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 共1171题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________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近地面风向。并分析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的原因。
(3)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1)热岛 城市地面硬化和人为热量的排放
(2)由郊区吹向城市。由于城市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加之城市空气中尘埃较多,所以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3)A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所谓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人为热量的排放,致使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现象。由于城区上空凝结核增多且受热岛效应现象的影响,城区气流上升,多云天气增多;减轻这种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 ,理是 。
(2)水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理是 。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理由是 。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B 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对居民区的水污染少。 2’
(2)E 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2’
(3)A 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 2’
(4)D 靠近高等院校 2’
(5)C 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2’
本题考查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1)印染厂是水污染企业,故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2)水厂需要清洁的水源,故应布局在河流上游。
(3)污水厂主要为污水处理,故应布局在城市污染水源的下游。
(4)科技园,应布局在科技水平高的区位。(5)生态公园能改善环境,适宜布局在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该城市经常受到因燃烧小麦秸秆而造成的雾霾天气影响,其最容易出现在________月。为缓解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该城市计划在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以麦秸为原料的造纸工业区,试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对这一规划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规划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域城市化产生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外缘;沿公路、铁路、河流分布
(2)6 优势:接近原料产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湖泊,水源丰富;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等。不足: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易污染河流、湖泊
(3)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等
(1)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主要特点依据图例,归纳总结其分布在城市外围及沿交通线分布。
(2)华北小麦收割的季节大致在6月,而7~8月进入雨季,故雾霾天气最容易出现在6月;评价城市规划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环境、经济、生态等方面来分析,注意既有有利也有不利方面。
(3)规划工业园对区域城市化的有利影响,从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分区等方面来分析。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中等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影响该城市早期的主要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
(2)化工厂选择在丙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建造高档住宅区,宜在甲、乙、丙三处中的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河流
(2)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低
(3)乙位 于河流上游 ; 距城区和工业区较远 , 污染小 ; 交通便利
试题分析:
(1)影响城市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政治因素、交通条件、文化因素、宗教)和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气候、水—河流与沿海湖、矿产)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老城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交汇处,说明当时影响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
(2)化工厂是大气污染与水污染较严重工业,需分布在河流下游与盛行风向下风向或垂直风向郊外,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位于城市郊区地价较低,邻近公路交通便利。
(3)高档住宅区一般位于地势较高、上风向、离城市和工业区较远、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处中最适合的地区是乙地,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交通便利(邻公路)、远离工业区、污染小,甲地区地势稍低位于交通交汇处污染较大,不适合建高档住宅区;丙地为工业区、河流下游,说明地势低污染重,不适宜建高档住宅区。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正确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而珠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受工业化推动,故珠三角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