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B与C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决定,提供进化原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若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之间出现了_________,就是一个新物种,这也是大多数新物种形成的过程,新物种的形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定向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生殖隔离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
(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品种C的基因型是_______。
(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细胞的全能性
(2)2 抑制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3)1/4 HHhhRRrr
(4)否 存在生殖隔离
(5)基因突变 能够产生新基因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库;64%;32%(提示:2×0.2×0.8)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3)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①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②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④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多样性。
(5)⑤指的是__________。
(6)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遗传漂变 迁移
(3)自然选择学说
(4)遗传 物种
(5)种群
(6)隔离
云南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其中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 细胞基因血库,是一种科学、简便、效果较好的方法。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科研人员都是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采集较多的样本存放在基因库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的原因是_________。
(2)采样地点选在边远的大 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__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机率小,从而阻 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
(3)基因库是指_____________;基因库将为少数民族的基因多样性提 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它和物种多样性、_______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4)现发现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符合如下家系图,假设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研究发现,10年后,该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请问在这十年中这个种群有没有发生进化?为什么?____________;又已知色盲在男性中的 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 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要治疗上述遗传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 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因为男性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且同时具有X、Y两种性染色体,而女性只有X一种性染色体,所以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答案合理即可)
(2)地理 基因交流
(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生态系统多样性
(4)没有,因为在这十年中,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1/88 基因治疗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
(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
下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避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小。
(3)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4)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5)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正确答案
(1)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2)① ③
(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种群B与种群C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开始积累,且产牛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渐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
(4)A
(5)小 1(T/t)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13种地雀。根据研究,它们是由同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不同种的地雀能否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__________,阻止了种群间的__________。不同的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__,这是进化的原材料。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不同,因而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差异,最终产生了___________,这便形成了不同种的地雀。
正确答案
(1)不能
(2)地理隔离;基因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库;生殖隔离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_________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__________做临时装片,用________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殖 杂交(有性生殖) 全能性
(2)根尖(茎尖) 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19 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联会紊乱) 染色体(数目)变异
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椒花蛾的身体和翅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淡灰色,它们和树干上的地衣颜色一致,借此可逃避鸟类的捕食。暗黑色的椒花蛾也有,但极少见。1845年在英国的工业区发现了一只暗黑色的椒花蛾,以后在各工业区都陆续发现了暗黑色椒花蛾,并且越来越多。到1898年,各工业地区暗黑色椒花蛾的数量大大超过灰色椒花蛾,比例可达98%以上。为什么暗黑色椒花蛾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年比例增加呢?为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对此做了野外生态学观察,结果如下表:(椒花蛾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回收率)
请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解释椒花蛾黑化现象:
(1)1845年,稀有的黑色椒花蛾是通过___________产生。
(2)1845年至1898年间工业区黑色椒花蛾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呈现出___________的趋势。
(3)野外观察的实验结果,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椒花蛾黑化的过程是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5)黑色椒花蛾的形成并不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2)上升(增长)
(3)53% 25% 13.7% 4.7% 自然选择
(4)基因频率
(5)生殖隔离
现代考古证实,玉米来源于5000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米,这种野生黍米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使玉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黍类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玉米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人工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2)培育过程中,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一种大果穗的突变植株,让其自交,后代出现了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_________(杂合体或纯合体)。
(3)育种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①.玉米的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若以雄株和雌株为亲本,使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则符合育种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F1的表现型有_________。它们的比例是_________。
③.为尽快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应在F1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其过程为:首先采用_________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________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
正确答案
(1)突变和基因重组
(2)杂合体
(3)①.aaBB、AAbb ②.正常株、雌株、雄株 1:2:1 ③.AaBb 花药离体 秋水仙素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下图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___________。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
(3)怎样验证E和F属于两个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岛上B物种通过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个体,新个体中就含有许多新的变异性状;其中具有超长翅的物种F和残翅的物种E在甲岛多风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其他的被淘汰。
(2)甲岛上B物种到达乙岛后,可能面临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与C物种和谐相处,种群共同发展;二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劣势并被淘汰;三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优势,淘汰C物种。
(3)选择E和F两个物种的适龄雌雄个体若干,放养在一起,观察E、F物种间的交配和繁殖情况。若出现E、F个体间不能交配或繁殖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这说明E、F为不同的物种。依据是不同物种间自然状态下存在生殖隔离。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________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获得,所依据的理论基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________做临时装片,用______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殖 杂交(有性生殖) 全能性
(2)根尖(茎尖) 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19 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