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共1191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九天八夜,中国政府从局势动荡、险象环生的利比亚撤出35860名中国公民,创造了中国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资料二:
我国从利比亚撤侨线路图
(1)影响我国公民流入利比亚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我国公民大规模撤出利比亚则体现了________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2)我国政府从利比亚紧急撤离中国公民的过程中采用的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班加西港与我国上海纬度相当,但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请填表说明。
(4)开罗和上海都位于30°N附近,从开罗到上海的最短航线,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填字母)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正确答案
(1)经济因素;战争因素(或政治因素)
(2)交通运输;通讯
(3)
(4)D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8分)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A________、B________(写简称)。(4分)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____,从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4分)
(4)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湘 赣
(2)广东省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3)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
(4)变小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省区分布判断,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在图示区域有分布的只有湘、赣两省。(2)直接根据图例“部分省区的人口承担状况”分析人口承担稀疏越低,人口负担越轻。(3)图示区域人口主要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即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故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该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4)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该地区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将输出劳动力,或通过区域的资源开发,理论人口容量将变大,则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掌握人口承载状况的判断依据;③掌握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④掌握区域合作对区域理论人口容量和实际人口数量的影响,进而判断对人口承载状况的影响。注意推理分析。
阅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材料二: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为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以 为主;主要流向 ,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 为主。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 、 。
(3)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有:提供 、促进 、加快 。
正确答案
(1)乡村人口 东南沿海城市 青壮年(3分)
(2)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优越(任答2点,给2分)
(3)大量劳动力 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3分)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结合材料一,从省区来看,流出人口多为中西部省区,流入多为东部地区;从城乡结构来看,流出人口以乡村人口为主;流入人口以城市为主。结合材料二,该人口流动地区的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异于其他年龄段,反映该地区主要以青壮年人口的迁入 。
(2)经济因素是引起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故主要从城市的拉力因素分析。
(3)人口大量流入主要为迁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等。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问题。(6分)
⑴若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为标准来划分的
(2)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是 因素。
(3)人口迁移的优点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③④ ①⑤
(2)经济
(3)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3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③④;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①⑤。
(2)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
(3)人口迁移的优点: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优点。
读山西、内蒙古两省(区)局部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段表示的迁移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2)按人口迁移地理范围划分,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段表示了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
(3)图中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上的
不平衡,地区的环境有很大的_____________。
(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从迁出地来看,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联系,有利于__________的发展。
正确答案
(1)由城市到城市;由农村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
(2)国内
(3)生活资料;数量;生存;差别
(4)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5)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社会经济
图1和图2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分别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又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
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去西部地区。试从流向、形式、目的等三个方面分析这种人才的流动与下图所示的目前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有何不同。
(1)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才由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劳动力由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人才流动既有有组织的流动,也有自发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是自发的
(3)人才流动主要是给西部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打工和经商
读“80 年代下半年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严峻课题,农民工不能很好合理的安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在农村甚至出现,农民工问题攸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根据以上材料试提出一些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保障完善、交通便利等。
(2)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
(3)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发展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等。
(4)重视农民工的安置问题,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农民工的培训和再教育,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等。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读图并回答问题。
(1)某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原因: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①对迁出地:环境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增加了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加强与外界交流;②对迁入地:为当地提高了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带来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破坏、社会秩序不稳定等问题。(任意5点即可)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0月17日上午7时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人口机械增长的比重也很大,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
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
阔,但媒体称 “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
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外国 人迁入。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
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
减小。
(3)美国老年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质量。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而南
方“阳光地 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