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迎迎”原型来自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藏羚羊,分布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区.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______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是______的结果;

(3)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______水平的多样性.

(4)从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说明了红豆杉具有______

(5)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______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上,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______

③生态学家建议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______

④草原生态系统如果发生大火后,随着时间推移,该地方的群落结构重新趋于稳定,这个变化称为______;其需要时间相对森林生态系统______,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D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3)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生态系统水平的多样性. 

(4)直接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根据题意,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说明了红豆杉具有直接价值.

(5)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上,会引起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可以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因此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所需要的时间相对森林生态系统短,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故答案为:

(1)D 

(2)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3)生态系统    

(4)直接价值

(5)①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

②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次生演替           短          恢复力稳定性高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D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3)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生态系统水平的多样性. 

(4)直接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根据题意,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说明了红豆杉具有直接价值.

(5)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上,会引起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可以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因此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所需要的时间相对森林生态系统短,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故答案为:

(1)D 

(2)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3)生态系统    

(4)直接价值

(5)①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

②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次生演替           短          恢复力稳定性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

C、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分子水平上检测遗传多样性的简便方法是(  )

A聚合酶链反应

B测定辛普森指数

C核移植

D基因定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技术,是体外大量复制DNA片段的技术,可用于检测遗传多样性,A正确;

B、辛普森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物种越多,辛普森指数越大,B错误;

C、核移植即克隆,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被激活、分裂并发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把发育中的卵母细胞移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方法,C错误;

D、基因定位是指基因所属连锁群或染色体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测定,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指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正确;

D、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上海郊外,一些学生研究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同时还量度了三个地点的一些非生物的环境因素,所获数据如图:

(1)学生们可能利用______方法来研究上述课题.山顶没有较高大的乔木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限制因素是______

材料二:如图是关于地点A(山脚)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1)ABC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______;CD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遗传多样性,为了检测其多样性程度,最可靠的方法是______

(2)D的出现可能是C类型发生______的结果.

(3)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______的细胞工程技术.

正确答案

解:材料一:

(1)估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方法是样方法.山顶没有较高大的乔木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限制因素是土壤深度.

材料二:

(1)根据题干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说明ABC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物种多样性.检测遗传多样性程度,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基因组全序列.

(2)根据题干中“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D的出现可能是C类型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3)A、B是两个物种,若要使A、B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故答案为:

材料一:

(1)样方法         土壤深度

材料二:

(1)物种多样性     测定基因组全序列

(2)基因突变

(3)植物体细胞杂交

解析

解:材料一:

(1)估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方法是样方法.山顶没有较高大的乔木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限制因素是土壤深度.

材料二:

(1)根据题干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说明ABC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物种多样性.检测遗传多样性程度,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基因组全序列.

(2)根据题干中“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D的出现可能是C类型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3)A、B是两个物种,若要使A、B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故答案为:

材料一:

(1)样方法         土壤深度

材料二:

(1)物种多样性     测定基因组全序列

(2)基因突变

(3)植物体细胞杂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错误;

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

D、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I、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且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图I、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错误;

B、基因重组只产生的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B错误;

C、任何生态系统的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的)都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故C正确;

D、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能调节碳循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B错误;

C、生物能调节碳循环--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故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B错误.

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故C正确.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能导致长期地理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存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B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存环境及生物群落的多样化

C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染色体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D每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行为都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生存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基因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C错误;

D、每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行为都是不相同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或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C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D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要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保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故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正确;

C、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多样性,C正确;

D、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要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保护,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

C大量排放C0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D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其中有效的途径是就地保护,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B错误;

C、大量排放C0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但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

D、引进外来物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1981年由巴西引入广东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对农作物危害极大.

(1)福寿螺喜食农作物幼苗,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福寿螺在广东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一些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地区尝试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一般应采用______法.从种群数量特征上分析,放养中华鳖后的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若中华鳖只以福寿螺为食,则幼鳖从200克增加到2000克,理论上至少可以消耗福寿螺______克.

(3)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这样一来,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原则.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由于福寿螺喜食农作物幼苗,所以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由于广东的气候适宜、缺乏天敌,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所以福寿螺在广东成J型曲线增长,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所以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一般应采用样方法.从种群数量特征上分析,放养中华鳖后的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呈衰退型.若中华鳖只以福寿螺为食,则幼鳖从200克增加到2000克,理论上至少可以消耗福寿螺(2000-200)÷20%=9000克.

(3)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性原则.

故答案为:(1)消费者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样方          出生率低        9000

(3)间接          能量流动       整体性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由于福寿螺喜食农作物幼苗,所以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由于广东的气候适宜、缺乏天敌,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所以福寿螺在广东成J型曲线增长,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所以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一般应采用样方法.从种群数量特征上分析,放养中华鳖后的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呈衰退型.若中华鳖只以福寿螺为食,则幼鳖从200克增加到2000克,理论上至少可以消耗福寿螺(2000-200)÷20%=9000克.

(3)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性原则.

故答案为:(1)消费者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样方          出生率低        9000

(3)间接          能量流动       整体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正确.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B正确.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青霉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故C错误.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300000只大象.但到了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

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

D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野生大象一旦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故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说明非洲象群中控制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故B正确;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C正确;

D、从1979年到1999年野生大象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主要是人为猎杀,不是自然选择,故D错误.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