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共5424题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
B、突触小体是由神经末梢膨大形成的,B正确;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神经递质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D错误.
故选:D.
(2015秋•黑龙江校级月考)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④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B正确;
C、③中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于④突触前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D错误.
故选:B.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
②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③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④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 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⑤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⑥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图中所示结构为突触,AB是由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①错误;
②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②错误;
③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③错误;
④刺激中间位置,向两边传导的速度一样,理论上指针不会发生偏转,④正确;
⑤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⑤正确;
⑥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⑥正确.
故选:C.
以下不属于信息物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葡萄糖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属于信息物质,A正确;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属于信息物质,B错误;
C、神经递质是兴奋由一个神经元向另一个神经元传递的信息分子,属于信息物质,C错误;
D、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D错误.
故选:A.
两个神经元间的连接部位的名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起是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是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的,A错误;
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称为突触,B正确;
C、突出不是神经元的结构,C错误;
D、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D错误.
故选:B.
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
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 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 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
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 ⑤骨骼肌细胞 ⑥心肌细胞.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不可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①错误;
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②正确;
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可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③错误;
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④正确;
⑤骨骼肌细胞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⑤正确;
⑥心肌细胞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⑥正确.
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②④⑤⑥,故D正确.
故选:D.
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
B、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
C、由于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也可能相应地存在两种或多种受体,C正确;
D、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A.
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轴突末梢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信息传递结构,A错误;
B、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这样的突触叫兴奋性突触,抑制性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这样突触叫抑制性突触.B正确;
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所支配的器官,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
D、突触结构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构成,D错误.
故选:B.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现在发现的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
②神经递质合成后,集中储存在突触小泡内;
③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
④一个神经递质就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⑤发挥效应后,多数神经递质会迅速被灭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一氧化氮就被普遍认为是神经递质,它不是蛋白质,①错误;
②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小泡运输排出细胞外,②正确;
③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③正确;
④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需要许多递质的作用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④错误;
⑤递质在发挥作用以后,可以由位于突出间隙的酶快速分解,⑤正确.
故选:C.
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乙中的D是受体,其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
B、M一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的外表面,N表示细胞膜的内表面.若图甲中的M侧若为肠道,那么N侧应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内侧,而不是毛细血管腔,B错误;
C、据图乙分析,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和受体,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胞吐,表明E突触前膜具有一定流动,C正确;
D、若C为兴奋型递质,则C与D结合后F上的电位可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若C为抑制型递质,则C与D结合后F上的电位不会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