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下图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

(1)该现象称为__________,该图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

(2)可依据比较解剖学的理论获取它们的________作为进化的证据,并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4)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AA为48%,aa为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适应辐射;生物朝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2)同源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不同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3)原始的哺乳类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

(4)否。因为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因其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决定,提供进化原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若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之间出现了_________,就是一个新物种,这也是大多数新物种形成的过程,新物种的形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定向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生殖隔离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是____的结果。

(2)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____水平的多样性。

(3)从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中发离纯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说明了红豆杉具有____。

(4)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上,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态学家建议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2)生态系统

(3)直接使用价值

(4)①.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品;②.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③.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如下图所示),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并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F、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结果如上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调查小组还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因为动物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所以用记名计算法。调查时,我们发现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宜采用_____________法,而是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____调节。

(5)蜜蜂与螳螂同属于益虫,其行为和语言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1)突变(或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

(2)样方法    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样方法或标志重捕(缺一不可)

(4)负反馈

(5)行为     生物的种间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③.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答案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乙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______________的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乙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GR(聚合酶链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③.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④.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上图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正确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虫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③.基因频率     ④.遗传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大旱,极大的影响了冬小麦的生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冬小麦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_反应,直接导致产生的______含量下降,造成光合作用减弱。

(2)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的结果。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旱能力更强的冬小麦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使用价值。

(3)冬小麦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高温、缺氧和缺水等均可以解除春化。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从表中可以看出,冬小麦能够抽穗开花与经低温处理产生__________有关。春化作用产生的物质___________(是/不是)突变基因引起的。

正确答案

(1)暗;C3化合物

(2)自然选择;直接使用

(3)特殊蛋白质;不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_______信息引来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_____________。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正确答案

(l)捕食: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或其他草食动物);竞争: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寄生:病菌寄生在水稻上;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共生。

(2)化学

(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___________。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

(3)怎样验证E和F属于两个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岛上B物种通过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个体,新个体中就含有许多新的变异性状;其中具有超长翅的物种F和残翅的物种E在甲岛多风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其他的被淘汰。

(2)甲岛上B物种到达乙岛后,可能面临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与C物种和谐相处,种群共同发展;二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劣势并被淘汰;三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优势,淘汰C物种。

(3)选择E和F两个物种的适龄雌雄个体若干,放养在一起,观察E、F物种间的交配和繁殖情况。若出现E、F个体间不能交配或繁殖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这说明E、F为不同的物种。依据是不同物种间自然状态下存在生殖隔离。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化能自养型

(2)①.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

②.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

③.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①.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或多样性的认识

②.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

③.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___________,获得相同的能量捕食生产者______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正确答案

(1)低     较少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要________,或采用__________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

正确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克隆    细胞培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3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