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表中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因浓硝酸易挥发,且具有强氧化性,则不能说明NO2为酸性气体,故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Ag+或SO42-,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B错误;
C.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发生了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在稀AgNO3溶液中先加入少量0.1mol/L 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0.1mol/L NaI溶液,发生沉淀的转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则说明Ksp(AgCl)>Ksp(AgI),故D正确;
故选D.
(2015秋•安徽校级月考)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两种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颜色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应保证高锰酸钾浓度相同,用不同浓度的草酸来做实验,故A错误;
B.中和滴定时,NaOH溶液应该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该实验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
C.N2O4是红棕色气体,放入热水中,平衡逆向移动,放入冷水中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依据气体颜色变化,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C正确;
D.中和热的测定中,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度,该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2012秋•亭湖区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仅用蒸馏水可鉴别出蔗糖、硫酸铜、碳酸钙三种粉末;
②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③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线,会使配制的浓度偏低;
④用瓷坩埚熔化各种钠的化合物;
⑤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中倒出上层液体,后放出下层液体;
⑥测溶液大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⑦向氨水中滴加Al2(SO4)3溶液和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现象相同;
⑧分别向体积和pH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前者少,后者多.
正确答案
①②⑦⑧
解析
解: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蔗糖溶于水没有明显现象,可以区别开,故①正确;
②亚铁离子溶液中水解,且容易被氧化成铁离子,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故②正确;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③错误;
④由于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钠的氧化物反应,故④错误;
⑤分液时,先把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⑤错误;
⑥使用试纸时,不能用蒸馏水湿润,故⑥错误;
⑦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⑦正确;
⑧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离子,PH相同时,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分别向体积和pH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盐酸少,醋酸的多,故⑧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⑦⑧.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KMnO4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Mn2+,KMnO4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紫色消失,可说明高锰酸钾被还原,故A正确;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其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重结晶发生分离,故B正确;
C.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mol,但溶液的体积为1L,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等于0.1mol/L,故C正确;
D.铜棒导热,使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散失,温度降低,比真实值小,故D错误.
故选D.
(2015•潮州二模)下列各选项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二者有因果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故B错误;
C.Cl2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陈述均合理,存在因果关系,故C正确;
D.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