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共345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10分)读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回答:
(1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问题。
(2)从图中可以读出山西省的三条产业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条产业链都以______________为出发点。
(3)山西省构建三条产业链结合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
(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2分)
(2)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煤炭开采(4分)
(3)铁矿 铝土矿(2分)
(4)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2分)
(1)本题考查山西在改革开放前的产业结构及环境、经济方面的特征。
(2)根据图表信息明显可知三条产业链。其中以煤炭为中心环节。
(3)从产业链的形成分析可知需要铁矿、铝土矿等。
(4)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结构多样化。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9分)
(1)该图中A为___省,该省___资源丰富,为了向外界输送该资源,修建的铁路线B是____线、C是____、D是焦-兖-日铁路线。
(2)该省图中资源的开发条件是:①____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_____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为了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该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正确答案
(1)山西 煤炭 大秦线 神黄线
(2)煤炭 市场
(3)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试题分析:(1)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和省区轮廓判断,A表示山西省;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图示B为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C为从神府到黄骅港的神黄线。(2)图示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且储量大,埋藏浅;且结合我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3)煤炭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能源丰富,结合铝土资源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煤炭资源可发展煤化工工业;煤炭与铁矿资源结合,可发展钢铁工业。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区域产业的综合发展。
左图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右图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_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4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开源节流、区际协调来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对策。(6分)
正确答案
(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4分)
(2)东部发电量和用电量都大;东部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发电量大于用电量(3分)
(3)开源:开发新能源; 节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区际协调: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6分)
试题分析:
(1)读右图可以判断,用电量最大的是第二产业。主要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工业得到高速发展,发展速度快,工业生产本身耗电量大,工业是用电大户。
(2)读左图可以看到,我国东部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都大,且东部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而中西部发电量大于用电量。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耗电量大。但东部地区地形平坦,能源资源比中、西部少,所以发电量小。
(3)东部地区能源资源不足,消耗量大,解决能源问题的办法,一是开源,即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潮汐能等。二是节流,就是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或进行区际协调,将高耗能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缓解东部的能源紧张状况。或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阅读下列有关日本核能源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图甲)日本能源构成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部分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部分放射性污水被排入大海。
小题1: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
小题2: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此次核泄漏似对我国影响不太大,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小题3:根据材料,对日本的能源构成作一简要评价:
小题4: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试列举应对的措施(至少三点):
正确答案
小题1: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
小题2:日本位于我国东面,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日本暖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小题3:优点: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
缺点: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造成的污染较大,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较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
小题4:节约使用能源;通过产业调整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新能源;积极从国外输入能源等多元化战略;
小题1:通过观察图片,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
小题2: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日本位于我国东面,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的日本暖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小题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优点: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
缺点: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造成的污染较大,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较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
小题4: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应对的措施有节约使用能源;通过产业调整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新能源;积极从国外输入能源等多元化战略。
点评: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图为“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预测”,完成下列问题。
(1)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计划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降低40%至45%,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能源消费结构上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不定项选择)
(3)图中的“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l)煤炭,天然气
(2)B
(3)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核能等。(任答两点)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比重最大的是,2010年比2005年增比最大的能源是天然气。
(2)中国计划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量要比2005 年降低 40%至45%,说明发展新能源,炭的排放量减少。
(3)新能源的概念。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情况。
材料二 :我国能源利用情况。
材料三:我国2000~2008年能源消费与GDP对照表
(1)材料一表明,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 ▲ ,尤其是 ▲ 更少。„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 , ▲ 和 ▲ 是主要特点。
(3)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小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耗较上年降低,大 于1则较上年上升。2000年~2008年间,我国单位产值能耗较上年增幅最大的是 ▲ 年,其原因可能是 ▲ 。(填数码)
①第二产业比重上升②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③汽车拥有量大幅上升④新能源广泛利用
(4)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
正确答案
(12分)
(1)少原油、天然气(2分)
(2)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综合利用率更低;能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3分)
(3)2003(1分)①③(2分)(全选对,给2分,其余不给分)
(4)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利用率提髙(节能技术使用、设备更新等);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节能意识增强(4分)
略
(10分)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
材料2: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
(1)2011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010年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有哪些国家?(2分)
(2)近几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什么居世界前列?今后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分)
正确答案
(10分)
(1)美国、俄罗斯(2分)
(2)原因:经济发展快、矿物性能源占比重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重小、能源利用率低等 (答出两点,即得满分4分)
措施: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等。(答出两点,即得满分4分)
试题分析:
(1)据图分析: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中排在前五的国家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排在前五的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所以2011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010年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
(2)近几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快、矿物性能源占比重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重小、能源利用率低等。今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等。
点评:我国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大,但人均排放量小。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具体内容。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世界某区域图,说明卑尔根气温特点及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
小题2:随着全球变暖,试推测世界某区域图中1月份0°C等温线弯曲程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
小题3: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结合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表、“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简述其原因。
。
正确答案
小题1:冬季温和(1分);夏季凉爽(1分);全年温差较小(1分)
原因:冬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1分);夏季纬度高,太阳辐射弱(1分)
小题2:(2分)弯曲程度减弱(1分) 极地冰川融化加强北冰洋海水流出,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从而降低此地温度(1分)。
小题3:(4分)能源利用多样化,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或能源安全)(1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1分);减少常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使用,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卑尔根气温特点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温差较小。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冬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季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图中1月份0°C等温线弯曲程度减弱,原因是:极地冰川融化加强北冰洋海水流出,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从而降低此地温度。
小题3:根据表格分析其原因是能源利用多样化,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减少常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使用,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
点评:回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图表。从图表中获取有效的答题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材料二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1)列举英国现有的主要常规能源资源种类。
(2)试从我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工业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正确答案
(1)石油;煤炭。
(2)“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