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活泼金属做阳极,金属失电子,是还原剂,故A错误;
B.银氨溶液能将醛基氧化为羧基,故B错误;
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碘,所以氧化性氧化性:Cl2>I2,故C正确;
D.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则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不能说明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CO32-Na2CO3
②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制取Fe(OH)3胶体
③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④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冷浓硫酸,因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使铁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⑤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收集少量氨气
⑥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可说明含CO32-或HCO3-,故①错误;
②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故②错误;
③氯化钡可除掉硫酸根,氢氧化钠可除掉镁离子,碳酸钠可除掉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可除掉过量的碳酸钠,可除杂,故③正确;
④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浓硫酸可用铁制的槽车运输,故④正确;
⑤试管口不能密封,不能用瓶塞,故⑤错误;
⑥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故⑥正确.
故选A.
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下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试剂都会用到且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热,大烧杯中放小烧杯,中间有泡沫来隔热,利用量筒量取酸、碱溶液,混合时利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来搅拌,并利用温度计测定初温度及完全反应的温度,用不到酒精灯,故A错误;
B.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向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故B正确;
C.配制10%CuSO4溶液100g称量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溶于水即可,用烧杯,不用容量瓶,故C错误;
D.氯化铵、消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不生成氮气,故D错误.
故选B.
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除,故A错误;
B.CCl4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
C.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选B.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有机层和水层,分液分离能分层的物质,故A正确;
B.坩埚用来加热固体,蒸发液体应用蒸发皿,故B错误;
C.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漏斗边缘应与液面相平,以防倒吸,故C错误;
D.石蕊遇碱变蓝,应用红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