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 共1171题
读我国华北某城市示意图(①居住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④文化区),右图为甲丙沿线居住人口密度分布状况。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分析影响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4分)
(2)推断右图中地租水平最高的地段,说明判定依据。(3分)
(3)近年来,房地产商逐渐向城市东北的丙地周围发展,简要说明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铁矿等资源丰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4分)
(2)C 地段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活动为主,常驻人口密度较少。(3分)
(3)背靠山地,地势高;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位于文化区,人文环境好;交通便利(3分)
试题分析:
(1)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结合左图,该地海拔小于200米,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提供城市用水;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铁矿资源丰富。
(2)右图为甲丙沿线居住人口密度分布状况,②是商业区,地价最高,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度较低,大致位于甲丙沿线中点处,C处也刚好位于中点处,另外B、C人口密度大,应该是在商业区外围的居住区。
(3)现在人们的居住越来越注重生态宜居,丙地背靠山地,地势高,河流上游,环境优美,接近文化区,符合人们的现代居住理念。
读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分)
(1)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3)根据上图描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4)1979年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1)B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快。
(4)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
(1)图示反映从1964—1974年之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故选B项。
(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总体上看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且城市化速度有所加快;
(4)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分析。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右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归纳出1950~201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
(2)据左图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________。
(3)据右图描述2010年与1986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________及影响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2)交通
(3)特点: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下降(任答两点)
问题:人口老龄化,
影响劳动力不足,退休、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任答两点)
(1)从图中信息可知,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从图中信息可知,有1950年到2000年E处交通条件改善。
(3)G城是该位置等级最大的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就业,交通,住房,环境等压力大。所以有一部分人口从市中心移向城市的外围。导致市中心人口减少。
城市化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衡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中国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
图2 英国人口城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
图3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
图4 中国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第 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正确答案
(1)61 29 经济城市化水平
(2)经济城市化水平 英国 中国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三 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2)题,直接读图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图4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对人口城市化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且贡献度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有所下降。第(4)题,图示反映发达国家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主要为第三产业,说明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可大量吸收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物品集散地。近年来飒发展迅速,建成了众多辐射西南的专业市场;重庆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煤、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在全国有明显优势。
材料二: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规划》。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
材料三:图12“重庆两江新区的区位图”
(1)说明重庆两江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5分)
(2)分析产业转移对重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0分)
⑴煤、天然气、铝土矿、水及水能等资源丰富;水路、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物品集散地,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各1分,共5分)
⑵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1分);迁出人口减少(1分),迁入人口增加(1分);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1分),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