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是(  )

A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3-CH═CH2

B乙酰水杨酸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制备

C向CH3CH2Br中滴入AgNO3溶液以检验溴元素

D甲苯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反应生成2,4,6-三溴甲苯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醇类物质在NaOH的醇溶液共热的条件不能发生反应,条件应为浓硫酸并加热,故A错误;

B.乙酰水扬酸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故B正确;

C.CH3CH2Br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应先水解后加硝酸、再加硝酸银来检验溴离子,则不能实现,故C错误;

D.甲苯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4,6-三溴甲苯,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B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C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时,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

B.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故B错误;

C.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故C正确;

D.蒸发皿中的溶液不能完全蒸干,当大量晶体析出时,要用余热来蒸干,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水和CCl4

B

干燥Cl2

C

转移溶液

D

蒸发食盐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水和CCl4互不相溶,可用分液分离,故A正确;

B.导管长进短出,否则会将硫酸排出,故B错误;

C.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杯引流,故C错误;

D.蒸发食盐水需要用玻璃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吸收氨气制氨水

B

制取少量蒸馏水

C

转移溶液

D

除去杂质气体CO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应使漏斗下端与液面相平,故A错误;

B.蒸馏水中杂质难挥发,长导管可起冷凝作用,故B正确;

C.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洗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出,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计的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向0.1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3mol•L-1NaOH溶液

B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Cu2+:向含有少量Cu2+的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至蓝色刚好消失后过滤

C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前者碱性强,可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

D验证氧化性Fe3+<Br2<Cl2:向试管中依次加入1mL 0.1mol•L-1FBr2溶液、几滴KSCN

溶液和1mL苯,然后逐滴加入氯水,并缓缓振荡,直到氯水过量,观察整个过程中有机相和水相中的现象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铁先与FeCl3溶液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B错误;

C.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说明碳酸的酸性弱于硫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非金属性C<S,故C正确;

D.验证氧化性Fe3+<Br2<Cl2:向试管中依次加入1mL 0.1mol•L-1FeBr2溶液、几滴KSCN溶液和1mL苯,苯和水不互溶,二者分层且水在下层苯在上层,然后逐滴加入氯水,并缓缓振荡,直到氯水过量,氯水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而导致水层呈黄色,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溴单质易溶于苯而使苯层呈橙色,观察整个过程中有机相和水相中的现象,并根据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确定氧化性强弱,故D正确.

故选C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