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3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4亿。

图A  2003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图B  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小题1:从图A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从图B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2分)

小题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2分)

小题3: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2004年广东、浙江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小题4: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3分)

正确答案

小题1:A: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或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B:从乡村流向城市

小题2:D

小题3: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外来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工作,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小题4: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交流,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建设。

考查人口迁移。

小题1:从图A中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图B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城市。

小题2: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达,所以生活费用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小题3:由于东部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民工的流入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同时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也增加了城市人口,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等。

小题4:人口流动对于迁出地区的环境和人口压力的缓解有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迁出区的经济发展。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简答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本题考查二战前人口迁移的原因。二战前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参照: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 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23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议在巴西举行,12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南美洲一体化又迈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

材料二:

南美洲气候分布图

(1)甲、乙两地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其成因不同,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历史上多次迁都,1763年由①城市迁往②城市,1960年由②城市迁往③城市。简述巴西南②城市迁都于③城市的空间变化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表信息,简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近年来该国对甲河流域的农业人口进行了适当外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许多著名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了大城市,甲河流入海口未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强烈; B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还有沿岸暖流的影响。

(2)发展内地经济;减轻②城市的环境压力。

(3)东南地区多,北部地区少。保护该地热带雨林的植被,对全球气候会产生有利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4)气候湿热、经济落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俄原油管道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通,首日向大庆输送原油42万吨,年计划输送1500万吨。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

材料二

俄罗斯亚洲部分三条大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表

材料三

下图是2010年俄罗斯相关数据统计图。 

(1)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在输油管道开通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主要靠哪种运输方式?简述管道运输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简述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材料二,说明三条河流春季径流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简要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集中地区:西西伯利亚;

运输方式:铁路;

在油气运输上,可以实现平稳、不间断地输送:实现了安全运输,管道在地下密闭输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全天候连续运输;管道在密闭状态下运输,油气不易挥发,质量不受影响;管道运输损耗少、运费低、占地少、污染低;运输量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

(2)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多元化;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

(3)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夏季降水较少。

(4)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劣势条件:气候严寒。意义: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有利于资源开发,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量和含沙量统计图

材料二: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之一。20 世纪初,山西祁县“无平地沃土至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大批山西人经杀虎口(长城一道关隘)进入内蒙古地区,务农经商。

材料三:

(1)根据“黄河流量和含沙量统计图”,分析A代表___________曲线,在兰州至河口段下降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曲线在河口至陕县段增值迅速的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山西附近地区图”,指出图中阴影区的地形区名称,简述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太原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该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简析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量;降水较少,支流汇入很少;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生产和生活取、用水

    多;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汾河平原(汾河谷地),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沉积作用。

(3)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利: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大,易形成旱灾;冬半年易受到

    寒潮影响。

(4)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崎岖,土壤贫瘠;旱灾频发;战乱频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____(双选) 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C、宗教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AD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2)据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分别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1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2分)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1分);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2分)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2分)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3分,答出1点得1分)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3分,答出l点得1分)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人口迁移的方向。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人口迁移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分迁出地和迁入地和有利不利方面考虑。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及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1)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原因在于: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转移,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是: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能够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造成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城市问题突出等负面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省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省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以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知识点 : 人口的合理容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