下列各题:(1).在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甲中加入1molN2、3molH2及少量固体催化剂,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1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4mol。
①该反应在0~10min时间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N2的转化率为
②在时,若起始时在容器甲中加入0.5molN2、1.5 molH2、1 molNH3,则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填选项字母)
a 大于0.4mol b 等于0.4mol c 小于0.4mol
③下图是在时密闭容器甲中H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
时的H2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2).已知:Al3 +与HCO3–、CO32–、HS-、S2-等能发生彻底的
双水解,生活中通常利用Al3 +与HCO3–的反应来制作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简易构造如下图,a为玻璃瓶,b为铁筒,请思考:
①参与反应的液体分别为Al2(SO4)3和NaHCO3,请问a瓶中盛放的液体为: 。
②为了保证泡沫灭火器的使用寿命,通常在Al2(SO4)3溶液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抑制硫酸铝的水解,请问该物质是 。
③已知苯酚是比碳酸更弱的酸,请问,苯酚钠和硫酸铝能否发生彻底的双水解?如能,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① 0.03mol·L-1 ·min-1 20%
② b ③画在图上 (2)①Al2(SO4)3 ②H2SO4
③ 能 Al3++3C6H5O-+3H2O=Al(OH)3+3C6H5OH↓
(1)①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4mol,所以消耗氢气是0.6mol,氮气是0.2mol,因此其反应速率为。氮气的转化率为
。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0.5molN2、1.5 molH2、1 molNH3相当于1mol氮气和3mol氢气,因此平衡是等效的,所以氨气的物质的量还是0.4mol。
③因为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水解缩短。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含量增大,因此图像为
(2)①因为硫酸铝水解显酸性,会腐蚀铁,所以a中放的是硫酸铝,b中放的是碳酸氢钠。
②硫酸铝水解显酸性,因此要抑制其水解,需要加入稀硫酸。
③酸越弱,相应的盐越容易水解,因此苯酚钠和硫酸铝能彻底水解,方程式为Al3++3C6H5O-+3H2O=Al(OH)3+3C6H5OH↓。
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铅.锰.铬.镉。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和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 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黄色)+2H+
(橙色)+H2O。
(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第①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通过测定溶液的pH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已达平衡状态
B.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强酸性环境,溶液的颜色为橙色
(3)第②步中,还原0.1 mol ,需要________mol的FeSO4·7H2O。
(4)第③步除生成Cr(OH)3外,还可能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 Cr3+(aq)+3OH-(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当c(Cr3+)降至10-5 mol·L-1时,认为c(Cr3+)已经完全沉淀,现将第③步溶液的pH调至4,请通过计算说明Cr3+是否沉淀完全(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 电解法
(5)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电解法处理含的废水,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得到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区可沉淀完全,从水的电离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AC (3)0.6
(4)Fe(OH)3 当pH调至4时,c(OH-)=10-10 mol·L-1,c(Cr3+)=10-32/c3(OH-)=10-2 mol·L-1>10-5 mol·L-1,因此Cr3+没有沉淀完全
(5)Fe-2e-=Fe2+ 2H++2e-=H2↑ 阳极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极反应消耗了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OH-的浓度增大,溶液逐渐呈碱性
(1)稀溶液中H2O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第①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2(
)·c2(H+)]。(2)由反应①可知,平衡发生移动,溶液的pH发生变化,故pH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项正确;
和
中Cr均为+6价,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在酸性环境中,溶液中c(
)较大,溶液呈橙色,C项正确。(3)在第②步反应中
被还原为Cr3+,0.1 mol
被还原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2×(6-3)=0.6 mol,而还原剂Fe2+被氧化为Fe3+,故需要消耗0.6 mol FeSO4·7H2O。(4)在第②步反应中Fe2+被氧化为Fe3+,故第③步还有Fe(OH)3生成。(5)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Fe作阳极,则Fe电极本身被氧化,故阳极反应式为Fe-2e-=Fe2+;阴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故阴极反应式为2H++2e-=H2↑;阳极生成的金属阳离子移向阴极,而阴极反应消耗了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溶液逐渐呈碱性,从而使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区形成沉淀。
(共11分)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l: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 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Cr2O2- 7和CrO2- 7的浓度相同 B.2v(Cr2O2- 7)=v(CrO2- 4)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H)3(s)Cr3+(aq)+3OH-(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 。
方法2:电解法
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
(4)用Fe做电极的原因为 。
(5)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式解释) 。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 。
正确答案
(共11分)(1)橙 (1分);(2)C(2分); (3)5(2分);
(4)阳极反应为Fe-2e-=Fe2+(2分);提供还原剂Fe2+(1分)
(5)2H+ +2e-=H2↑(2分);Fe(OH)3 (1分)
试题分析:(1)pH=2说明溶液显酸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r2O72—的浓度会增大,所以溶液显橙色。
(2)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时,该可逆反应就到达化学平衡状态。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之间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因此选项A不正确;在任何情况下Cr2O72—和CrO42—的反应速率之比总是满足1:2,因此选项B也不正确;颜色的深浅与浓度有关系,溶液颜色不再改变,这说明Cr2O72—和CrO42—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答案选C。
(3)由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Ksp=c(Cr3+)·c3(OH—)=10-32可知,当c(Cr3+)=10-5mol/L时,c(OH—)=10-9mol/L,所以pH=5。
(4)Cr2O72—要生成Cr(OH)3沉淀,必需有还原剂,而铁做电极时,在阳极上可以失去电子产生Fe2+,阳极方程式为Fe-2e-=Fe2+。
(5)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在溶液中由于H+得电子得能力强于Fe2+的,因此阴极是H+放电,方程式为2H++2e-=H2↑。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的H+浓度逐渐降低,水的电离被促进,OH-浓度逐渐升高。由于Fe2+被Cr2O72—氧化生成Fe3+,当溶液碱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Fe(OH)3沉淀。
830K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CO(g)+H2O(g)
CO2(g)+H2(g);△H<0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c(CO)="2" mol·L-1,c(H2O)="3" mol·L-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 mol·L-1,c(H2O)="2" 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与“否”), 此时v(正)正) v(逆)(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
(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平衡常数K= 1
(2) 否 大于
依据是Q="0.5×0.5/0.5×1.5" <1,即Q<K。所以未达平衡,V(正)>V(逆)
(3)增大
(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生成CO2和氢气的浓度都是1.2mol/L,此时CO和水蒸气的浓度分别是0.8mol/L、1.8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CO2也是0.5mol/L,而CO和氢气分别是0.5mol/L和1.5mol/L,所以有,即Q<K。所以未达平衡,V(正)>V(逆)。
(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平衡常数增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