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下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2:下图为“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图”。

材料3: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1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阶段______________。(4分)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分)

(3)该地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分)

(4)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环境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交通(河流交汇处) 1

(2)城市交通拥挤 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少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了城市带;城市人口分布趋于分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等。

(4)环境污染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安定问题;居住条件问题等。

(l)材料1反映了城市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城市形成初期功能区分区不明显。

(2)从漫画中的“城市道路”和“汽车”可知为城市交通拥挤。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香港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很少,故拥挤不明显。

(3)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等等。

(4)城市环境问题还有污染、就业、社会安定、居住条件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3分)

(2)洞庭湖湿地有何重要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的保护”最主要的措施是        。(1分)

(4)请就“洞庭湖湿地的合理开发”谈谈你的看法。(3分)

正确答案

(1)不断萎缩(1分) 泥沙的淤积(1分) 大规模围湖造田(1分)

(2)维持生物多样性;(1分)调蓄洪水;(1分)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1分)航运;旅游观光等。(1分)

(3)退田还湖(1分) (4)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1分)退田还湖后,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1分)还可适当发展水产加工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1分)

试题分析:(1)直接从图示比较分析,图示的湿地面积缩小。洞庭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等原因导致,注意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差异。(2)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分析。(3)保护措施主要针对其面积缩小的原因入手,可从治理围湖造田和治理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4)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应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其经济价值的有效开发相结合,既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又结合湿地的生物、环境等因素适当开发其经济价值。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湿地的基本生态环境功能和我国洞庭湖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答题的完整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08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它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2)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直接表现是          

(3)衡量该过程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该过程水平的提高是       发展的必然结果。

(4)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8年的发展变化主要有_______  、 _______     等。

正确答案

(共8分)(每空1分)

(1)河流(汇合处),提供水源或水运便利   

(2)城市化,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社会经济

(4)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郊区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郊区新建卫星城,人口向郊区迁移(任答两点)

试题分析:

(1)图中城市兴起和发展在河流汇合处。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2)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城市规模的扩大,它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4)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周边的新建设去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呼包鄂城市群依托矿产、能源优势而高速发展,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5)题。(28分)

材料一 呼包鄂城市群示意图及两大城市群竞争力对比

材料二  2013年中国第五届光伏产业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呼和浩特硅矿、土地等资源丰富,为此政府提出光伏产业“哑铃型”发展规划,即大力发展上游和下游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硅都”。

(1)材料一图示区域冬春季沙尘暴多发,其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包头位于河套平原,形成该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2)在呼包鄂城市群体系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       ,整个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目前以第      产业为主,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限制性自然条件主要是              。(6分)

(3)呼包鄂三市共同的轻工业部门是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4分)

(4)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提出“哑铃型”发展规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5)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正确答案

(28分)

(1)(4分)冷锋(2分);流水沉积(堆积)作用(2分)。(每空2分,共4分)

(2)(6分)呼和浩特(2分);二(2分);水源不足(短缺)(2分)(每空2分,共6分)

(3)(4分)纺织工业(2分);原料(2分)。(每空2分,共4分)

(4)(8分)发展上游和下游环节,附加值高;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能源丰富,为晶体硅提纯提供电力;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光伏发电条件好;土地面积广,低价便宜。(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任四点得满分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6分)提升核心城市(呼和浩特)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资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的升级;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任三点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沙尘暴是由冷锋引起的,河套平原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2)根据中心地理论级别越高数量越少、职能越多。呼包鄂城市群体系中,呼和浩特为省区首府,级别最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城市群以工业为主,为第二产业。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质、气候、水源等,呼包鄂城市群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附近,降水较少,水资源成为它们发展的限制因素。

(3)轻工业主要是生产生活用具的工业生产部门,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工具的工业生产部门。三个城市工业共同的有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其中纺织工业为轻工业。该地区以我国畜牧业为,毛为该地区纺织工业的原料,影响其分布因素为原料。

(4)任何经济活动都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游与下游附加值高,上游三个部分硅矿、晶体提纯、硅碇硅片生产,硅矿材料中已有资源丰富,生产耗能大(该地区能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及黄河水能)。下游为应用,光伏应用主要是利用光能发电,光能分布分散,需要大面积分布在光照强烈地区,这些都是内蒙地区优势。

(5)从表中可见呼包鄂城市群与京津唐城市群相比,核心城市影响程度、公路密度、城市化水平较低,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加之呼包鄂城市群本身的优势可以了。提升核心城市(呼和浩特)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资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的升级;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1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区别。

(2)结合材料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材料3: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图

(3)早期该城市选址为河流交汇处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

(4)该城市M、P、Q中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

(5)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3分)

(2)经济增长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速经济的增长(2分)

(3)水运便利,提供水源(2选1即可1分)

(4)P(1分)

(5)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3分)

本题考查城市化与城市区位。

(1)通过图中数据和教材知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起步早,水平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

(2)难度较大,能反映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图示影响早期该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为河流,位于河流交汇处,故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优美的区域,故P处靠近旅游区,且位于河流上游,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故环境优美。

(5)石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应布局于河流下游,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故适宜布局于甲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