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正确答案

(1)C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注意题目要求是“跨省人口流动的方向”。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引起的;直接的结果即影响,需要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 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4分)

(2) 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4分)

(3) 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2分)

(4) 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 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4分)  

(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4分)

(3) 因为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经常和主要的因素,而巴西政府的支农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2分)

(4)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4分)

试题分析:(1)因就学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我们村挺富的,想转回去当农民”反映了经济因素的影响。(2)材料而反映了流动人口的规模扩大,且主要由中西部迁往东部地区。(3)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分析即可。(4)调用课本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分析即可。

点评:本题属于人口迁移的常规性考点,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既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和考查了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学生只要调用课本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即可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这种迁移反

        映出劳动力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

(2)根据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理论”分析,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A—G因素中,属于推力因素的有

         ____(填字母),属于拉力因素的有____(填字母),属于中间阻力的是____(填字母)。

正确答案

(1)发达;发展中;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

(2)FG;CDE;A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材料六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5分)

人口增长:增长速度      (快或慢),老年人口比重      (高或低);

人口分布:人口     (方位)部多,     (方位)部少;

人口迁移:人口以      (迁入或迁出)为主,移民人口比重大。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本国东北迁移的现象,根据材料五、六,分析其各自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你认为这句话是对还是错?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说明你的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慢   高 东(部)   西(部) 迁入

(2)美国:

南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北方城市工业发展迅速,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

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

东北地区人烟稀少、土壤肥沃,谋生机会多

(3)对  美国人口消费水平高(1分) ,对资源、环境压力大(1分) 

(或者:  错   随着美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分) ,环境人口容量会提升(1分) )

本题以美国和"闯关东"为背景材料,考查美国人口特点及人口迁移的原因。(1)(2)在分析美国人口的特点和迁移原因时,要依据所给材料分别分析。(3)可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消费水平和科技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问题。(7分)

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1)(2分)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高 外来人口增加  (2)低 人口迁出 (3)增长 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根据人口总增长率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影响分析,可能是由于人口迁入影响。(2)同理分析,河南省的总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可判断为人口迁出。(3)人口总增长率为正数,反映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而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4)从城乡结构看,目前我国的人口迁出主要为乡村,而迁入主要为城市,即反映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影响人口总数变化的两方面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图中人口迁出较多的省是__________(填字母),这一时期我

    国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后,图中民工输出最多的省是_______,民工输入最多的省是_______。(填字母)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这一时期民工流动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和政策不允许农民进城市

(2)C;B

(3)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图15和图16分别为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材料二: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 800多万人。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对畜牧业的科研给予较高的资金投入。

材料三:  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 2.1亿人。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1)分析A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

(2)分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3)指出上述两国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3分)(1)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1分),附近人口、城市较为密集,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1分);劳动力素质高(1分);政府扶持鼓励(1分);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等(1分)。

(2) 印度煤、铁(1分)等矿产资源丰富(1分);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1分);市场广阔(1分)。

(3)由印度向澳大利亚迁移(1分) 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大(1分),就业困难(1分),社会福利保障差等(1分)[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1分),就业机会多(1分),社会福利高等(1分)]。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比较。(1)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A表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条件分析。(2)印度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3)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受经济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故人口主要由印度向澳大利亚;主要从两国的经济发展这人口密度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                                                                                      __。

正确答案

(1)上海;广东;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

(2)边境贸易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

(3)流动人口;务工和经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近些年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兴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材料二 图1为“1995~2000年中国人口净迁移图”, 图2为“近年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1)据图1可知,1995~2000年中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大致是从东北和           地区

       地区和西部边疆省份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3分)

(2)据图1、2可知,四川省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该人口迁移现象给四川省带来的影响有                                          。(3分)

(3)近年来四川省发展服装企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2分)

正确答案

共8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据图1可知,1995~2000年中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大致是从东北和中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边疆省份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第(2)题,由图可知,四川省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该人口迁移现象给四川省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增加劳动力、增加社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弊:加大人地矛盾,对交通、城市、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压力。

第(3)题,近年来四川省由于劳动力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支持;土地成本低等条件,吸引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企业来此安家落户。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掌握我国目前人口、产业的迁移方向,并能准确的结合图示描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3。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4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图5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2分)

(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____          。(2分)

(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      。(3分)

(4)在江苏省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1分)  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1分)  

(2)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2分)

(3)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三点,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

(4)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 ②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任答三点,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从图3信息反映,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图4反映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

(2)图5反映江苏南部小城镇密度高,且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从环境质量、住房、交通、就业、占用耕地、社会治安等方面分析。

(4)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模城市道路网;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节约用地;治理环境污染,如扩大绿地面积,建污水处理系统等;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等方面分析。

下一知识点 : 人口的合理容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