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2005年5月12日,深圳野生动物园诞生了两只虎狮兽,虎狮兽哥哥被取名为“瑞瑞”,妹妹被命名为“珍珍”,虎狮兽抵抗力极差,成活率很低,由于虎与狮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其后代虎狮兽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虎与狮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生殖隔离.
故选:B.
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同一物种的生物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A正确;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相同物种的不同生物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新物种形成可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②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正确;
C、③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
D、④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进而产生进化,B错误;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产生进化,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
故选:D.
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正确;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
C、隔离使种群间的个体不能交配,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
D、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D.
如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表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A错误;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升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很小,相应基因频率降低,通过自然选择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这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B正确;
C、一般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
故选:B.
(1)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及______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下面是对一块棉铃虫成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
①从实验结果看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②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的______变异类型.
③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原因是______.
④甲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甲虫与农药之间的______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是否有利,从而通过生存斗争使适者生存,从而决定进化的方向.因此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抗药性变异类型.
③通过用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的处理,甲虫的密度发生了变化,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④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甲虫与农药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故答案为: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2)①自然选择
②抗药性
③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④生存斗争
解析
解:(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是否有利,从而通过生存斗争使适者生存,从而决定进化的方向.因此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抗药性变异类型.
③通过用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的处理,甲虫的密度发生了变化,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④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甲虫与农药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故答案为: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2)①自然选择
②抗药性
③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④生存斗争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新物种的形成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由于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已经进化;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就形成了新物种.因此新物种的形成的过程为: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
故选: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不能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只能改变基因的结构,A错误;
B、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无子西瓜的性状可以遗传,但无子番茄的性状不可遗传,C错误;
D、人工培育的新物种,不一定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狮虎兽”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说明了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A错误;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共同进化,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种生物,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故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C错误;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异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的变异是自发产生的,与外界环境无关,A错误;
B、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突变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难遗传给后代,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错误.
故选:C.
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多倍体形成都与新物种形成有关,不遗传变异与新物种形成无关.
故选:A.
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群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包括不能交配、交配后不能完成受精、受精后受精卵不能发育或不能发育成可育个体等,A正确;
B、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一个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体现的是实验的平行重复,而不是对照,B错误;
C、从授粉到不能发育成种子,可能有多个环节受影响,比如花粉是不是萌发,精子是不是可以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和受精极核是不是能正常发育等.所以此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不能完成,C错误;
D、本实验中已经使用了多株高粱和多株玉米分别授粉,已经体现了重复性原则,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惟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种群1和种群2都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A错误.
B、超级细菌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所以B错误.
C、生殖隔离包括不能交配,交配后胚胎致死,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所以C正确.
D、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所以D错误.
故应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