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某些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A错误;
B、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的基因总数×100%,即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B正确;
C、同一物种的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造成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
B、突变的形成并非自然选择导致,自然选择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将不利的变异淘汰,而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分裂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辐射或病毒的影响,故B错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可能与原物种发生捕食或竞争关系导致环境改变,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更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B.
以下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株杂交形成的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错误;
C、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C正确;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C.
(2015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达尔文研究的水平是个体不是种群,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如果该种群进行自交,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基础检测.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______自由组合.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______的细胞,仍然具有______的潜能.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______的定向改变,进化导致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分化 发育成完整个体
(3)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频率 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
解:(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分化 发育成完整个体
(3)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频率 生物的多样性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和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通过______形成新物种.
正确答案
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
种群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解析
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
种群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______ 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正确答案
等位基因
解析
解: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故答案为:
等位基因
下列各项中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中全部的基因A和a只是属于该基因库的一部分,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才是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正确;
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交配后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不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马和驴不是同一个物种,交配产生后代骡不育,故说明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物种间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B.
(2016•盐城一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选择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A错误;
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自发产生的,与外界环境无关,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B.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选择指的是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A正确;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B正确;
C、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物种生存、繁殖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C.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几种地雀物种是经长期的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故A正确;
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发生,抗生素的作用只是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故B错误;
C、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过程中,耐药的个体保留下来,不耐药的个体被淘汰,导致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故C正确;
D、对生物体有害的隐性基因在纯合状态下会表达该有害性状,导致其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而在杂合状态下,该基因不会表达有害性状,不容易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正确;
C、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错误.
故选:BC.
加拉帕戈斯群岛主要由13个岛屿组成,这些岛屿的环境差别较大,生活着共13种地雀的共同的祖先来自美洲大陆,以后在各个岛屿上形成不同的种群,在个体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存在着差异.对此现象解释的描述: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的,自然界从多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______,其中具有______的个体的性状,通过______得到积累和加强;于是,通过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
(2)现代进化论则认为,14种地雀原先同为一个物种,但由于分布到不同的海洋群岛上,不同的种群便发生了不同的______,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各自的方向发展;另外,每个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______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并逐步出现______隔离,产生出不同的新种.这种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______式过程,是经过长期的______隔离而达到______隔离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界从多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选择,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的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得到积累和加强;于是,通过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
(2)现代进化论则认为,14种地雀原先同为一个物种,但由于分布到不同的海洋群岛上,不同的种群便发生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各自的方向发展;另外,每个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产生出不同的新种.这种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变式过程,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不定向 选择 有利变异 自然选择
(2)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库 生殖 渐变 地理 生殖
解析
解:(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界从多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选择,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的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得到积累和加强;于是,通过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
(2)现代进化论则认为,14种地雀原先同为一个物种,但由于分布到不同的海洋群岛上,不同的种群便发生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各自的方向发展;另外,每个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产生出不同的新种.这种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变式过程,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不定向 选择 有利变异 自然选择
(2)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库 生殖 渐变 地理 生殖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于上世纪50年代将红豆杉植物从原产地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c地区和高纬度b地区的植物园.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分别形成了种群.很多年以后再将c地区和b地区植物园中的红豆杉移植到原产地.在原产地,他们的开花时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在生物______中实现的,______
______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3)将a地区的红豆杉植物引种到低纬度c地区和高纬度b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红豆杉,在a、b和c三个地区之间形成______,b地区种群和c地区种群个体之间已产生了______.
(4)在对b地区红豆杉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FF和ff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和1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FF和ff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和16%,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稳定?______,则该种群的______也保持稳定.
正确答案
解:(1)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的保护叫迁地保护.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
(3)由题意可知,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分布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分析题图可知,b种群开花的时间啊主要集中在4月4~5日左右,c开花的时间主要在4月21日左右,b、c种群开花的时间没有重叠,说明b、c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
(4)由题意可知,第一年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FF=30%,ff=10%,Ff=60%,第一年的种群基因频率是:F=30%+×60%=60%,f═10%+
×60%=40%;
第二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FF=36%,ff=16%,Ff=48%,第二年种群基因频率是:F=36%+×48%=60%,f═16%+
×48%=40%;
因此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保持稳定,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种群的基因型也保持稳定.
(1)迁地保护
(2)种群 突变、选择、隔离
(3)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4)稳定 基因型
解析
解:(1)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的保护叫迁地保护.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
(3)由题意可知,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分布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分析题图可知,b种群开花的时间啊主要集中在4月4~5日左右,c开花的时间主要在4月21日左右,b、c种群开花的时间没有重叠,说明b、c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
(4)由题意可知,第一年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FF=30%,ff=10%,Ff=60%,第一年的种群基因频率是:F=30%+×60%=60%,f═10%+
×60%=40%;
第二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FF=36%,ff=16%,Ff=48%,第二年种群基因频率是:F=36%+×48%=60%,f═16%+
×48%=40%;
因此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保持稳定,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种群的基因型也保持稳定.
(1)迁地保护
(2)种群 突变、选择、隔离
(3)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4)稳定 基因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