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图1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

图2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图1: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图2;

    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任答两点即可)。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 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

    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的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

    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

    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较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

    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

    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东、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有组织性迁移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比重上升。这一阶段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1)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规模比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人口依然大量从中部向东部迁移,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家政策的严格控制。

(2)人口迁移量较大;人口迁移的意愿性小,以行政调动为主;人口的流向是从东部沿海迁往西部内陆

    地区。

(3)东、西部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高,城市密集,就业机会多,经济

    收入多,生活条件优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库移民是许多国家在修建水库时所碰到的一大难题。目前,水库移民的方式主要是就地靠后和远迁两种。由于种种原因,远迁的居民常常会返迁,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地靠后虽然比较稳定,但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三峡移民是人类修建水库史上最大的移民,至2009年工程竣工,计划搬迁133万人,至2002年底,人口迁移已过半。

(1)三峡库区移民属于__________(主动或被动)迁移,影响三峡库区移民流向的主要是__________因

    素。

(2)库区移民远迁为什么常出现返迁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地靠后迁移为什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三峡库区移民与以往的库区移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被动;政策

(2)移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3)就地靠后迁移加剧了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开荒种地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

(4)三峡库区实行开发性移民。改革一次性补偿为开发性移民的方针,通过发展经济安置移民,使移民

    的生活水平较迁出地有了明显的改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填字母)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巴西人口分布图”和“巴西地形图”

材料二:  巴西于1958年开始建造新首都——巴西利亚。城市中横贯东西的主轴线,布局行政、公共建筑;另一条是贯通居住区的弓形纵轴线。两轴线相交处为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城市西侧经过,机场布置在城南,都有方便的城市干道相连接。居住区由一系列统一而稍有变化的街坊所组成,并列布置在南北道的两侧。巴西利亚的规划,功能清楚,布局合理,接近自然,也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形成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巴西利亚也由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新兴城市。小题1: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巴西12座城市举行。分别是贝洛奥里藏特、巴西利亚、库亚巴、库里蒂巴、福塔莱萨、马瑙斯、纳塔尔、阿雷格里港、累西腓、里约热内卢、萨尔瓦多和圣保罗。根据材料一,概括巴西城市分布的特征,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按城市职能分类应属______________城市。

小题3:据“巴西利亚城市布局”图分析,影响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巴西利亚工业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西利亚城市功能区布局既便于管理又适宜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近年来,巴西利亚在城市的西南角和湖泊的东南沿岸开发了一些卫星城,请说明其选址的合理性和发展卫星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稀少(1分)原因是东南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较凉爽,海运便利;北部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南部的巴西高原为热带稀树草原,适宜发展农牧业(3分)

小题1:专业性城市中的行政(1分)

小题1:帕拉诺阿湖西岸形状(1分)   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工业区处于东南信风的下风向,对市区影响小。(2分)   各功能区功能清楚,布局连片;亲近自然,注意环境保护;功能区之间联系方便,且避免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2分)

小题1:合理性: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不受工业区的影响(1分)意义:能解决中心城市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住房问题;减弱城市化带来的环境、交通等城市问题;更好的突出巴西利亚的行政职能(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

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

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

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

“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3分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2分C

(3)3分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

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

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

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试题分析:(1)材料一反映的上学需要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我们村挺富的”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的影响。(2)目前受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由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3)目前受经济因素影响的人口迁移,乡村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对乡村的影响可从人地关系、交流、经济等有利影响和劳动力、人才流出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4)注意“21世纪”的时间信息,进入21世纪,由于东南沿海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一般的民工对我普通体力劳动者,而素质较低。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信息分析对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能结合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不同影响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注意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人口迁移的实际综合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库移民是许多国家在修建水库时所碰到的一大难题。目前水库移民的方式主要是就地靠后和远迁两种。由于种种原因,远迁的居民常常会返迁,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地靠后虽比较稳定,但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三峡移民是人类修建水库史上最大的移民,至2009年工程竣工,计划搬迁133万人,至2002年底,人口迁移已过半。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三峡库区移民属于_______(主动或被支)迁移,影响三峡库区移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2)库区移民远迁为什么常出现返迁的现象?就地靠后迁移为什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三峡库区移民与以往的库区移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被动;政策因素

(2)移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就地靠后迁移加剧了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开荒种地造成

    了生态环境恶化。

(3)三峡库区实行开发性移民。改革一次性补偿为开发性移民的方针,通过发展经济安置移民,使移民

    的生活水平较迁出地有了明显的改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甲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甲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6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见图乙)。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图乙所示信息,分析2008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8分)

(4)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6分)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6分)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教育等条件好;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8分)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以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加工出口的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政策扶持力度大。

(4)(6分)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出的人口减少,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中叙述的茶叶生长条件分析: “温度为10- 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应位于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应位于丘陵山区。所以,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多低山丘陵,适宜茶树的生长。

(2)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安徽相比,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教育等条件好,所以吸引了安徽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两地空间距离较近,也促使了其迁移。

(3)图乙所示,2008年以来服装加工基地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迁移到安徽,说明2008年以来安徽承接了这些地区的服装加工产业的转移。既然能够承接其转移,说明安徽具备发展该种产业的条件。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加工出口的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政策扶持力度大。

(4)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人口的迁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有可能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古至今,人口移动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材料二 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2分)

(2)结合材料二,导致人口在①、②省区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由中、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2分)

(2)①省经济较落后(2分)

(3)有利影响:①环境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缓解了就业压力③增加了经济收入④加强了对外联系和交流(4选3,每点2分,共6分)

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当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2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中净流入(出)人口/万人可以判断,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

(2)①为四川省,②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差异是造成流动的主要原因。

(3)我国人口流动对四川省区产生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考虑。

有利影响:①环境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缓解了就业压力③增加了经济收入④加强了对外联系和交流。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当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人口的合理容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