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下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____

(2)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如图中[____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_____]_____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3)若在离肌肉5mm和50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______mm/ms.

正确答案

解:(1)由于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所以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Na+和K+

(2)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导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不能及时的被分解,从而导致2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并且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继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

(3)神经和肌肉之间有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50-5)mm÷(5.0-3.5)ms=30mm/ms.

故答案为:

(1)Na+ K+  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2)[2]突触间隙[6]受体   

(3)30

解析

解:(1)由于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所以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Na+和K+

(2)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导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不能及时的被分解,从而导致2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并且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继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

(3)神经和肌肉之间有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50-5)mm÷(5.0-3.5)ms=30mm/ms.

故答案为:

(1)Na+ K+  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2)[2]突触间隙[6]受体   

(3)30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结构,它既可以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又可以存在于细胞内

B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直接接触相互识别,最终完成受精作用

C相邻两个神经元间通过递质小泡传递信息,递质直接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不需要通过内环境

D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基础,胰岛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表面,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故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相互识别,最终融合完成受精作用,故B正确;

C、相邻两个神经元间通过递质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故C错误;

D、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共同构成突触,故A正确;

B、①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形成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故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故C错误;

D、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①的名称是______,是由一个神经元的______,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分枝末端膨大呈______状.

(2)图中④为______;⑤为______;⑥为______

(3)当有兴奋传来时,递质是从______(填序号)释放,通过______(填序号),与⑥上的______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维持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图中[______]______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

解:(1)图①的名称是突触小体,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分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2)图中④为突触前膜;⑤为突触间隙;⑥为突触后膜.

(3)当有兴奋传来时,递质是从④(突触前膜)释放,通过 ⑤(突触间隙),与⑥(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这与细胞的有氧呼吸密切相关,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2线粒体.

故答案为: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   杯状或球状

(2)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④⑤特异性受体  

(4)[2]线粒体

解析

解:(1)图①的名称是突触小体,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分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2)图中④为突触前膜;⑤为突触间隙;⑥为突触后膜.

(3)当有兴奋传来时,递质是从④(突触前膜)释放,通过 ⑤(突触间隙),与⑥(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这与细胞的有氧呼吸密切相关,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2线粒体.

故答案为: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   杯状或球状

(2)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④⑤特异性受体  

(4)[2]线粒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结构示意图,以下对于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突触结构为2个,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B在轴突3处给予某个刺激,不一定能测得动作电位变化

C某药物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在③处给予药物,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测得③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则该药物作用位点在④处

D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当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受体发生形状改变后又恢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图中突触结构为2个,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错误;

B、当刺激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神经细胞不产生兴奋,因而在轴突3处给予某个刺激,不一定能测得动作电位变化,B正确;

C、某药物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在③处给予药物,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由于测得③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说明药物没有使神经递质分解,因而只能是作用于突触后膜了,C正确;

D、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当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受体发生形状改变;递质与受体分离后受体形状又恢复,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

A突触小体

B突触前膜

C突触后膜

D突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联系,结构: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如图所示结构为突触,在此结构中兴奋的传递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不同,方向是______的.

(2)如图中,神经递质由细胞合成经过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______]______融合,从而神经递质进入[______]______,其中的液体应为______

(3)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在图中番号2代表的液体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_____]_____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若在离肌肉5mm和50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______mm/ms.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

(2)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神经递质由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1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2突触间隙中;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3)这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其发挥作用时,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6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若在离肌肉5mm和50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mm/ms.

故答案为:

(1)单向 

(2)高尔基体   1 突触前膜   2 突触间隙 组织液 

(3)6 受体  

(4)30

解析

解:(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

(2)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神经递质由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1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2突触间隙中;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3)这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其发挥作用时,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6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若在离肌肉5mm和50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mm/ms.

故答案为:

(1)单向 

(2)高尔基体   1 突触前膜   2 突触间隙 组织液 

(3)6 受体  

(4)3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调节好像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后续环节,同时某些激素如______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密切.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生A→C→D过程的同时还发生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调节过程.

(3)在A→B→效应器的调节过程中,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如图2所示的______结构.图中①中含有______,其释放内容物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______,是否需要消耗能量?______(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调节好像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后续环节,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密切.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生A→C→D过程即体液调节的同时还发生A→B→C→D神经调节过程.

(3)在A→B→效应器的调节过程中,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如图2所示的突触结构.图中①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内容物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故答案为:

(1)激素    甲状腺激素

(2)A→B→C→D

(3)突触   神经递质    胞吐   是

解析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调节好像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后续环节,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密切.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生A→C→D过程即体液调节的同时还发生A→B→C→D神经调节过程.

(3)在A→B→效应器的调节过程中,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如图2所示的突触结构.图中①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内容物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故答案为:

(1)激素    甲状腺激素

(2)A→B→C→D

(3)突触   神经递质    胞吐   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_____

(3)据图可知,BDNF具有_____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

(4)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的建立有关.

正确答案

神经递质

胞吐(外排)

表达(转录和翻译)

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新)突触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

(3)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

(4)根据突触蛋白c能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说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胞吐(外排)

(2)表达(转录和翻译)

(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4)(新)突触

下一知识点 : 通过激素的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